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汤斌

汤斌

汤斌的介绍

清初官员。字孔伯,号潜庵,又字荆岘,河南睢州(今睢县)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后擢为翰林,出为潼关道副使,调江西岭北道。旋以丁忧去职。服阕,拜名儒孙奇逢为师。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魏象枢等荐应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侍讲。

有关“汤斌”的历史故事

  • 汤斌的故事:汤斌——《清史稿》卷二六五

    汤斌(160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年又号游庵,河南睢阳人,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闻名于顺、康两朝。汤斌的青年时代,正值易朝之战乱,他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阅尽民间疾苦和贪官污吏的暴戾,因而铸就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体恤民情、主持正义的思想。考取进士后,他并不汲汲于名利,而是自甘清苦,

  • 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本名:汤斌别名:豆腐汤、羊裘尚书、汤文正、汤司空字:孔伯号:荆岘

  • 汤斌生平简介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早号潜庵。河北睢州(古河北睢县)人,浑晨政治家、理教家暨书法家,民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辈子浑正廉正,是真践墨教实践的倡议者,所到的地方体贴平易近艰,弊尽风浑,政绩斐然,被尊为“理教名臣”。人物死仄从前履历汤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

  • 汤斌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汤斌一辈子浑正廉正,是真践墨教实践的倡议者,所到的地方体贴平易近艰,弊尽风浑,政绩斐然,被尊为“理教名臣”。政治汤斌就任潼闭后体察平易近情,挨击豪顽;兜揽灾民回籍屯田垦荒,三年免征租课;真止保甲联防,缉捕匪贼;创建义仓,以备荒短;兴办社教,教平易近以德。亲身到境上招待过往浑军,没有使他们侵扰天圆,令

  • 汤斌在历史上是何形象?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

    文正是中国古代谥号,在唐朝以后是每个文官梦寐以求想得到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提到“文正”,曾国藩“曾文正公”便脱口而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称为是文官中的“完人”但后世对他的争议一直未断。其实,在清朝278年的历史里,一共有8位文臣被谥“文正”,这8位大臣中,第一个得此谥号的

  • 革命家邹容骂他是满清奴隶,清朝尊他为文正,汤斌为何备受争议?

    清军入关,顺治登基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构建的皇朝,所以自建立以来就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其统治基础远比想象中要脆弱。汤斌出仕于清初,就是他构建了清朝文化上的正统性,可以说是他替清朝奠定了百年基业,以至于近代反清革命家邹容称其为“驯静奴隶”。清朝初年,满人的统治并不稳定。南明在南边以“大明”旗帜为号召收敛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让汤斌为太子老师?他是清朝8个“文正”之首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大名于顺治、康熙朝。其祖籍河南睢阳县,生于明天启七年十月二十日(1627年11月27日),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687年11月15日)。1、坎坷的科举之路其家世为“阀阅旧族”,明末时已衰败,乃至城宅田园尽为豪绅占夺。其父恪守家法,课子

  •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包拯、况钟、海瑞、汤斌、黄霸)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包拯、况钟、海瑞、汤斌、黄霸。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和一些贪官相比的是,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良心的清官一直独立奋战,改掉社会戾气。这其中不乏像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故事,中国古代十大清官都有谁呢?1、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

  • 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早年经历汤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