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九成宫
九成宫
《过九成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9 0:04:20阅读:341
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魏公碑字封苍藓,文帝泉声落野田。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
《九成宫(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9 9:17:09阅读:924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九成宫(一作华清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3 20:24:06阅读:1673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九成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1:51:15阅读:2888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纷披长松倒,揭gG怪石走。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4:59:52阅读:4618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此诗作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维在长安游历,曾随岐王在九成宫避暑。首联叙事,言岐王奉诏离开京城去九成宫避暑。“帝子”,指岐王。“丹凤阙”,泛指帝京宫室。“天书”,天子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4:55:25阅读:4331
碣馆分襄野,平台架射峰。英藩信炜烨,胜地本从容。林引梧庭凤,泉归竹沼龙。小轩恒共处,长坂属相从。野席兰琴奏,山台桂酒醲.一枰移昼景,六著尽宵钟。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结欢良有裕,联寀愧无庸。暂悦丘中赏,还希物外踪。风烟远近至,鱼鸟去来逢。月涧横千丈,云崖列万重。树红山果熟,崖绿水苔浓。愿以西园柳,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6 13:04:59阅读:1320
委质承仙翰,祗命遄遥策。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未攀丛桂岩,犹倦飘蓬陌。行当奉麾盖,慰此劳行役。
《九成宫秋初应诏》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0 22:41:03阅读:1227
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20:21:59阅读:3024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唐代:王维所属类型:山水,田园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译文及注释此诗作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维在长安游历,曾随岐王在九成宫避暑。赏析如果说,摩诘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碑》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6:49:32阅读:2092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万年宫铭并序,明拓本,32.9×39.5厘米,十一开。故宫博物院藏。四行“暎”字右半未损,五行“炎”字右上角未损。石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唐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李治撰并书。风流潇洒,超脱俊逸。
书法初学,不宜练欧阳询《九成宫碑》?原因到底何在∣为池跨水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21:53:48阅读:3873
一、为二、池三、跨欧阳询的楷书,相比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诸家楷书,要更难学一点。若是初学入门的人,这种感受恐怕会更明显。学习欧阳询楷书的难点集中在哪里?我想,这个“跨”字足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跨”字,在历代楷书法帖中最常见的字形有两种:上图中的两字都取自《东方朔画赞》,只不过左边一字传为王羲
欧阳询《九成宫碑》被复原成功,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差别,现在是国宝级文物!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4 12:14:27阅读:2131
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唐代的楷书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顶峰,尤其是著名的“初唐四大家”,这四个人基本奠定了中国楷书的基本范式,后世学习楷书的名家,无一不是从这个体系当中演化出来的。其中最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无疑是欧阳询,这是因为欧阳询的楷书在审美上极度符合当代书法学习者的审美取向,另外,欧阳询的楷书
《化度寺碑》,欧阳询真正的楷法之冠!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21:25:28阅读:1223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初唐书法有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的“初唐楷书四 大家”,以及陆柬之、孙过庭等人,他们各有风貌,开启了“唐书尚法”的新格局。唐代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
陕西出土欧阳询所书墓志,尽显欧楷原貌,比《九成宫》还早21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8:08:40阅读:4592
“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创造了“楷书四大字体”的“欧体”,他的字代表了唐楷的严谨大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人学习“欧楷”。唐代学欧的人有不少,很多抄经生、刻工都是学欧起家的,当我们出土唐代墓志碑刻时,会发现有很多充满了欧阳询笔意。有欧阳询的风格并不代表是由他亲自书丹,甄别出其中那些的确出自他手的
一个无名小卒,把欧阳询楷书写出了新境界,真是“高手在民间”!
历史解密时间:2024/4/22 2:35:28阅读:761
欧阳询的“欧楷”自诞生以来,学得人就很多,尤其是在清代,“无欧不点元”成了一种文化风气。凡是科举取士的学子和翰林文人,基本都会写欧体。清代学欧知名者如黄自元、林则徐,他们的作品被不少人临摹学习。不过,要说谁学欧精妙程度排第一,当属一位“无名小卒”,此人就是姚孟起。姚孟起此人注定要与他的“欧体字”捆绑
欧阳询绝笔:1厘米小楷,绚烂谢幕!
历史解密时间:2024/4/22 2:35:30阅读:3300
《李誉墓志》篆额墓志盖2014年,曾在民间流传过的欧阳询石刻小楷《李誉墓志》出土了,全称“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铭”。该石刻镌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呈正方形,58.5厘米×58.5厘米。四周志墙镌12属相图案。铭文36行,每行36字,实存铭文1249字。字幅约1厘米,单字极小,
【书画欣赏】 唐 欧阳询 楷书《上天垂象》,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1:40:45阅读:1179
从这件作品落款“贞观元年、欧阳询书”信息看,贞观元年是指唐太宗执政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成于贞观六年(632年),那么此作比《九成宫》早了5年,公元627年,欧阳询已经70岁高龄了,此时他的书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此作笔画凌厉,更像是他早年不成熟的作品,所以从时间点上判断,
200年前的一部欧楷,写得比欧阳询还好,非田楷所能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0:04:13阅读:1533
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肇始于汉末,东晋时楷书逐渐成熟,其时有钟繇、卫夫人等楷书名家。楷书以提按停顿代替了隶书的摆动笔法和圆转使笔,将隶书连续均匀的书写过程转变成了以单一笔画为单位的,起笔、收笔、弯折处动作集中,有明显的延缓甚至留驻、停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楷书中的“顿笔”,这也成为了楷书书法的一大特色。
一部从未出版的欧阳询真迹,据考证为其81岁所写,这才叫标准汉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15:42:02阅读:3307
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当代学习欧楷的朋友很多,但许多朋友走了弯路却不自知,这里的弯路,基本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学今人而不学古人,学习书法有一条不便的铁律,那就是“取法乎上”,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今人不能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23:13:20阅读:4280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高247cm,宽120cm,厚27cm,约1200字。《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欧阳询(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