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贾蓉是什么人?他在贾府是何地位?

红楼梦中贾蓉是什么人?他在贾府是何地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3/12/24 3:48:43

贾蓉为《红楼梦》中的人物,贾珍之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曾介绍过贾珍的儿子贾蓉,当时贾蓉的年龄十六岁。等贾蓉正式出场的时候,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那一回,书中写贾蓉此刻的年龄十七八岁,是个长相清秀的少年。

一、红楼梦中的倒霉孩子贾蓉。

书中没有写贾蓉的生母,按照尤氏的说法,她已经与贾珍做了十几年的夫妻,从中可以看出,贾蓉的生母应该在贾蓉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贾蓉很小失去了亲生母亲的疼爱和庇护,父亲贾珍在教育孩子方面方式粗暴,继母尤氏身份尴尬,不方便管教贾蓉。可以说,幼年的贾蓉是个可怜的孩子。

按理说贾蓉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他的生活应该幸福才是,可事实上,贾蓉的生活不但不幸福,还因为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秦可卿从而让他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处境中。他害怕父亲贾珍,不敢反抗,也不敢在父亲贾珍面前说一个不字。

长大后的贾蓉反而成了倒霉孩子,父亲贾珍对待他的方式还是像之前一样粗暴。稍有做得不好,贾珍对贾蓉非打即骂,还有羞辱。

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扣着纽子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哄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吃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这一回中,原本只是贾母一时高兴,决定带领家人来清虚观打醮,贾珍想要贾蓉回去让尤氏过来这边伺候贾母,因为贾蓉躲在阴凉处纳凉,惹怒贾珍。贾珍一点脸面都没有给贾蓉留,还让小厮捏着贾蓉。

贾珍的粗暴做法,对贾蓉来说是羞辱,也是打击,让他在奴才面前丢脸。因为贾蓉从小早已习惯了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心里不高兴,也不敢反抗。

倒霉孩子贾蓉,跟着父亲贾珍有样学样,渐渐地学坏了,他不再是那个失去生母的可怜孩子,他的心里已经开始扭曲,在变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处境尴尬的贾蓉。

贾蓉是宁国府的少爷,原本应该有着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可这一切都被他的父亲贾珍给毁掉了。贾珍的自私和贪欲,让贾蓉成了处境尴尬的人。

秦可卿与贾珍的事情被焦大醉骂出来以后,贾蓉虽然假装没有听见,但心里却非常痛苦。他恨这两个人,恨秦可卿背叛了他,恨他的父亲毁了他的幸福,可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不敢反抗父亲贾珍,不敢与父亲贾珍翻脸,更不敢休了妻子秦可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秦可卿早点死,这样他就可以早一点结束这尴尬的处境。

于是当冯紫英推荐来的张大夫来给秦可卿看病的时候,就有了贾蓉的奇怪三问,而且每一问都提到了秦可卿的性命。

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

从贾蓉的这一问中,可以看出,贾蓉非常关心秦可卿的这个病到底可治不可治。奇怪的是他不提自己对秦可卿病情的关心,反而提起了自家父母对秦可卿病情的关心。

这里虽然字不多,但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用心,曹雪芹借贾蓉的这一段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贾蓉对秦可卿的恨,对父亲贾珍的讽刺。

按理说,贾蓉是秦可卿的丈夫,秦可卿病了,最着急和关心的人应该是贾蓉,可事实上,最着急的人却是贾珍,而贾蓉像个没事的人一样,与贾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雪芹这样写,既写出了贾蓉对秦可卿和贾珍的恨,也写出了对贾珍这段荒唐感情的讽刺。

秦可卿生病后,贾蓉急于解脱,他恨秦可卿,也不可能原谅她。与父亲贾珍不惜一切代价救秦可卿不同,贾蓉只想让秦可卿死去,这样他才能摆脱这种尴尬,不用活得这么累。因此当张大夫说出春分的那番话后,聪明的贾蓉不再问了。

