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穷出身的岳飞,为何有机会练就一身高强武艺

穷出身的岳飞,为何有机会练就一身高强武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4/1/2 16:40:56

历年来,好事网友搞的“中国古代武将武力排行榜”中,岳飞总是在榜在列,在大家的认识里,岳飞足以当得上“武艺高强”四个字,实际上,史书中的描述也印证了我们的印象:(岳飞)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挽弓三百斤约当三石,按照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可以当皇帝的近卫,射三石已是膂力超群了。

在他十几年的征战生涯里,凭着精湛高超的武艺,经常一马当先,“自为旗头”,战功显赫。

但我们也知道,岳飞出身农民家庭,按照生活经验推测,他能专业地修习武艺的机会应不会太多,俗语说“穷文富武”,无论是弓刀石马步箭,还是力量训练、营养搭配,哪一项不需要财力支持,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限制武将掌权。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还能拜了名师,学了一身好本事,难道只是因为天资过人,或者幸运值爆棚吗?

事实上,在北宋为了削弱将领兵权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的背后,民间武术如火如荼。岳飞的成长得益于此。

一、 边患不断,老妪能兵

北宋一百六十多年间,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不断,边患一直是让统治者头疼的大问题。北有辽、金,西有西夏,幽州在契丹族掌握之下,河北一带现在是环绕首都的核心地带,但在当时可是边疆重镇。

因为边战频仍,当地民风剽悍。老百姓平时正常生活、闲时操练武艺。一到战时都能拿起武器,对付入侵的敌人。

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

连老弱妇孺都能骑马射箭,甚至还有来不及披甲戴胄就上阵迎敌的,那么青壮年的战斗力便可想而知了。

北宋初年诗人禹偁写的《唐河店妪传》一文中,甚至讲了一个老太太智斗辽兵的故事。

说是战争时期,有个老太太独自待在店里,赶上一个辽兵来店里要水喝,老太太假装年老气衰打不动水,把他骗到井边推下去了,自己却骑了马,驮着辽兵的衣服铠甲当作战利品,跑到县城去报官。

一个老太太面对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都能镇定自若,和他斗智斗勇,还能进行骑马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运动,可见当时北方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

岳飞的家乡在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距离北方前线不远,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一定受到了民间尚武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周围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学武术,那么水涨船高,岳飞习武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 结社练武,保家卫国

社会上仅仅有练武的风气还不够,要想科学习武,还需要完善的教育组织和制度。

老百姓自发成立村社或乡社,不同于政府推行的保甲制度,这是乡民自发结社,属于民间组织。

河北一带流行“弓箭社”,自有一套教武习武的制度。推选出武艺高强或者有钱的人做社头、社副、录事等头目,每家出一人为社员,“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器甲鞍马,常若寇至”,并且设立严格的奖惩措施。这样,一个具备人力资源、钱财支撑、技术支持、规章制度等多种要素的标准组织机构便初具规模了。

弓箭社在河北发展势头迅猛,仅正定、保定一带,就有588社,共计31411人,数量相当可观。这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曾有人建言取缔弓箭社,但实际上并不可行。面对频繁的边患,朝廷还需要这一支民间武装力量,来对抗北方政权,因此,不仅没有取缔,对于弓箭社成员中表现突出的,朝廷还会给予一定的奖赏。在相当长时间里,弓箭社大致处于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河朔地区的百姓,自发组织“忠义巡社”,淮南东西路的人民自行武装,靠山的结为山寨,靠水的结为水寨,星罗棋布、遍历中原,即为有名的“两淮山水寨”。岳飞后来抗击金兵时,有一项策略是“连结河朔”,指的便是前线官军和敌后的太行山忠义社联合作战,使金军腹背受敌。这些民间组织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以实战为目的,这些民间武术团体平时的训练军事性很强,以实用为主。“花刀、花枪、套棍、滚杈”之类的花架子武器和表演套路,都不在训练范围内。以弓箭社为例,每人配备一张弓,30支箭,一口刀,定时演习训练,练习的射法主要有近射法和攒射法,这都是在实战中切实有效的方法。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推断,岳飞在少年时,受弓箭社影响很深。他的老师周同就擅长射箭,岳飞把他的本事都学了过来,能左右开弓,他的箭术很快超过了周同。后来,又跟着当地一个有名的枪手陈广学习技击。长枪和弓箭都是战场上能够制胜的兵器,岳飞早年的经历为今后的军旅生涯提供了坚实牢靠的基础。

