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出土欧阳询所书墓志,尽显欧楷原貌,比《九成宫》还早21年!

陕西出土欧阳询所书墓志,尽显欧楷原貌,比《九成宫》还早21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画相约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1/23 8:08:40

“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创造了“楷书四大字体”的“欧体”,他的字代表了唐楷的严谨大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人学习“欧楷”。唐代学欧的人有不少,很多抄经生、刻工都是学欧起家的,当我们出土唐代墓志碑刻时,会发现有很多充满了欧阳询笔意。

有欧阳询的风格并不代表是由他亲自书丹,甄别出其中那些的确出自他手的作品就很有必要,《九成宫醴泉铭》是学欧楷的必选法帖,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它之前,还有一件货真价实的欧阳询墓志,它甚至被称为欧阳询“唯一传世小楷”,尽显“欧楷”原貌,它就是《姚辩墓志》。

此墓志立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比《九成宫醴泉铭》(632年)早了21年,刻此碑时,欧阳询54岁,楷法已然成熟。此墓志的原文是由世南之兄虞世基所撰,由欧阳询亲自书写,碑上共有文字32行,近400字,单字大小仅有2厘米。

小楷是非常考验书家和刻工功力的一种书体。欧阳询的小楷学自王羲之一派,以妍美俊逸著称,有明显区别于钟繇“朴拙”一系风格。此碑以尖锋起笔,凌厉干脆,毫不拖泥带水,如“恭”“朝”二字,入笔尖细,提按分明,笔画劲健爽利,撇轻而捺重,点画也还保留着“三角点”的特征。

《姚辩墓志》以瘦硬刚健著称,骨力十足、匀称灵动。但同时还有几分秀丽,圆笔的运用体现了欧阳询笔法的丰富,如“所”“总”二字,转折处圆转委婉,并不一味刚猛,同一个字里方圆兼备、藏与露、外放与含蓄做到了统一。正如刘熙载所说:“善学欧者威而不猛”,处处强调棱角分明显然并未体会到欧楷精髓。

此墓志平正端肃,又有几分险奇,这体现在笔画向右上结势与欹、正相交上。比如“河”字左高右低、左轻右重;“曾”字上重下轻、上放下收,于稳中求险,避免了“状如算子”的韵味单一。《姚辩墓志》结字内紧外松,中宫紧实又通过撇捺向四周放射,给人以挺拔、舒展之感。

作为墓志,在章法布局上,此作端肃严整、行列明晰,字距也较为统一,字迹大小适中,整体中正静穆。《姚辩墓志》出土于西安,经专家考证,它是北宋元祐年间的翻刻本,凭借当时的超高技术,保持了原碑风貌,别无二致。

更多文章

  • 智永、欧阳询、颜真卿三大名家楷书集字《爱莲说》,真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欧阳询,颜平原,爱莲说,集字,楷书,智永

    智永楷书集字《爱莲说》欧阳询楷书集字《爱莲说》颜真卿楷书集字《爱莲说》—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一位超过欧阳询的楷书圣手,唐太宗向他磕头拜师,颜真卿喊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颜平原,虞世南,楷书,唐太宗,柳公权

    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虞世南楷书《演连珠》全卷本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谁的楷书写得最好?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常年练习欧楷的人,会以为欧阳询写得最好,而浸淫颜真卿多年的人,则会觉得其他的书家皆

  • 欧阳询这幅1000字的行书,字字不同,内涵精深,能看懂的都是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行书,书法,千字文,楷书,书法家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一篇,即使你无法背诵全文,对于上述两句也应该是耳熟能详。《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其中涵盖了由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虽为启蒙书籍,但其中蕴含的自然万物之理,足为一生之用。《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人从王

  • 高清经典 | 宋拓 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宋拓,醴泉,篆书,小楷

    宋拓 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纸本 册页 18.3x9.2cm故宫博物院藏此册《虞恭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刻,宋拓,为“蔼蔼高门”之“高”字未损本。黑墨精拓,剪裱装册。《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立,

  • 一个无名小卒,把欧阳询楷书写出了新境界,真是“高手在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体,欧楷,楷书,欧阳询,书法家,偏旁部首,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的“欧楷”自诞生以来,学得人就很多,尤其是在清代,“无欧不点元”成了一种文化风气。凡是科举取士的学子和翰林文人,基本都会写欧体。清代学欧知名者如黄自元、林则徐,他们的作品被不少人临摹学习。不过,要说谁学欧精妙程度排第一,当属一位“无名小卒”,此人就是姚孟起。姚孟起此人注定要与他的“欧体字”捆绑

  • 欧阳询晚年一幅草书“神品”,仅存650字,丝毫不亚于王羲之,惊艳后世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王羲之,草书,行书,楷书,书法

    在书坛,能拿起毛笔的人,往往都会自称为“大师”,除了“中书协”,还有“国际书法家协会”、甚至还有人搞出“宇宙书法家协会”,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古代,没有书协,更有这么多大师,包括王羲之、赵孟頫在内,书法都是业务爱好,文人闲余之事。人们对书法判断,往往是根据唐代张怀瓘在《书断》所论断分为三个等级

  • 欧阳询写出高级“印刷体”!看看他的这件书法作品,精巧细致,当今哪位书法家能写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楷书,书法,书法家,书法作品

    如果一件楷书作品笔画工整细致,我们往往会说就像“印刷体”一样,在很多人的理解下,这个词是贬义的,因为从另一方面它似乎也说明这件作品过于求工整而失掉了灵气和韵味。但话说回来,能写出“印刷体”的书法家寥寥无几,因为它需要极深厚的书法功力才能做到!楷书笔法学自一位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的“欧体”端庄秀

  • 欧阳询绝笔:1厘米小楷,绚烂谢幕!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欧阳询,小楷,楷书,书法,九成宫,虞世南

    《李誉墓志》篆额墓志盖2014年,曾在民间流传过的欧阳询石刻小楷《李誉墓志》出土了,全称“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铭”。该石刻镌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呈正方形,58.5厘米×58.5厘米。四周志墙镌12属相图案。铭文36行,每行36字,实存铭文1249字。字幅约1厘米,单字极小,

  • 欧阳询唯一传世真迹,数百年后重见天日,堪称楷书学习绝佳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楷书,书法,传世,敦煌遗书,书法家

    在演艺圈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鄙视链:话剧高于电影高于卫视电视剧高于小成本网剧。其实这样的鄙视链存在于各个圈子,就连书法圈也不例外。如果按照书法家的成就和名气来排列,那每个人心中的排列顺序我想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按照书法载体来分的话,争议我想就会少许多。按照书法载体来排序,那一定是:纸本真迹高于摹写纸本高于

  • 欧阳询楷书集字《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欧阳询,岳阳楼记,楷书,虞世南,欧体,集字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