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生的两个重大错误:其一是放走一人,其二是错杀一人

诸葛亮一生的两个重大错误:其一是放走一人,其二是错杀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97 更新时间:2024/2/15 18:19:37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下的赞美诸葛亮的诗。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的帮助下,刘备的蜀国才得以安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把自己的一生心血都奉献给了蜀国。

然而,哪怕伟大如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一生之中也做过两件错事。第一件错事便是他不该放走一人,第二件错事便是他错杀了一人。那么,这被放走和被杀错的究竟是何许人也呢?诸葛亮又为什么会难得糊涂做出这样的错误举动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的经历

诸葛亮早年生活在南阳,隐居在深山中。按理说,这本是刘表的地盘,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选择出山辅佐刘表。只因诸葛亮觉得刘表不是乱世之中,可以匡扶正义的人才。虽然隐居在深山之中,但是诸葛亮的谋略还是被天下人所认可,大家称其为卧龙先生,而且有“得卧龙者得天下”之说。

后来,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上山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至此,也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通过和刘备的交流,诸葛亮对其赞赏有加。再加上隐居多年,刘备是唯一一个愿意放下身段,三番两次不辞辛苦的来请自己出山的人,这也让诸葛亮非常感动。

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在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其中最经典的战役要数赤壁之战了。这里也引出了很多典故,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此战过后,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正式形成,蜀国的情况也彻底的安定了下来,诸葛亮也被刘备任命为了丞相。

在朝堂之上,诸葛亮鞠躬尽瘁,队内实行屯田制度强大蜀国的国力,对外要求与东吴联盟稳定蜀国的根基。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继续精心地辅佐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后来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至此,诸葛亮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蜀相的才能与忠诚,也被后世赞扬。

诸葛亮没杀小人杨仪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内部动荡,没有了刘备的震慑,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幸好有诸葛亮稳住朝政,蜀国才没有大乱。然而,诸葛亮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位小人,他的名字叫杨仪。这个人的嫉妒心非常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经常利用权位之便给别人穿小鞋,然而,他却深得诸葛亮的喜爱。

诸葛亮在世之时尚且还管得住杨仪,但诸葛亮去世以后,杨仪便觉得自己劳苦功高,于是在朝廷之中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在朝堂之上肆意辱骂其他官员,行事肆意妄为,他的存在使得朝廷内部乌烟瘴气。其实诸葛亮在去世以前本就应该下令杀了杨仪,因为除了自己以外,根本没有人管得住他,所以便是诸葛亮做错的第一件事。

诸葛亮错杀魏延

魏延是东汉末年蜀国有名的战将,也是蜀国后期的军事实力天花板。当时蜀军攻打长沙之时,魏延因为佩服关羽,得到关羽的引荐后,归顺了蜀国。这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诸葛亮却非常不喜欢魏延高傲自大的性格。他非要说魏延脑后长着反骨,以后必反。当时因为刘备还活着,所以两人表面上不合,但依旧可以共事。

然而,等刘备去世以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魏延甚至还说出没有诸葛亮,他依旧可以带兵的话,这让诸葛亮非常的不满。而且魏延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常年在外打仗的他,总是喜欢养兵。本来就对他有诸多偏见的诸葛亮,见他如此行为,更是坚定了心中的想法,觉得魏延必反。

诸葛亮去世以后,敌国大军趁机来犯,蜀国抵挡不住,便打算撤军。这一切都被诸葛亮在生前算好了,诸葛亮当时告诉杨仪和姜维,如果撤军之时魏延不听指挥,那就不要管魏延了,自己走就好。而这件事,也让魏延心中非常不满,到后来,魏延反对姜维和杨仪等人的决定,打算自己带兵挥师北上。

姜维和马岱劝说他,要护送丞相的灵柩回国,劝说魏延不要鲁莽行事。魏延大声喝斥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意思就是诸葛亮虽然不在了,但自己依旧可以领兵打仗。此话一出,周围的人们都变了脸色。大家觉得魏延真的如诸葛亮所说,打算要反了,于是马岱掏出了自己腰间的佩剑,一剑杀死了魏延。

