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3/12/18 16:32:20

扪虱轻桓温,雄才佐苻坚

一日,同朋友聊天,说到这南北朝时的王猛,朋友疑惑这王猛到底是相还是将,理论依据是郑观应是将其同韩信李靖和徐达这一众人列在一起,曰大将。

其实这个一点都不冲突,这将和相可相互间转换的,为将者,并不一定非要上阵厮杀,想那韩信上阵未必能敌得过几人,但却是名副其实之大将,再如那一生只打了一仗的虞允文,正宗书生一枚,想当年不是带着一帮文工团去前线劳军,紧急之时,指挥三军,大破金主完颜亮,是吧。

不过,这王猛按说也还是文臣,他是以智谋辅佐符坚成就了中原之霸业,只是很可惜,天不假年,如日中天之时辞世,使得后来的符坚违背王猛临终的嘱咐,纠集了一堆地人去进攻东晋,于是我们就了解了南北朝时不多的战例,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王猛,字景略,山东潍坊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淝水之败。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终年51岁。

王猛出身很贫穷,早年卖簸箕为生,即“以鬻畚为业”。但他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同志,有很高的学问,他“博学好兵书”,先如诸葛亮一般隐居,“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静观时局,伺机出山,“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这个是很多文章和史籍的介绍,我是有点小疑问的,一个卖簸箕之人,哪儿能有多少书看,即使那编草席的刘皇叔,也没有说他是博览群书吧,他靠的是人格魅力成其事;再者,这卖簸箕之人,定是要去那人烟密集处才有好生意,他在山中隐居,靠编几个簸箕就能维持生活?这个我是不太相信的。

待价而沽,伺机而动,自然想要货售识家,王猛开始想投靠的人叫桓温,是东晋权臣,当时中原已被外族蹂躏得一塌糊涂了,建立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国家,这就是被称作“五胡乱华”之时,作为以正统自居的东晋自是要以统一为大旗,而号召力最有力的当然就是北伐。

桓温曾三次组织北伐,而王猛一开始也很是看好他,感觉是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在第一次北伐时,他面见了桓温。穿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同桓温交谈时,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滔滔不绝,一边却在捉虱子,我不知他真是穷困潦倒还是作秀,抑或是魏晋遗风所致,反正,交谈的结果是把桓温弄得是一楞一楞地,称王猛为奇才,称赞他说:“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这评价好高哈。

桓温在退兵回江东时,三番五次地邀请王猛同行,还要把自己心爱的马赠送给王猛,但此时的王猛已很敏锐地嗅到了东晋内讧将起,而通过同桓温这些时日的接触,也觉得其并非是能成事之人,于是便又回去隐居起来了。

王猛拒绝桓温的盛情其实应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中,他对晋朝的门阀制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如他这样出身寒门之人,想要在东晋出人头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使桓温对他不错,但如果卷入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前途很是堪忧,所以他只能弃桓而去。

但通过这一通地折腾,王猛虽未能达到出仕之目的,但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及至符坚接管了前秦,便将王猛礼迎入朝,二人相见恨晚,王猛很快就就成了苻坚股肱之臣。后来苻坚当了大秦的皇帝,王猛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了。

符坚明显是一位被后世低估了的皇帝,柏阳先生把符坚称为最杰出的中国古代皇帝之一,是与李世民、康熙齐肩的一代圣君。但可惜的是一个“淝水之战”,使他的丰功伟绩全部付了流水,现在留下关于他的成语几乎都是负面的,如“投鞭断流”说他狂妄;“草木皆兵”说他被吓破胆等等,以至于电脑输入的词组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了。

在王猛辅佐符坚的十八年中,功绩多多。他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强;为京兆尹,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助符坚统兵消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军事,这一切,都为前秦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

他选贤任能,法简政宽,使燕民各安其业。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前秦的国力也越来越强大,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是,王猛太累了,他为了前秦的繁荣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大病不起,临终前,他给符坚留下遗嘱,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消灭内患,二是不要进攻东晋,即“勿以晋为图”。

有人推论,王猛之所以不让符坚攻打东晋,是不忍心看见汉人打汉人的局面出现,我认为这个有点想多了。作为一位辅助帝王成大业之人,统一天下当是努力之最终目标,历来帝王没有不想独霸天下者,那缩居一隅的东晋,不也不常常弄点北伐的动静出来吗。所以,王猛坚持不攻打东晋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条件不成熟。

不攻打东晋是因为王猛早已看出,东晋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以正溯立世,人心向背不言自明。而更深一层次的是,一旦战事起,本来结构松散的统一,立马会被一些人利用,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反应。但可惜的是,符坚后来没有听从王猛临死前的谆谆告诫,进攻东晋,从而有了惨败的淝水之战,并进而亡国。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淝水之战成就了谢安,也是将凝聚着王猛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造就的前秦断送,也是王猛九泉之下的遗憾。现在世人只知谢安,几无人知这符坚,更何况王猛了,悲哉。

王猛是被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但其实在人们心中,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虽然二人都是超一流智士,且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效力的是“准”正统的蜀汉;而王猛却是帮异族打本民族,似乎是有点难逃汉奸之嫌,这也是后世对他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觉得这事不能这么武断地就作出王猛是汉奸之定论,早在王猛仕前秦之前,中原早已被众多的少数民族弄得来不成个样了,他们建立了许多的国家,汉人被大量地屠戮,已是十不存一,所以,以汉族为正统的观念在此时的中原,早已不复存在,由此推论,王猛为汉奸已失去了理论基础。

