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坚: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抗蒙名将

王坚: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抗蒙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8 20:24:47

一柱支半壁,壮哉王将军

作为四川人我始终不是太明白,四川是大后方,为何这宋时,无论是金人还是元蒙,怎么总是拿四川开刀,在这天府之国折腾呢?想当年无论是唐玄宗还是蒋委员长,不都是选择四川作为退路,到此避难的吗?而四川又是个盆地,你到这盆底来作甚?以前真是弄不懂。

早年读陆游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知道这淮水秦岭是分界线,那么四川应该属南宋的地盘了,对于临安来说,也许是属于最远的属地。它不仅是南宋主要的赋税来源,最重要的是,四川是抵御北方入侵的前沿阵地。要想进攻江南,沿四川、进两湖是最重要通道之一。特别是在其水战为其短的时候更是如此,难怪南宋间抗金抗元之战,在四川发生多且惨烈就不足为奇了。

大宋朝亡于何时?公认是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负帝昺蹈海,宋亡。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之说。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就此断绝。

但是,同年间,在早已沦陷的四川,有一处也坚持到这1279年,他们坚持与元蒙斗争,时间长达36年;他们不屈不挠,奋勇顽强,其中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但可惜现在却少有人知道,一直深藏在历史帷幕的深处。

在南宋时期,围绕四川所发生的战争就不少,说起宋金间的大战,大家熟知的是岳飞,其实相比较起来,吴玠所歼灭的金人更多,功勋更为显赫,只是吴玠在人品及其它方面一些被人诟病的原因,自是不能同岳大帅相提并论;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宋后期发生在四川的抗元战争,这就是钓鱼城之战,宋军主将叫王坚

对四川的争夺从宋蒙相约攻金就开始了,及至后来,蒙古人已占领从汉中、广元、阆中等大片地区,并在那里行屯田策。继而蒙古王蒙哥为拿下全川,配合在湖北攻宋的忽必烈,接连拿下绵阳、成都,势如破竹,从川西一路打到川南,但在合州的钓鱼城,他们遇到了硬汉王坚。

合州就是现在四川的合川,钓鱼城在城东五里处,王坚在合州城将不保时,首先是杀了前来劝降的元特使,率军民退入钓鱼城坚守。

围攻钓鱼城的元主将蒙哥,是成吉思汗的长子,忽必烈的大哥,他围攻四个月终难取胜,并在战斗中被击伤身亡,当然也有说是染病死亡的,在抗击元军战斗中打死蒙古大汗,此事非同小可,使蒙古军丧失了一员长期同宋对阵的战将。

蒙哥之死,使得蒙古内部为争夺汗位发生争执,围攻襄樊前线的忽必烈马上撤兵,因为他要赶回燕京处理蒙古王位的继承问题,进攻钓鱼城的元军也随之撒围,这一偶然事件也为宋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正是王坚在合州钓鱼城的坚守,南宋对蒙古的抗击又坚持了十七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他以此功封宁远军节度使,可惜遭到奸臣贾似道排斥,他嫉妒王坚的盖世之功,便以明升暗降的办法把他调回京城挟制起来,从而解除了王坚的兵权。王坚最后是郁愤而卒,谥忠壮。其子王立继其父志,仍坚守钓鱼城。

直到宋亡后,知大势已去,忽必烈答应给不伤害城中百姓,王立才弃城投降,守城的将军们这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36位将军全部自刎殉国,忠烈千秋。中华有如此豪杰,胡虏又安可长留!

钓鱼城从1235年到1279年,以弹丸之地抗击蒙古大军四十余年而不败,先后抵抗蒙古及元军80余将的进攻,历经大小200余战,还成功的打死蒙古大汗蒙哥。这样的傲人战绩,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作为元灭宋的三大主战场之一,这四川是时间最长,遭元军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蒙古军队之所以会对四川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是因为四川的抵抗是最为激烈的,而且也是坚持最久的。

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数字统计,四川被蒙古人屠杀后,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60万至80万之间,所说杀了1240万左右。

蒙古人对所有抵抗的城镇,统统实行灭绝人性的屠城之政策,唯有这钓鱼城,在抵抗了这么长时间后,得以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据说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但忽必烈在答应城中“不杀城中一人”的条件后,还是信守了诺言,这点可能与其想树立威信,推行汉化政策的缘故吧。

钓鱼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筑城设防,屯粮掘井,保境练兵,机动灵活,顽强抗击,取得了击败蒙古骑兵的重大胜利,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和后世防御作战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钓鱼城,“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在世界史战争史上,赫然竖立了一座“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我们在看到这样评语时,难道能忘记那战功卓著的王坚王将军吗?

