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3/12/6 11:09:08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

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及汉初窦太后偏爱刘武

都是一母同胞,都对小儿子无限的包容和宠爱,都以母亲的名义干预朝政,也都因伟大的母爱引来灭顶之灾。

01 偏爱幼子

武姜,郑国武公的夫人,出身于申国姜氏,所以后世人称她为“武姜”。

据记载,武姜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孩子头没出来,脚先出来了,情况十分危急。

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女子分娩,往往九死一生。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公贵族,也只能听天由命。

好在母子都命大,最终化险为夷。

但这一次惊吓,给武姜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虽然十月怀胎,但她认定这个孩子就是来要她命的,所以极其厌恶他,还给孩子起名“寤生”,取其“倒着出生”的意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别扭。

后来,武姜有了第二个儿子,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幺儿”共叔段。

共叔段出生比较顺利,而且容貌俊秀,嘴巴也甜,武姜是越看越爱,愈发宠爱起小儿子来,对比之下,大儿子寤生就有些碍眼。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

02 夺嫡之争

寤生是嫡长子,所以按照祖宗礼仪,被立为太子。

但武姜不乐意了,她整天在郑武公身边吹耳旁风,数落寤生的不是,赞共叔段孝顺、有爱心,想废除寤生,改立共叔段。

好在郑武公虽年老但还不糊涂,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由着武姜闹去了,一直到最后咽气,还坚持要把国君之位传给太子。

王位继承合法、众大臣拥护,这才成就了后来“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

说起来,郑庄公还得感谢自己有个态度坚定、眼光独到的好爹。

03 长子之

毛主席在读史时,曾给予郑庄公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为一个被母亲极度厌恶的人,他究竟厉害在哪里呢?

第一、遇事能忍。

郑庄公即位之后,武姜和共叔段并不甘心放弃,背地里一直在寻找翻盘的机会。

在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不仅超规格要求京城作为分封地,而且公然招兵买马、胡作妄为。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有大臣提醒庄公要及早应对共叔段,郑庄公答复说:“段现在做的还不算过分,我若此时对段采取制裁,姜氏一定会出来阻拦,不仅天下人会骂我对兄弟不义,还会骂我对母亲不孝,还是再等他多做点大逆不道的事吧”。

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由来。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共叔段和武姜里应外合,准备攻打都城。

城内的百姓和士兵都不满于段的所为,纷纷倒戈,失去支持后的共叔段兵败自杀。

武姜也成了孤家寡人。

郑庄公在胞弟和母亲的阴谋下,一直忍受了22年。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二、出手够狠。

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叛乱,虽一直隐忍不发、韬光养晦,但一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他绝不拖泥带水,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全线出击,不仅在武力上击溃对方,而且从心理上也要彻底击垮对方,让对方绝无反手之力。

我们的高中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就详细记录了这个战争的经过。

他的妥协隐忍绝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个国君和兄长必备的治国素养和胸怀。

第三,把握分寸。

平定了共叔段之乱,怎么处理内应——自己的母亲武姜呢?

正在气头上的郑庄公把武姜安置在城外,并且立誓说:“不到黄泉誓不相见。”

但很快,作为人子的郑庄公就后悔了,如果按照誓言,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母亲逐渐年迈,这岂不是有悖人伦了吗?

郑庄公的顾虑被一个大臣颍考叔知道了,颍考叔建议说:“不如在地下修条通往城外的地道吧,如果挖到泉水,不就是黄泉了吗?这样,您既不违背誓言也能见到母亲了”。

郑庄公采纳了颍考叔的意见,不仅见到了武姜,而且还把武姜接到宫中颐养天年。

汉初,梁王刘武由于受到窦太后格外的宠爱,也一度干政议储,最后骄奢无度、不懂节制,身败名裂,反而连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也做不成。

