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徙木立信”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商鞅为何要“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商鞅为何要“徙木立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3/12/24 8:42:5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徙木立信”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商鞅徙木立信告诉我们什么?这说明秦国政府此前,从来没有取信于民。秦国的贵族集团,永远都在对老百姓画大饼,说一些无法实现的谎言,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

因为一再失信,所以秦国自身并不团结。军民不团结,那么战斗力当然没办法变得强大。这也是商鞅变法的第一步,让老百姓重拾对秦国统治者的信心。

其实饼就那么大,贵族占得多了,那么老百姓就占得少。商鞅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秦国的老百姓,饼,是可以通过他们的努力,从贵族那儿夺过来的。

01变法万事俱备,商鞅却迟迟没有公布。

秦孝公与商鞅商谈了一番,觉得他是天下奇才,是变法的中坚力量。不是他的变法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他变法的决心让秦孝公感动。

为此商鞅也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利用手里的《法经》,参考前人李悝的经验,商鞅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变法策略,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第一,颁布垦草令,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增加士兵来源。此后商鞅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有军功才能升职,给了普通人晋升的机会。此外重农抑商,鼓励老百姓垦荒,增加了耕种面积。

第二,迁徙都城到咸阳,废除贵族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以县作为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在国内统一度量衡,居民统一登记户籍,按照户征收军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以此增加户籍。

这一系列的政策,分为两个时期去实行。可以说商鞅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法令,但是在实行变法之前,却迟迟没有动手。

为什么呢?因为商鞅在等一个机会,那就是树立政府可信度的机会。他想了很久,决定用徙木立信的方法来取信于民。

此前秦国的贵族和各地诸侯国的贵族是一样的,他们垄断了国家的官场,垄断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对百姓各种压榨,没有丝毫分寸。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们是绝对不赞同任何改变的。秦国可以灭亡,但是在灭亡的前一秒,他们也不会主张改革。

如此弊端之下,百姓对贵族失望透顶,根本不可能相信贵族会实行真正的改革。这才是改革最困难的地方。

02变法策略谁都会订立,可是变法决心却不是谁都有。

为什么自古变法,唯有商鞅最彻底干净?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是一路人。秦孝公无条件支持变法,商鞅有决心坚持变法,所以才能使得变法得以实施。

变法的精髓不在于变法的内容,而在于变法的决心。变法的内容,早就被李悝写在了《法经》之中,任何人只需要根据《法经》结合当地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就能够制定出一系列变法的策略。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史记》

可是决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下定变法的决心,就需要得罪很多人。这些人并不普通,他们是秦国的贵族集团。

这帮人手里有权力,有资源,有人脉。他们可以有一万种方法弄死你,商鞅如果胆怯了,那么变法就无法进行下去。

同样的道理,秦孝公是秦国的国,跟这帮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贵族联合起来反对秦孝公执政,秦孝公的王位是坐不稳的。

秦孝公难道就不害怕吗?换做任何人都会感到害怕。可是勇敢的人,永远都是做那些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秦孝公即使再害怕,也要坚持变法。

因为秦孝公和商鞅一样,都是有决心的人。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牺牲部分贵族的利益,可以换取整个秦国的繁荣,这有何不可呢?

你可以一辈子都呆在同一个地方,但是肯定会限制你的发展。如果你想要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来,但是有多少人敢呢?

03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个人都需要有诚心。

商鞅以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秦国百姓开始信任秦国政府。可是不久以后,张仪却以行骗的方式,使得秦国政府失信于天下诸侯。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史记》

诚信体系建立起来非常不容易,商鞅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可是张仪却将其破坏得干干净净。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从此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谎言。

秦国也失去了在诸侯国之中的诚信度,一度成为了天下公敌。张仪表面上为秦国争取了实际利益,可是却没有朝着长远角度去看。

国与国之间需要诚信,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一样。如果你订购一批材料,钱打过去了,可是货迟迟没有发过来,那两国之间的矛盾可就无法调和了。

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诚信,因为人生存在世上,就是一个以物易物的过程。如果有人不讲诚信,那么这个规则体系就会被打破,谁都可以骗人,秩序将彻底被打乱。

商鞅希望建造的,是一个有秩序有上进心的国度,要想有秩序,就必须要有诚信。只有政府率先做出诚信的表率,百姓们才能够争相效法。

而要想有上进心,就必须要实行改革变法。贵族集团毕竟占据少数,只有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认可了你的变法,从变法中获得积极性,那么整个国家才能有上进心。

