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错杀
错杀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谁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时间:2024/2/5 12:26:37阅读:4101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和王业立即跑去向司马昭报信。当曹髦带着
天子无私怨:光武帝面对杀兄仇人只说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9:27:42阅读:1239
也许是中国皇帝太多的缘故,光武帝刘秀一直被后人所忽略,但其实他应该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皇帝。刘秀性格温和,没有杀戮一位开国武将;他善于作战,昆阳一战定天下;他毕业于太学,是开国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另外刘秀在个人恩怨与国家前途上,看的非常清楚,他甚至不记前仇,将杀害自己兄长的仇人招降,这是怎么一回事
金日磾本是休屠王的儿子,他又是怎么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7 20:08:35阅读:137
每个人都有着七情六欲,谁都不例外。但是有的人却能够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且这些人在生活中往往都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你真的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究竟是多么的可怕。今天我爱历史网要讲的这位就是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金日磾本是休屠王的儿子,后来休屠王
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13:37:30阅读:3795
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远记住了这一幕:曹操一面拿着流淌着吕伯奢鲜血的宝剑,一面自负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大宋名臣包拯的辛酸史 偶遇恩师而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23:34:11阅读:3242
话说,北宋仁宗期间,以仁义治国。然而,地方上的官员仗着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屡禁不止。朝廷收到地方百姓的联名状纸,要求彻查地方官,还众百姓一个公道。于是,皇帝委派百官之首,丞相王延龄代天巡狩,将贪官污吏正法。网络配图王延龄从地方上回来时,刚好又是一年科举取士的日子,包拯也正是众多
曹操杀吕伯奢真的误杀吗 吕伯奢其实去报官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16:48:21阅读:322
还不知道:曹操和吕伯奢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一些野史及其他典籍的记载。人们都知道曹操误杀吕伯奢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操被人们当作一个奸诈之人。按照演义里的描述,吕伯奢在与曹操、陈宫见面之后,谈了几句朝廷正在通缉曹操的情况后,就起
一个种菜的农民,杀了李世民2员先锋大将,还拿下唐朝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22:10:28阅读:3637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唯独中华文明一直绵延至今,而创造历史的不仅仅有那些伟人,同样也有普通老百姓,是他们推着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进,而在2000年的封建历史当中,中国出现了24个朝代,其中最强盛的就是唐朝,在唐朝统治期间,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顶峰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两位虎将,只要活着一个,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6:37:19阅读:3683
蜀汉虽然从221年建立起就一直是一个偏安西南的弱国,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又或者是经济都不能与魏国或者吴国相比,但是它从诞生起就是一个抱定“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政权。不论是在刘备时期,还是在诸葛亮时期,又或者到了后来的刘禅时期,北伐永远是蜀汉的政治正确,谁阻止北伐就会被大家一致批评。但是可惜的是,蜀
地位仅低于诸葛亮的蜀汉大臣,却因殴打妻子判罪,最终被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4:42:06阅读:2007
“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生性多疑之辈,每每遇可疑之事,又不知自寻真相,却总是胡乱猜测,进而信以为真,认为真相便是自己猜的那样,殊不知全是自己心理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重臣车骑将军刘琰正是因这样的疑心病,竟然丢了自己的性命。三国时
嘉庆能迅速赐死和珅,依靠的是什么?为何不怕他培植的势力反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3:13:57阅读:3806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高寿89岁的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在乾隆死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嘉庆皇帝就完成了对乾隆宠臣和珅的抓捕、判决及赐死的流程。嘉庆迅速地搞掉和珅,主要有三个目的。其一是立威,乾隆死了,他正式掌权,需要让百官知道,自己是个真正的皇帝了,拿一个乾隆宠臣立威,再好不过。其二是甩锅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揍大臣,1.7万字的奏章,有1.65万字都在说废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8:50:31阅读:2059
或许是苦日子过得太多,就这样他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做出一定的成就。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于在1368年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明王朝,坐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受万人瞩目,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曲折,祖上几代都是以农业为主,很多长辈更是因为拖欠朝廷的税银而过着四处躲避的生