由此可见,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而不是偏爱。

标签: 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仪嫔:包衣出身,是乾隆第一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仪嫔,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后宫有着清朝历史上第二大后妃团,据相关统计,乾隆一共有41位后妃,其中潜邸旧人只有十位,在这十位后妃中,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妃在乾隆继位前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是在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去世的,她就是乾隆第一嫔——仪嫔。仪嫔的出身关于仪嫔的出身,史料中记载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仪嫔

  • “邲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先縠因“邲之战”获罪而死,甚至拖累了先氏一族。先氏乃是晋国功臣先轸之后,竟然因为一人犯罪而导致全族被灭,并从此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情况在晋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怎么会这样!连企图刺杀晋文公的郤芮、吕省二人,甚至弑晋灵公的赵穿,他们犯下的罪何其之重,也没有受到像先縠这样的待遇!那么,究竟先縠犯了

  • 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八爷党的问题,在对八爷党进行清算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后,那个时候雍正的政权早已稳定了。说道清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当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胤禛和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胤禟、胤和胤禵为首的八爷党。和两派人为了皇位的争夺,中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在康熙把皇

  • 曹操为什么把三个女儿送进汉献帝的后宫 他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献帝,曹操,历史解密

    由于先后发生了汉献帝的妃子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撺掇汉献帝刺杀曹操的两起事件,曹操一怒之下,在杀掉伏皇后与董贵人以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一并嫁给了汉献帝。(曹操剧照)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个女儿,是为了监控汉

  • 小霸王孙策为何会传位给孙权 而不是自己的子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孙权不传给自己的侄儿是为什么?小霸王孙策顾全大局传位孙权从中国封建制度的世袭制“父死自续,兄终弟及”的特点看,孙策去世时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比传位给孙权更加名正言顺。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传位给弟弟则更有利于江东发展。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

  • 杜月笙财大势大,为什么找不到失散的亲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月笙,民国,历史解密

    杜月笙虽说是黑社会流氓头子,但因为他会做人,和军政两界要人称兄道弟,再加上他财大势大,在旧上海是个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传奇人物。可他到死还是有个遗憾,那就是始终没能找到亲妹妹。他的亲妹妹是怎么失散的?杜月笙那么大能力的人,为什么会找不到呢?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这个日子赶巧是农历7月半,

  • 八福晋犯了什么大罪?雍正竟想把她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因为康熙一句“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几百年来,八阿哥胤禩背负着惧内的名声,而八福晋也背负着妒妇的称号。其实细数八阿哥的妻妾子嗣数量,在皇子阿哥中确实不算多,他是诸位皇子中,纳妾最少的皇子,子嗣数量也不算多,仅有一子一女,在讲究三妻四妾的皇子阿哥中,委实不算多了,也正因

  • 武则天女皇明明当的很好,为什么却要将皇位归还于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她能把朝政管理的这么好,也是有原因的,从她出入宫廷之时,就显示出了治国的本事。当时李世民有一头狮子,肥胖任性,没人能驯服,她毛遂自荐拿了三样东西就驯服了它,此后她得到了李世民的夸赞,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宠爱,在后宫中做了12年的才人。李世民过世后,她和众多嫔妃一起被赶入“感业寺”当尼姑,但是因为李治对她

  • 年羹尧能调动多少军队?他真的能长期要挟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年羹尧,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在位前期有个绕不开的人,那便是年羹尧。他曾率领清军和准葛尔部军队进行战斗,而年羹尧也将此作为自己的资本,长久的要挟雍正。他敢这样不过是因自己手里有兵权,那么那时年羹尧究竟可以调动多少军队呢?为什么他能长期要挟雍正呢?其实年羹尧手下的确有不少军队,可能调动的很少。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雍正刚登基不

  • 沈祖棻: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沈祖棻,诗人,历史解密

    1909年1月29日出生在苏州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皇帝的老师;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画家吴昌硕、词人朱孝臧为友。沈祖棻中学就读于上海。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1931年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系中名师云集,学风蔚盛。沈祖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