总结:秦国一统江山,诚信成为了垫脚石。

诚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社会的稳定迫切要。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江山,其实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府对百姓的诚信。

因为诚信,使得商鞅变法可以彻底地在秦国上下实行。只有百姓相信你真的可以做到,那么变法的法令才具有效力。

商鞅的目的不是以高压的手段迫使百姓做些什么,而是希望百姓们相信政府,在政府的号召下,切实努力,从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

很显然,商鞅的做法是成功的。即使后来张仪破坏了秦国的诚信度,可是秦国内部,政府对百姓还是非常讲信用的,完全不影响秦国自身强大,从而走上一统天下之路。

标签: 战国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反贵族”“反人民”用法使其屈服,他们屈服了商鞅却将他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商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商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商鞅变法,是中国最成功的改革之一。仅用十年时间,商鞅便让秦国从偏居一隅的“戎狄之国”,变成雄霸诸国、富甲天下的霸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凡是变法,必然会损害旧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一定会遭到相当多的反对,商鞅变法自然也不

  • 商鞅变法能让秦国强大起来 其他六国为什么不效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商鞅变法,秦国

    你真的了解商鞅变法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评选对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当稳居榜首。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逐渐强大,并在以后雄踞天下统一全国。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历史,后来的历代王朝都在延续这次变法的主要精神,形成“百代皆行秦政法”的局面。不过,后人有一个疑问,商鞅变

  • 秦惠王上位就杀商鞅,他们之间到底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惠文王,战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秦惠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但是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杀害当时的功臣商鞅,他到底是明君, 还是昏君?秦惠王和商鞅的恩怨话说,嬴驷上位之后,并没有马上称王,毕竟那时候刚刚即位,还没坐稳位置,要是一下之进行称王,可能别的诸侯国还没打过来,自己国家内敌都会把他拉下台。

  • 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为何就把商鞅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惠文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惠文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真正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秦孝公一死,商鞅及被以谋反罪论处,行五马分尸之刑,不能不说有点兔死狗烹的意味,但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不管他有没有谋反。商鞅原本是卫国公族,后来师从法家,游说列国寻找致仕机会,他先到了魏

  • 商鞅本是魏国的人,为何没得到魏惠王重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商鞅

    商鞅是个知名度颇高的人物,在各种场合被提起,甚至于秦国最后能够统一,也是商鞅在秦国实行的那一串变法政策。虽然他下场也很惨,因为变法得罪了好多的人,但是很幸运的是,他的法令并没有被废除,秦国后来的成就哪一点也离不开他,所以秦孝公得到了商鞅,并且重用,绝对是秦国历史上应该被牢牢记住的事情。然而,商鞅最开

  • 秦国崛起的重要人物商鞅,为何最后遭车裂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商鞅

    众所周知的是商鞅算是古代较早期的一个出名改革者了,想那秦国若是没有商鞅这样的人才,没那一场牵扯甚多的改革,怕也是难以成战国时最强大的一个了。商鞅之策不用多言我们也晓得它是于秦有益的,并且也是被采纳了的,说句实话吧他真当得起高官与厚禄加身。只是商鞅的结局也有些叫人唏嘘,他是遭了车裂而亡的。很多人不解呀

  • 商鞅是怎么死的?为何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秦孝公

    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是有了商鞅变法,秦国才从诸侯眼中的弱小落后的国家,不仅跻身战国七雄之列,最终还成功统一了天下。但是面对商鞅这样一个头号大功臣,他得到的却是四分五裂的五马分尸。面对这样一个可以说是人间惨剧的结果,追究它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

  • 商鞅著作《商君书》: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商君书》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商君书》论述了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为帝王稳固政权,剥夺百姓人

  • 商鞅变法的隐患: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把秦国变成战争机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变法,隐患

    商鞅变法某种程度上来看,他是针对着小民。如何把这个国家的整个民众,按照军事的原则,按照秦国统一天下的目标,把民众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让民众成为战争机器里边的一个个零件,商鞅变法的特点在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变法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农和战相结合。农和战相结合

  • 商鞅为什么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重农抑商

    关于重农抑商,国学家钱穆曾总结道,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可以对以往的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其中有两条就是--“集权”与“抑商”,即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而抑商作为集权的一部分,与集权同步进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所以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经济政策,而是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