即使是被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唐王朝,本身也融合了北方胡族的血统,几位皇后如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都是鲜卑人或其后裔。而且李唐之先祖,一样有效命胡族政权如北魏、北周的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自宋以后,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汉奸时,风向是有所转变的,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君臣观念,在品评人物时占了主流,判别忠奸不再看其效力于那个民族,更多是看他是否忠于主君,不仕二主。因此,如张弘范,范文程等人,在正史中并没有当作贰臣来看待。

再有,如果汉人帮异族打汉族就是汉奸的话,那元清两朝所有出仕的汉人就都可称为汉奸。不过,把这罪名戴在张养浩,林则徐,于成龙等这些大忠臣,廉臣头上,于心何忍。

后世对于王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唐时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这“前秦丞相王猛”;及至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也有这王猛的一席之地。

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的范文澜先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王猛也曾赞赏有加,他说:“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标签: 王猛

更多文章

  • 居里夫人一生献给放射性研究 最后却被她发现的化学物质夺去生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居里夫人,化学

    玛丽·居里1867年生于波兰华沙,又称居里夫人。1891 年,她移民法国,曾就读于索邦大学。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生于1859年,也是索邦大学的学生。两人算是同学。他们两人后来都成为索邦大学的教授,俩人一起从事磁性和放射性研究工作。1903 年,因为在放射性方面的贡献,居里

  • 浅说房玄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说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秘书可能过于狭隘了。但如果从秘书的本质含义来看,在李世民当皇帝之前,房玄龄还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秘书。秘书是什么?秘书是辅佐领导出谋划策、撰拟文字、沟通上下、内外协调的参谋助手。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房玄龄成了宰相,是制定政策、执行诏令的人,是行政者而不是参

  • 赫德:中国历史上官衔最高的外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外国,中国

    半世掌海关,客卿第一人在上海外滩,以前竖立着一尊外国人的铜像,从碑铭上得知,他叫鹭宾•赫德,头品顶戴尚书衔海关总税务司,三代正一品封典,双龙二等第一宝星、花翎;大英帝国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十字勋位获得者。如果说得简单些,他就是控制中国海关,并对中国当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的英国人赫德。说他是

  • 被慈禧赐死的“四觉老人”陈宝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

    ​陈宝箴是陈寅恪先生的祖父,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他为人足智多谋,且有实干能力。曾国藩以两江总督驻安庆时,待陈宝箴为上宾,视之为“海内奇士”,并赠对联给这位青年后辈,足见其看重之意。陈宝箴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为席宝田建策,生擒太平天国幼主

  • 凌烟阁功臣榜上第一人:为平叛乱四十六位亲人为国殉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凌烟阁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外姓族人,对于唐朝的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忠于唐朝,骁勇善战,功高封王;他杀子立威,铁面无私,众军钦敬;他远嫁二女,为国和亲,居功至伟;他为平定安史之乱,全家牺牲四十六人,满面忠烈;他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共列凌烟阁功臣榜,受到后世永远纪念。然而,这位几乎毫不瑕疵的大唐功

  • 唐朝有位朱木兰还有位任木兰 她们都经历了同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故事,唐朝

    我知道花木兰的故事是初中时候通过一篇古诗《木兰辞》。那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住这篇文章。但是我对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刻,我至今仍能背诵全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经常被人引用。那时候我很怀疑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因为我觉得太不可以思议,男女差别那么大,木

  • 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皇宫女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中国

    当年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人––––苏麻喇姑,观众对她很喜欢,电视剧播完了,人们依旧对她的命运关心着议论着。但是,人们又觉得,苏麻喇姑这个人历史上真实存在吗?是不是作家虚构的?其实苏麻喇姑是一位真实的人物。苏

  • 三娘子:为大明镇守边关的蒙古女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女王,大明

    青霜边城草,梨花冷不销大明万历年,塞外,在巍峨起伏的大青山下,耸立起了一座古老的城,它北部是广袤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銮殿。它是由蒙古人建造的,大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这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在层峦叠

  • 屈突通原本是鲜卑族人 执法严苛令人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起义,长工,革命,毛泽东,改造,井冈山,红军,部队

    屈突通的家族原本是鲜卑族,依附于鲜卑慕容氏。屈突家族从北魏时期开始崛起,屈突通的父亲屈突长卿在北周时期任邛州刺史。可见屈突通也是个官二代。因是少数民族血统,受到家族尚武传统的影响,少年时期的屈突通便显现出好武功、喜欢骑射的兴趣。隋朝代替北周后,年轻勇武的屈突通被选任为虎牙郎将,后来不断升迁,到了开皇

  • 和岳飞齐名的将军 在战场上模仿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战场,岳飞,将军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位将领在抵御金军南侵和巩固保卫南宋政权的过程中居功甚伟,被誉为“中兴四将”,岳飞和韩世忠都是百战沙场的抗金名将,威名赫赫,张俊与金军有过几次交战,有胜有败,不好评价,四位将领中,唯独刘光世最为另类,此君每次迎战金军,几乎都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