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阻挠陆游考试的人

阻挠陆游考试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47 更新时间:2023/12/19 6:47:20

陆游大家都熟悉,他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了1万多首诗,是我国现存诗量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可惜报国无门,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就遭遇到了坎坷。本来陆游考进士得了第一名,但却莫名地除名了。而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就是大奸臣秦桧

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家中藏书万卷,儿时便萌发了对诗文的兴趣。他12岁就能作诗文,曾经自言一生“六十年间万首诗”。因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所以从小就饱尝宋、金战争烽火和家庭的颠沛流离之苦,逐渐形成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年轻时,他就想考取功名,以便更好地报效国家,但却遭到了秦桧的百般阻挠和打压。

话说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29岁的陆游到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试”(即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参加的进士考试),时任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同场考试,主考官是陈之茂。陈之茂(?─公元1166年)是无锡人,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的进士,后为秘书省著作郎、监察御史。开考前,秦桧特地把陈之茂请到府里,暗示孙子秦埙参加考试,希望取为第一。

陈之茂这个人一向正直,对奸相秦桧的胡作非为很看不惯。考试结束后,他把所有考卷连夜粗看一遍,发现陆游的答卷文笔流畅,而且很有见解。相比之下,秦埙的答卷实在是相形见绌。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把陆游取为第一名,秦埙排在第二。

发榜那天,秦桧听说第一名不是秦埙,十分恼火,恨不得把陈之茂抓起来杀了。因为害怕激起公愤,秦桧把仇恨压在心里,把希望寄托在明年的复试和殿试上。因为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最后确定考生的名次。

第二年春天,考生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城,参加礼部的复试。陈之茂在考前找到陆游,勉励他认真准备,争取考得比上次还好。陆游果然没有辜负陈之茂的希望,他在礼部复试的答卷,成绩大大超过了初试。没想到的是,《宋史·陆游传》记载:“主司复制游前列,桧显黜之”,意思是说,主考官又将陆游排在前列,可秦桧这次明令主考官将陆游除名。什么理由?原来秦桧利用职权,将陆游写的答卷调去仔细查看,硬说陆游文章里有破坏宋、金议和的文字。这篇文章如传到金国,必会给国家引来灾祸。陆游不但不能当状元,还应该抓起来治罪。主考官陈之茂把这样的人判为状元,朝廷应追究他的责任。

殿试去不了,陆游的状元梦也破灭了,他只好离开京城回老家。而秦桧的霸道行径也传遍了京城,大家对这事议论纷纷。人们普遍对秦坝利用爷爷的职位,硬夺状元十分反感。殿试开始前,秦埙偶尔上街,京城的人都就在他背后指指戳戳,秦埙是又气恼又羞愧。受了情绪的影响,结果秦埙在参加由高宗主持、在宫里举行的殿试中,显得无精打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

宋高宗此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既没有判秦埙为状元,也没有下令抓陆游,更没有追究陈之茂的责任。《宋史》记载说:“帝读埙策,皆桧、熺语,于是擢孝祥为第一,降埙第三。”也就是说,秦埙的文章里基本上是秦桧和秦熺(秦桧养子)的语句,就提拔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为第一名状元及第,降秦埙为第三名。

秦桧的如意算盘没有实现,郁闷的大病了一场。拖了一年后,秦桧就鸣乎哀哉了。有人说,秦桧是因为孙子没当上状元而气死的;又有人说,这种说法也对、又不完全对,这事儿只有天知道!

再说陆游,直到秦桧病死后的第三年(公元1158年),34岁的陆游才得以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编纂整理行政命令的官职,为八品官)。

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起用主战派,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单独召见,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赐进士出身,这才给陆游补了一个进士功名。

标签:

更多文章

  • 苏轼和欧阳修的关系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首先,苏轼和欧阳修都入选“唐宋八大家”。其次,欧阳修生于1007年,是苏轼(生于1037年)的老师。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被人称为千年龙虎榜,中进士的日后大多都成了风云人物,如苏轼、苏辙、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张载,用现在的话,全是牛人。其实,这一榜

  • 陆游号放翁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陆游之名为陆游,因为他生于其父进京觐见途中,其时正当北宋危亡之际,第二年,金兵攻入东京(今开封),从此陆游随父流离转徙,饱尝离乱之苦。但是陆游的号放翁是他自己取的,那么陆游为什么号放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陆游号称陆放翁,也与他的经历及个性有关。《宋史》有言:“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

  • 苏轼与程颐交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中后期,形成了所谓蜀党、洛党和朔党的朋党之争,蜀党的领袖是苏轼、苏辙二兄弟,洛党的领袖是程颢、程颐二兄弟,朔党的领袖则是刘挚、王岩叟。其中苏轼和程颐更是因为《论语》中的一句话而交恶。这三个党派之间谁也不服谁,今天我跟你斗,明天他跟我斗,后天又是你跟他斗,弄得天下仕子无所适从,毕竟这三个党派都是学

  • 苏轼不得志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起苏轼这个词人,我们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他吟咏明月几时有的样子。苏轼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文学大家的形象,他在文学,绘画,书法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但苏轼同样对政治和权利也有向往,但却在官场屡屡碰壁,始终不能得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能对他政治上比较熟悉的就是乌台诗案,这个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一回

  • 苏轼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东坡

    传说佛印禅师,通佛义、精五经,能诗擅画,颇得当时文人的崇仰。他居住在镇江的金山寺,慕名拜访的僧俗很多。当时宋朝大学士苏轼在江北瓜洲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隔着一条江,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也经常谈禅论道。有一天,苏轼觉得自己修禅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派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看,诗云:稽首天中天,毫

  • 苏轼的孩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他生前有多位红颜知己,那么苏轼一生有几个孩子呢?苏轼儿子的结局各是什么?下面通过他们的简介来了解一下。苏轼没有女儿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儿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苏轼长子苏迈简介苏迈,字维康,苏轼长子,为苏轼第

  • 刘邦对待父亲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刘邦在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终于击败对手,如愿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为汉,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自然也是高官侯爵,成为皇帝的刘邦一改往日做法,对昔日的老爹也是格外尊敬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的吧!刘邦称帝后,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

  • 刘邦病榻论相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但因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只得作罢。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事已高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后,病势日益沉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直接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

  • 刘邦为了巩固统治的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刘邦做了皇帝,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皇权的吧!(一)清理异姓王各地的异姓王,有兵将,还三心二意。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

  • 刘邦建国后的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汉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再三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