曹操嗜杀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喜好梦中杀人,另一个是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22:55:19阅读:670
曹操嗜杀的传统曹操这个人在微末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嗜杀的爱好,当年做洛阳城的管辖县令的时候,就是靠着五色棒立威,让整个洛阳城的权贵为之胆寒,到了年轻壮年之后,成为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大汉精英,曾经以最为厉害的勇气行刺董卓,失败之后又和自己少年时代的好朋友袁绍一起直接策划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从他
曹操一生中犯了2大错误:放跑一人,少杀1人,成强敌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20:38:18阅读:1098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他放跑了谁?当初在家三年的时候,刘备和吕布,在徐州产生了一番争斗,而此时曹操对刘备非常器重,不仅给了他兵马和粮草,还让他做官,而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让他把刘备留在身边,别让刘备离开了当时曹操,并不在意自己的谋士的建议,于是便对刘备放松的很大的警惕,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趁机跟曹操
英宗复辟,于谦不做抵抗!为何朱祁镇还非杀于谦不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6:13:04阅读:3523
土木堡之变后,如果不是于谦及时挺身而出稳住局势,大明王朝的国祚很有可能不足百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之所以可以延续两百多年,于谦功不可没。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爱国清官,最终却倒在了奸佞小人的谗言污蔑之下,被明英宗下令斩首。那么,明英宗朱祁镇真的如此昏庸无道吗?于谦真的非死不可吗?土木堡之变“成就”于
曹操五大错,错睡一人,错留一人,错放一人,错杀一人,错信一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21:00:38阅读:2154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这五点原因便是曹操一生中做出最错误的五个决定,分别是错睡一人,错留一人,错放一人,错杀一人,错信一人,那么这些令曹操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曹操首先是错睡一人、曹操的好色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而且他不仅仅是好色 ,更是喜好寡妇,在与张绣交战之际,既然羞辱了张绣的婶娘,原本大好
张郃位列“五子良将”,为何会蠢到孤军追击诸葛亮,最终走入绝境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1:57:06阅读:2181
张郃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良将,早年在袁绍麾下就是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来投靠了曹操,也位列曹魏政权的“五子良将”。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良将,竟然在追击撤退蜀军的时候孤军深入,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乱箭射死,成为“五子良将”中唯一死于战场的一位,不得不令人惋惜。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的两个重大错误:其一是放走一人,其二是错杀一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18:19:37阅读:3497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下的赞美诸葛亮的诗。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的帮助下,刘备的蜀国才得以安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把自己的一生心血都奉献给了蜀国。然而,哪怕伟大如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一生之中也做
他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到吐血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3:04:11阅读:3570
崇祯帝在自缢之前,曾经向拥兵80万的宁南伯左良玉求救过。然而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左良玉的求援,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明史·左良玉传》记载:“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悯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
他是西湖三杰之一,明朝第一忠臣,为何被明英宗下令斩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4:59:10阅读:1372
于谦,他与岳飞、张煌言并成“西湖三杰”,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自幼就有大的志向,一直刻苦读书,并在自己的桌前悬挂文天祥的画像,立志做一个向文天祥那样的为国家做实事的忠义有气节的好官,天不负有心人,在1421年,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正式踏入了仕途。在朱高煦造反的时候,于谦以御史的身份跟随明宣宗去
他4岁能让梨,3件事闻名天下,却有一1个毛病 曹操:杀了吧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4:04:04阅读:3821
可东汉末年有位名满天下的学士,非得要一争长短,不顾自己的处境和安危,硬要逼着别人去做符合他心意的事情,最终带来一场灭顶之灾。这位名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至圣先师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曾担任过太山都尉一样的中级官职。那时的孔子已经是万人敬仰的衍圣公,作为孔子的子孙,孔融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