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祁寯藻

祁寯藻

祁寯藻的介绍

清朝将领。字叔颖,又字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累迁兵部侍郎。道光十九年(1839年),视察福建沿海防务及禁烟事,连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主张闽浙总督应驻泉州治海防,改海口炮台为墩,查禁烟贩,捕治汉奸,禁漳、泉两地行使外国货币。

有关“祁寯藻”的历史故事

  • 祁寯藻书法简介(祁寯藻屏风书法全文)

    说到祁俊造,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不知道最后两个字。啊哈哈哈,其实边肖也不认识他们,但是经过边肖的了解,这个祁俊造真的很厉害,不仅是清朝的大臣,而且书法也很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分析看看,这位祁俊造怎么看,祁俊造的书法有多惊艳!其实祁俊造在读"qíjùnzáo";是的。祁俊藻(1793年7月11日(癸丑

  • 曾国藩和祁隽藻是什么关系?祁寯藻是否曾“贬抑”曾国藩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作为咸同之际地方汉族势力兴起的代表人物,他和祁寯藻之间的关系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州大学董蔡时先生甚至把他们划分为两个派别,从他们之间的政治冲突来考察晚清政治情况)有些学者将两人交恶,祁寯藻“贬抑”曾国藩,并因此为汉族士人非议,作为祁寯藻“不自安,称病乞

  • 祁寯藻

    祁寯[jùn]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10月22日),字叔颖,一字淳甫(后避同治帝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间叟,晚号观斋、䜱䜪亭叟。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清朝中后期大臣、学者,户部郎中祁韵士第五子。祁寯藻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

  • 清代贤臣祁寯藻:曾因房屋破烂无法容身

    祁寯藻(1793-1866),寿阳县平舒人。21岁中进士,在清朝居官五十余年,曾任户、兵、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当过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也是晋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他一生忠清亮直,为政清廉,举贤荐能,刚直不阿,政绩卓著,有“半副銮驾”之誉。他的施政主张,多被皇帝

  • 祁寯藻书法简介

    说到祁寯藻大家觉得最为有意思的就是不认识后面两个字,啊哈哈,其实小编也不认识的,但是经过小编的了解,这个祁寯藻其实真的好厉害的,不仅仅是清朝的大臣,就连书法也十分的了得,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祁寯藻怎么读,还有祁寯藻的书法到底有多么厉害吧!其实祁寯藻就是读“qí jùn zǎo”了

  • 祁寯藻怎么读

    说到祁寯藻大家觉得最为有意思的就是不认识后面两个字,啊哈哈,其实小编也不认识的,但是经过小编的了解,这个祁寯藻其实真的好厉害的,不仅仅是清朝的大臣,就连书法也十分的了得,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祁寯藻怎么读,还有祁寯藻的书法到底有多么厉害吧!其实祁寯藻就是读“qí jùn zǎo”了

  • 穆彰阿与祁寯藻关系 穆彰阿是个怎样的人

    穆彰阿穆彰阿党羽众多,人称“穆党”,咸丰帝对他深恶厌绝,一登基就将他革职且永不叙用。穆彰阿是主和派的代表,曾经诬陷林则徐等人,并主持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实现所谓的“和平”。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去世,时年75岁。穆彰阿与祁寯藻咸丰三年,祁隽

  • 祁寯藻:清朝晚期三代帝师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清朝大臣,三代帝师。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谥号文端。简介祁寯藻(1793年7月11日(癸丑年)1866年10月22日)字颖叔、淳浦,避讳改实甫,号春圃、观斋

  • 祁寯藻和曾国藩同朝为官 他们关系好吗

    祁寯藻曾国藩?祁隽藻和曾国潘同为清朝的重臣,但是一直有传闻说他们两个大臣之间素来不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祁隽藻和曾国潘不和是真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两个人。曾国潘画像祁隽藻历经五朝,是清朝三位皇帝的老师,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祁隽藻是进士出身,一路平步青云,位居高位,最终成为三代帝师

  • 祁寯藻怎么读 祁寯藻书法如何 祁寯藻故居在哪

    祁寯藻怎么读?祁寯藻是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及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师,清朝有名的大臣。他作为帝师,在群臣中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存在。他不仅学识渊博,其书法作品更是清朝时期书坛中的绝品。那么,他的名字要怎么念呢?祁寯藻画像祁寯藻(寯读jun,第四声),寯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可以把它看作是动词,有积聚、聚集的意思;第

  • 祁寯藻不仅是三位皇帝的老师书法也是一绝

    祁寯藻是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及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师,清朝有名的大臣。他作为帝师,在群臣中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存在。他不仅学识渊博,其书法作品更是清朝时期书坛中的绝品。那么,他的名字要怎么念呢?祁寯藻(寯读jun,第四声),寯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可以把它看作是动词,有积聚、聚集的意思;第二种是作为名词,表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