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贾蓉

贾蓉——荒淫无耻的贾珍之子

贾蓉

贾蓉的资料

中文名:贾蓉

国籍:中国

本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

身份:贾珍之子

妻子:秦可卿

后妻:胡氏

样貌: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

贾蓉的介绍

贾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珍之子,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他原为监生,妻子秦可卿死后,为了在丧礼上风光些,父亲贾珍花了一千两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后娶胡氏为妻。贾蓉长得是面目清秀,细挑身材,但生活上却和他父亲贾珍一样荒淫无耻。和姨娘尤二姐不干不净。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由于他和父亲作恶多端,被人参奏,宁国府被锦衣军查抄。后依附荣府生活。人说这是凤姐和二人有暧昧关系的证据

有关“贾蓉”的历史故事

  • 红楼梦中秦可卿与贾蓉为何没有孩子?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贾家末世出现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嫡系子孙生育率降低。荣国府情况稍好。贾源有四个儿子,贾代善有两个儿子,贾赦有两子一女,长子贾琏有一女贾巧姐。贾政有三子两女,长子贾珠遗有一子贾兰。宁国府情

  • 贾蓉对王熙凤的恩将仇报,主要是用在哪个人身上?-趣历史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蓉的关系,平儿心里清楚吗?-趣历史网

    王熙凤,《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红楼梦》中谣言多,尤其柳湘莲说宁国府“除了门口石狮子,只怕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以至于令人认为贾家就是污秽不堪的。更有传言王熙凤与贾蓉的“绯闻”,可以肯定绝对不是真的。王熙凤

  • 红楼梦中,惜春为什么比侄子贾蓉小十多岁?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贾蓉是惜春的侄子,但惜春却比贾蓉小十多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惜春是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可是,这兄妹俩的年纪相差悬殊。惜春的年龄非常小,比亲哥哥贾珍的儿子贾蓉的

  • 红楼梦中贾蓉的续弦为何要回避公公贾珍?

    贾蓉是贾珍之子,妻子秦可卿死后娶许氏为妻。“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这样一段文字:“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对于这段文字,有的人认为是因为贾珍不检点,造成了秦可卿的死亡,所以贾蓉续弦就主动回避贾珍,免得被公公骚扰。其实这是想多了

  • 红楼梦中,贾蓉是王熙凤的正经侄儿吗?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周瑞家对刘姥姥说,贾蓉才是王熙凤的正经侄儿。为什么说贾蓉是王熙凤的正经侄儿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当时的语境是贾蓉和板儿,贾蓉比板儿亲。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王熙凤房里,刘姥姥

  • 王熙凤和贾蓉之间有私情吗(红楼梦王熙凤和贾蓉是不是有私情)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红楼梦》,里面的贾蓉和王熙凤一直都有争议。而且他们两个的关系有点扑朔迷离。那么《红楼梦》中王熙凤和贾蓉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王熙凤和贾蓉是什么关系?王熙凤的丈夫和贾蓉的父亲是表兄弟,所以王熙凤是贾蓉的姨妈。很多人觉得贾蓉和王熙凤关系暧昧,

  • 红楼梦中贾蓉是什么人?他在贾府是何地位?

    贾蓉为《红楼梦》中的人物,贾珍之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曾介绍过贾珍的儿子贾蓉,当时贾蓉的年龄十六岁。等贾蓉正式出场的时候,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那一回,书中写贾蓉此刻的年龄十七八岁,是个长相清秀的少年。一、红楼梦中的倒霉孩子贾蓉。书中没有写贾蓉的生母

  • 为何贾蓉对秦可卿一直都没有倾注过任何有爱的情感?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蓉对王熙凤的恩将仇报,主要是用在哪个人身上?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王熙凤和贾蓉关系很亲密,有没有越出正常的轨道范围?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为何贾蓉才是那个想方设法希望王熙凤不得好死的人?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这个续弦的贾蓉媳妇,为宁国府做了哪三大贡献?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琏和贾蓉互相送礼都送女人一事上,谁的嘴脸更丑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蓉一直是唯唯诺诺的状态,为何会怂恿贾琏"金屋藏娇"?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对于秦可卿婚内出轨一事,贾蓉的报复方式是什么?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标志又人好的秦可卿,为何没能得不到贾蓉的宠爱?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王熙凤被贾瑞调戏之后,为什么却找贾蓉贾蔷助力?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哪两个字足以让秦可卿选择不忠诚于丈夫贾蓉?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王熙凤和贾蓉之间有暧昧一事,是如何不攻自破的?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