三、结语

回望两宋历史,虽然庙堂之上,在位者害怕武将跋扈、军人干政,对武将权力大加抑制,但民间并没有掐灭练武的星火,反而蓬勃发展。也正因为民间武术的繁荣,在靖康之难后,才有岳飞这样起自行伍的优秀将领脱颖而出,也才有那么多民间社团揭竿而起,和官军协同作战,从而为南宋重建赢得了时间。烈烈草莽,热血英雄,永远值得后人纪念。

参考资料: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黄文记,李占庄《宋朝“崇文抑武”背景下民间习武风气新探》、莫朝迈《岳飞的武艺》

标签: 岳飞

更多文章

  • 她认识半个大唐的才子,为啥却得不到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薛涛

    ​“才女”这个名词,一直以来就能吸引许多眼球。三毛、冰心、张爱玲……每个人都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古代,“才女”二字,却常常被眼泪浸湿。李清照晚年疾病交加,孤独离世;蔡文姬被掳到匈奴,饱尝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

  • 他是司马懿极为器重的大将,王基为何知名度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基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三国杀》这款游戏,抛开游戏本身不谈,其中很多英雄的台词,都非常带感,而且大都结合了《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历史本身,例如,曹操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黄盖有“请鞭笞我吧

  • 图拉真——古代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图拉真,Trajan

    图拉真(Trajan,全名马尔库斯·乌尔皮乌斯·涅尔瓦·图拉真努斯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古代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98年至117年在位。五贤帝中的第二位。图拉真在位期间,对内

  • “一路躺赢”的黎元洪,究竟算不算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黎元洪

    黎元洪,一个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只要中学历史学过辛亥革命一节,就知道黎元洪是个好命人,作为一个反动军阀,硬是被推举当了湖北都督,一路开挂,一路躺赢。1916年,袁世凯去世,按照《中华民国约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权。黎元洪本以为自己当了总统,可以不再受窝囊气。然

  • 谢安:我也没啥名气,只是有个迷弟叫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谢安,李白

    本 文 约 3234字阅 读 需 要10min世人皆知李白狂傲,他的粉丝古往今来不胜枚举。然而,这颗历史上闪耀的巨星也有偶像,那就是谢安。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年少便以清谈出名,才华横溢,风雅温和。如果说嵇康是魏晋风骨的集大成者,那么谢安便是魏晋风流的最佳诠释。小隐慕安石谢安年

  • 屡败屡战的刘备:其人格魅力无人可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最近论坛流行批判之风盛行。关羽,赵云,诸葛亮,刘备等被骂的一无是处。尤其刘备为甚。于是想为他们写点东西先从刘备开始吧。仁民爱物之德行,正是刘备藉以白手起家,由平民一人发展至聚众集团式的称王称帝。一、英雄乐业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

  • 大唐最郁闷的人:因为一首“淫诗”,至今被当成情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牧,十年一觉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写出这首诗的人,一定是情场的高手,风月场的老手。千百年来,这首诗也被当作“淫言媟语”的典型,时常遭到批判。而喜欢这首诗的人,从来都不好意思公开表示喜欢。但实际上,诗人写出这首诗的时候,一生中最纵情放

  • 孟尝君和齐闵王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没能成为齐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但是,成为,父亲,君王,就是,国家,魏国,齐国

    齐闵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是继齐宣王之后的齐王,再之前就是齐威王。严格的算起来,齐闵王和齐国宰相孟尝君田文是一家人。孟尝君叫做田文,他的父亲叫做田婴,是齐国齐威王的小儿子。而齐闵王的名字叫做田地,他的父亲则是齐宣王。齐宣王和田婴是兄弟,只不过不是同一个母亲罢了。齐闵王和孟尝君田文算是亲堂兄弟。齐闵

  • 苏秦为何要针对秦国?他到底是哪个国家的间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个,可是,为了,但是,就是,秦国,齐国,攻打

    苏秦是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更是和秦相张仪有相同名声和地位的人。苏秦是东周人,也就是说他不属于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个大国,他属于一个更大的国家。但是苏秦的家里十分贫困潦倒,他早年的时候就拜在了鬼谷子门下,学习了很多年,学成以后,在外面又游历了好些年,可是一直未有成就。回到家乡的苏秦受到

  • 抗元领袖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比较 为什么说张士诚是义军最富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有些,起义,时间,一点,贩卖,没有,一个

    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两人同为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和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两人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此后退出历史舞台。与朱元璋相比,两人自然都是棋差一遭。不过许多人也好奇,同样输给了朱元璋的两人,他们之间又是否存在区别呢?如果区别挺大,那么两人谁更厉害一点呢?《明史》评张士诚:&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