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李训

李训

李训的介绍

唐大臣。字子垂,初名仲言,字子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宰相李逢吉侄。举进士后补太学教授。曾因事流放象州。得郑注荐引,于大和八年(834年)入朝,一年之中,历官翰林学士、兵部郎中,行宰相事。旋升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关“李训”的历史故事

  • 甘露之变唐文宗为什么抛弃李训和郑注

    说到这个甘露之变,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情是发生在唐朝后期,唐文宗在位期间。因为宦官的权利过大,所以唐文宗想要计划除掉宦官的头目。于是就喊了李训和郑注一起来策划这个事情,可是事情发生之后,和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结果唐文宗就抛弃了李训和郑注,这是为何?1、唐文宗为什么选择李训和郑注唐文宗主要依靠李训

  • 李训是如何看待宦官的?他是如何上位的?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训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宦官当道是唐朝封建专政的畸形产物,可是越是昏庸的时期,越有人能审时度势,在黑暗的政治中运筹帷幄,冲出重围,成为时代的赢家。李训既得出入禁中,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便进而争取获得唐文宗的信任。封建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是最孤

  • 被李训搞砸的甘露之变,如果成功,哪还有五代十国什么事儿!

    今天本来不是他计划好的时机,但是事出突然,李训已经擅自做主,用祥瑞的消息把仇士良和鱼弘志一群人引过去了,只能期望李训能够成功了。这些年藩镇日益做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朝廷的节度使倒变成了他们的东西一样,偏偏自己这个皇帝别说执掌朝政了,连这长安的兵权,都在那些阉人的手里,连腾出手去想办法对付藩镇都办

  • 唐朝宰相之李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后改名训,字子垂,祖籍陇西,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李训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得还。后投奔郑注,得到大宦官王守澄的推荐,被引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侍讲学士、兵部郎中。太和九年

  • 如何评价李训?有哪些与李训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

  • 唐朝宰相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

  • 【热点论辩】新现《唐李训墓志》引发真伪激辩!

    李训墓志原石新发现的《唐李训墓志》(以下简称《墓志》)在2019年底轰动了中日两国。有专家肯定这是一件由遣唐使吉备真备(695—775)书写的真实墓志。然而北大的辛德勇却说,他“第一眼”就认为《墓志》是件伪作。李训墓志盖拓本李训墓志拓片近日,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李训墓志》原石亮相该展,围

  • 李训:唐朝时期宰相,策划甘露之变,谋划诛杀宦官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

  • 李训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右仆射李逢吉从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训(?-8

  • 大背景下看甘露之变:唐文宗何以起用李训、郑注

    摘要:唐文宗起用李训、郑注是为了翦除宦官的流行说法不确,实际上是为了破除李德裕、李宗闵两个官僚朋党。文宗起用他们后,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这时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发动政变,以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同拥有强大军队的庞大宦官势力斗争,必然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

  • 晚唐时期郑注和李训发动甘露之变标志着什么?

    唐敬宗李湛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杀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的拥立下当上了皇帝,是为唐文宗。文宗是唐朝中后期有所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惯宦官的胡作非为,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而“甘露政变”就是由他发动的,旨在惩治宦官,夺回权力的一

  • 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李训,始名仲言

    李训传是一篇经典文言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阴险善谋事,厚昵之。郑注佐昭义府,仲言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注,相得甚欢。时逢吉方留守,怏怏不乐,思复

  • 唐朝宰相李训,李训人物生平简介

    李训年轻时考中进士,补任太学助教,后被辟为河阳节度使幕僚。他形貌魁梧,善于辩论,但好说大话,自以为是,因阴险善谋深受叔父李逢吉信任,与张又新﹑李续等人并称“八关十六子”。宝历元年(825年),石州刺史武昭被罢为袁王府长史,并对宰相产生怨恨之情。当时,宰相李程与李逢吉不和,李程族人李仍叔故意激怒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