最后秦可卿真的死了,却不是死在春分,而是又过了一个冬天。秦可卿死后,贾蓉解脱了,结束了那种生不如死的尴尬处境,他不关心秦可卿的葬礼,任由父亲贾珍去操办,他还白捡了一个五品的龙禁尉。

秦可卿死后,贾蓉彻底变坏了,他不再是幼时那个让人可怜心疼的孩子,他变成了和父亲贾珍一样坏的纨绔子弟。爷爷贾敬去世,贾蓉听到两位姨娘来了家里,与父亲贾珍相视一笑,父子俩个都与二尤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关系。

尤其是贾蓉,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来找尤二姐尤三姐,这两个人虽然年龄不大,论辈分却都是贾蓉的小姨。因为贾蓉不是尤氏的亲生儿子,再加上尤二姐与尤三姐是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在血缘关系上与贾蓉并不是真的亲戚。

贾蓉在父亲的影响下,早已变坏,他对尤二姐与尤三姐说的一些话,连丫环都听不下去躲开了。后来贾蓉见叔叔贾琏对尤二姐有意思,就挑唆贾琏偷娶尤二姐做妾,自己趁贾琏不在家,好去厮混。贾蓉的这个想法,看似帮了尤二姐与尤三姐,实际上却害死了她们。

可见,倒霉孩子贾蓉,在父亲贾珍的影响下,早已变成了三观不正的坏孩子。只是贾蓉的变坏,贾珍有很大的责任,秦可卿的天香楼事件就是贾蓉变坏的转折点,尴尬的处境,让贾蓉心里有恨,到了最后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贾蓉清朝

更多文章

  •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救巧姐花了多少银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红楼梦,刘姥姥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救巧姐花了多少银子?众所周知刘姥姥家里并没有多少钱,她是怎么凑齐银子的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女儿一家子因贫困,无法筹备过冬之需时,她又怕把外孙们,饿坏冻死。就自告奋勇的去贾府求助。并对女儿女婿说,即便不能得

  • 史达祖诗词名句赏析: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达祖,诗词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红楼梦》里贾政为什么叫“假正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贾政

    《红楼梦》里贾政为什么叫“假正经”?贾政的为人行事,当属贾府中的一股清流,但年过半百的他,也娶了赵姨娘这样年轻的小妾,难怪有人送他一个外号:假正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轻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中年大叔,总觉得作为父亲的他,过于严肃,尤其是看到他下死手打宝玉时,更觉得不可思议,

  • 红楼梦中王熙凤害怕贾琏休妻吗?她背后的靠山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熙凤,清朝

    王熙凤性格要强,即使在丈夫贾琏面前也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的女人结婚后最怕的事,不是夫家的贫穷,也不是婆婆的虐待,而是被丈夫休掉。但有一个女人例外,她就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中,因尤二姐事发,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曾

  • 为何说弟弟的死,是林黛玉开启人生悲剧的源头?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黛玉,清朝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红楼梦》有一些小事,却往往有着影响大局的关键作用。现实中也叫“牵一发动全身”或者“蝴蝶效应”。林黛玉一生的悲剧,也源自一次“蝴蝶效应”,与一个三岁就夭折的孩子有关。先说林黛玉的一生,不到十八岁就泪尽而亡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杜甫所作,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为杜甫所作,诗题在“九马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晋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晋书

    ◎忠义○嵇绍(从子含王豹刘沉麹允)焦嵩贾浑王育韦忠辛勉刘敏元周该桓雄韩阶周崎易雄乐道融虞悝沈劲吉挹王谅宋矩车济丁穆辛恭靖罗企生张祎古人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又云:"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信哉斯言也!是知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

  • 史部《晋书》卷八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朝,晋书

    ◎孝友○李密盛彦夏方王裒许孜庾衮孙晷颜含刘殷王延王谈桑虞何琦吴逵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备物,尊仁安义,柔色承颜,怡怡尽乐,击鲜就养,亹癖忘劬,集包思艺黍之勤,循陔有采兰之咏,事亲之道也。属属如在

  •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水浒传

    《水浒传》,元末明初时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脍炙人口,流传极广。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为中国后世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