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官职变化

苏轼官职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47 更新时间:2023/12/15 7:53:26

我们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但直到最后苏轼也没有辞官归隐,那么苏轼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那些官职吧!

苏轼经历两次低谷:黄州、儋州。后者比前者更惨。三次顶峰:科举考试第二名、密州、徐州知州期间,高太后提拔翰林学士期间。

苏轼第一任官职是凤翔府的签判,外派三年之后返京,官封大理寺丞。但这个官职他并没有上任,因为父亲和妻子的相继去世回家丁忧了。

丁忧之后返京任职与使馆,正赶上王安石变法,苏轼和王安石一顿杠,职位虽低,但语言功夫了得。他和王安石政见分歧很大,王安石属于激进派,苏轼希望改革循序渐进,不能忽视百姓的利益和感受。在朝廷不能配合变法,34岁的时候,宋神宗派他做了通判杭州。

通判是掣肘地方官的,皇帝担心各地知州和皇上不一心,派个通判联合签署公文。苏轼在杭州过得还是很舒心的,与知州相处融洽。

37岁基层经验丰富的苏轼,被派到密州当一把手,做了密州知州。这是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重要职务,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他想做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勤政爱民,他对百姓的爱贯穿了他的一生,只是有权的时候能做得更好。他到密州后灭蝗虫,减赋税,除强盗,筑造“超然台”。苏轼当时真是英姿飒爽,踌躇满志。有词为证。请看《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朝管制一般是三年一轮岗,40岁时候被调到徐州知州,刚到徐州就赶上发大水,苏轼指挥官兵抗洪成功,受到百姓信任和爱戴,他还在徐州起“黄楼”,寓意黄土克制水患。

42岁调往湖州做知州,可刚上任,就发生了历史著名的“乌台诗案”。好在宋神宗英明,也是王安石进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救下了苏轼。神宗皇帝把苏轼发配到黄州,做的是“团练副使”。属于罪臣。没有实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低估,但也是艺术的巅峰,前后赤壁赋就作于此时。

黄州呆了五年,宋神宗一直想用他没能如愿,最后苏轼47岁的时候,召其回京郊做汝州团练副使。苏轼一家到了金陵后改变主意,在常州置办田地隐居了。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年幼,高太后执政,这高太后是宋哲宗的奶奶,宋英宗的皇后,英宗只当三年皇帝,这高太后也是孤寂一生,对苏轼的才学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同时也带有崇拜的味道。

48岁的苏轼被高太后火箭提拔,先是登州知州,5天之后就被调任京师做礼部郎中,然后又提拔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显然成了宰相的候选人。

在京城生活四年,小人们的诽谤攻击此起彼伏,宰相没做成只好外派,52岁的时候做了杭州的知州,这也是他事业的又一次顶峰,利用手中的权力做他喜欢做的爱民之事,杭州知州期间,政绩斐然。治理运河,疏浚西湖,筑造苏堤,设慈善医院“安乐坊”。

两年后高太后又把苏轼调回京城,可没多久,小人们上蹿下跳,太后也不能左右,只好继续外派,两年知三州,颍州、扬州、定州。然后被以“兵部尚书”召回,苏轼自感朝廷官员对他回归掌握兵权的那种嫉妒和排斥,他请辞“兵部尚书”。只能做陪皇帝读书的工作。

在苏轼57岁的时候,高太后突然死了,临终的时候安排苏轼知州定州,就是河北的保定,距离东京汴梁不远,可就是这次出京,命运发生了变化,哲宗执政,章惇掌权。章惇是个奸佞险恶之人,年青时是苏轼的好友,可掌权后由于他是坚定的改革派,对苏轼这样的保守派便痛下杀手。

苏轼接二连三地接到贬谪的命令,先是广东的英州,然后是惠州,都是岭南之地,少数民族,条件是非常的艰苦。

苏轼博大的心胸与宽容,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还为当地修桥,种药材,与当地百姓相处的其乐融融,章惇得知后,觉得苏轼生活的太快乐了,惠州期间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传到朝廷章惇耳中,觉得苏轼怎么过得还这么快活呢?又是一纸诏书,贬谪到跨海的潮湿阴冷的海南儋州。直到宋钦宗召回准备再次启用苏轼,可惜途中病死于常州,坎坷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标签: 官职

更多文章

  • 陆游叫小李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宋一代成就最高,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而且陆游有小李白之称。那么陆游和李白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吗?为什么陆游会被称为小李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丰富而瑰丽的想象。丰富多彩的记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而神似李白。陆游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陆游热情奔放,神采

  • 阻挠陆游考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陆游大家都熟悉,他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了1万多首诗,是我国现存诗量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可惜报国无门,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就遭遇到了坎坷。本来陆游考进士得了第一名,但却莫名地除名了。而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就是大奸臣秦桧。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

  • 苏轼和欧阳修的关系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首先,苏轼和欧阳修都入选“唐宋八大家”。其次,欧阳修生于1007年,是苏轼(生于1037年)的老师。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被人称为千年龙虎榜,中进士的日后大多都成了风云人物,如苏轼、苏辙、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张载,用现在的话,全是牛人。其实,这一榜

  • 陆游号放翁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陆游之名为陆游,因为他生于其父进京觐见途中,其时正当北宋危亡之际,第二年,金兵攻入东京(今开封),从此陆游随父流离转徙,饱尝离乱之苦。但是陆游的号放翁是他自己取的,那么陆游为什么号放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陆游号称陆放翁,也与他的经历及个性有关。《宋史》有言:“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

  • 苏轼与程颐交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中后期,形成了所谓蜀党、洛党和朔党的朋党之争,蜀党的领袖是苏轼、苏辙二兄弟,洛党的领袖是程颢、程颐二兄弟,朔党的领袖则是刘挚、王岩叟。其中苏轼和程颐更是因为《论语》中的一句话而交恶。这三个党派之间谁也不服谁,今天我跟你斗,明天他跟我斗,后天又是你跟他斗,弄得天下仕子无所适从,毕竟这三个党派都是学

  • 苏轼不得志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起苏轼这个词人,我们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他吟咏明月几时有的样子。苏轼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文学大家的形象,他在文学,绘画,书法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但苏轼同样对政治和权利也有向往,但却在官场屡屡碰壁,始终不能得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能对他政治上比较熟悉的就是乌台诗案,这个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一回

  • 苏轼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东坡

    传说佛印禅师,通佛义、精五经,能诗擅画,颇得当时文人的崇仰。他居住在镇江的金山寺,慕名拜访的僧俗很多。当时宋朝大学士苏轼在江北瓜洲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隔着一条江,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也经常谈禅论道。有一天,苏轼觉得自己修禅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派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看,诗云:稽首天中天,毫

  • 苏轼的孩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他生前有多位红颜知己,那么苏轼一生有几个孩子呢?苏轼儿子的结局各是什么?下面通过他们的简介来了解一下。苏轼没有女儿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儿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苏轼长子苏迈简介苏迈,字维康,苏轼长子,为苏轼第

  • 刘邦对待父亲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刘邦在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终于击败对手,如愿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为汉,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自然也是高官侯爵,成为皇帝的刘邦一改往日做法,对昔日的老爹也是格外尊敬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的吧!刘邦称帝后,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

  • 刘邦病榻论相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但因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只得作罢。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事已高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后,病势日益沉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直接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