标签: 非洲名将蒙古

更多文章

  • 耶律楚材: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国,蒙古,耶律楚材,元朝

    无心修竹古,含恨瘦梅新历史上能获得文正谥号的,都是道德极致,士子楷模之人,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之词。史上获此殊荣者并不多,如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等等。其中还有一个非汉族人士往往被人所忽略,他便是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的耶律楚材。这个姓一看就是契丹贵族的姓,在我的记忆中

  • 探秘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浒,探秘,后人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印象中的梁山好汉大都是不近女色,打熬筋骨的汉子,加之《水浒》的大篇幅都是写快意恩仇的故事,在儿女之情上着墨不多,因此这一印象愈加深厚。其实梁山上的很多好汉都是有家属和子女的,如果细读全书,不难发现蛛丝马迹,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梁山好汉的后人们。一、书中明确交代有子女的梁山好汉。综观

  • 说说“初唐四杰”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说说

    对唐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有“初唐四杰”这个称呼。它指的是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他们四个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为唐代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四个人命运都很悲惨。王勃:仕途多舛,英年早逝王勃是个文学天才,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时候

  • 盘点水浒传中暗藏的四大飞刀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浒传,盘点

    提起飞刀,想必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应该就是古龙经典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中的主角“小李飞刀”李寻欢了,小李飞刀在书中例无虚发,名震江湖,见过的人从来没有能活命的,令天下英雄无不畏惧三分。由于飞刀属于暗器,与常规的刀、枪、剑等兵器不同,小巧便携,不易防范

  • 李德裕:唐王朝逐渐没落的最后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一代之高士,千古之良相以前我们接触的唐史总有一种感觉,前后两段是断裂的,这分界线自是“安史之乱”,前面是政治史,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那叫个热闹和详细;后面则成了文学史,庙堂上的事情好像就变得隐晦了起来,我们除了知道一个“藩镇割据”外,就是元白、大历十

  • 卢象升:大明王朝无力回天的悲壮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

  • 洪承畴:本为大明蓟辽总督 降清后沦为贰臣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总督,贰臣,大明

    悠悠青史上,贰臣贼子名晚明人物写不少了,但这洪承畴却一直是不敢动笔,原因不言自明,对这铁板钉钉地汉奸,论述之文汗牛充栋,史上早有定论,不仅在后世,即使在当时,他也是被列为《贰臣传》中,如果谁敢为他翻案,自己就必然顶汉奸之名,随即是一堆地板砖拍来,挨骂是必须的。对洪承畴的评价现在也是在定论的基础上,有

  • 揭秘武松擒拿的方腊原型:此人实力堪比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松,揭秘,岳飞,方腊

    提起韩世忠,很多读者脑海中估计会浮现“中兴四将”、“蕲王”、“梁红玉”、“黄天荡大捷”等名词,韩世忠作为两宋之际的人物,同时也是抗金名将,与同为抗金名将的岳飞之间的故事也为后世称道,一直以来在文学作品中都

  • 平阳昭公主:一朵盛开在大唐的铿锵玫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主

    剑履驱龙骧,助父开大唐提起唐朝,那可真是长了我中华民族之志气,“贞观之治”,“盛唐气象”,唐诗风流,气概昂扬,不仅男子意气风发,连女人也百舸争流,不输须眉,既有则天女皇指点江山之豪情,又有贵妃醉酒婀娜妩媚之娇羞,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朝代,各色人等都尽显本色

  • 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究竟何方人士?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山

    根据相关记载,《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光听名字就能联想到书中各类江湖好汉的精彩表现。说起好汉,就不能不提好汉的武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中,除了卢俊义武艺超群外,马战武艺最高的当属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了,但若说起五人之中武艺最有争议的一位,肯定非秦明莫属。秦明的武艺之所以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