其实魏延压根没有想造反,这一切都是被形式所逼,心高气傲的魏延积攒了很多的怨气,就发泄了出来,但却被当做谋反给杀了。诸葛亮出计谋杀死魏延以后,蜀国才是真正的陷入了麻烦,朝廷中无人主持大权,朝廷之外,缺少了魏延,姜维一个人压根支撑不住敌军的来犯。到最后刘禅投降,蜀国也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结语

如果诸葛亮在去世之前没有办这两件错事,蜀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走向。没有了杨仪,朝廷内部就不会过于动荡。如果没有杀魏延,至少凭借他和姜维两人,还有和其他国家一战之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人,他也不知道魏延最后会不会真的谋反。

在他的角度看来,只能把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全部铲除,蜀汉的根基才得以稳固,刘禅的王位才能做得更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的霸业倾尽了心血,最终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贤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占据京师后,董卓霸占了多少女子?一连串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董卓霸京师视频全集,董卓死后他的兵力归属谁了,董卓霸京师的感悟

    回看当时的局势,各地的军阀几乎没有人是董卓的对手,朝中大臣也都迫于他的威胁之下。此时,毫无压力的董卓便彻底释放了自己,将“好色”两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掌管京城期间,不仅将后宫的妃嫔变成了自己的“发泄对象”,公主、民间的女子也是饱受璀璨,尽皆成为了董卓的“玩物”。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董卓的这些过往。

  • 关羽对阵曹军时能够以少胜多,为什么在215年东吴入侵荆南时却大不如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被东吴斩杀东吴所付出的代价,关羽的武力能压过东吴众武将吗,关羽和曹军谁厉害

    题主的问题:咱知道关羽那是万人敌的大将,那为嘛吕蒙进攻荆州下辖三个郡的时候,作为镇守大将的关羽没反应呢?要想把这事掰扯清楚,咱先把这事的背景聊一下。 背景 话说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孙刘联盟坑惨了,但也不是啥没捞着。荆州作为兵家必争地,一共七个郡,曹操拿到了北边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北边的江夏郡。那么孙权

  • 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总坐“轮椅”打仗,这才是他的可怕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四肢健全为何打仗总坐轮椅,诸葛亮腿没病为什么要坐在轮椅上

    回到三国时期,我们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在白帝城被托孤的蜀汉名相诸葛亮。刘备曾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也无愧刘备的赏识和卧龙之名,先是帮刘备争取到与孙权合作的机会,在赤壁打败曹操后,以荆州为根据地,建立了蜀汉。后又在刘备死后尽心尽力辅佐其子刘禅,历经几次北伐,最终命陨在实现刘备光复汉室的梦

  • 七国最奇特的外交关系,秦燕之交的存在,是合纵失败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商鞅改革后的秦国,就如同经过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彻底摆脱了世人眼中贫穷落后的局面,并经过吞并西河之地、两次击败六国合纵的军事行动,成为七国的头号强国。然而秦国统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六国中早期的齐楚两国,以后后来崛起的赵国,都一度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其中秦国还经历秦武王早逝带来的国际危机,因

  • 西方博士称:山海经也许不是神话,而是人类丢失的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海经是神话还是历史,古人对山海经的认识,山海经是怎么流传于世界的

    [var1]《水经注》是郦道元所写的地理类古书,它给我们研究中华古代的好多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个《山海经》足比《水经注》早了1400多年,也讲了不少的地理知识。不过历史学家却没单纯地把《山海经》归为地理类古籍,反而说它更像1部古代的百科科普书籍了。因为它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历史、地理、神话、风

  • 战国七雄中弱小的燕国,为什么有胆量向齐国复仇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要想报仇,只能增强自己的实力,除此之外,毫无办法。燕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招募贤才。乐毅、剧辛、苏秦等一大批贤才纷纷来到燕国,使得燕昭王有了对抗齐国的班底。有了人才,燕昭王改革政治,发展生产,乐毅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强化燕军的战斗力。经过休生养息,燕国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击败东

  • 老诸侯燕国自周初以来七百年默默无闻,为何在燕昭王手中突然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燕昭延郭隗,燕国历代君王一览表,燕国历代君王谁最厉害

    (一)燕昭王的目标虽然虎宝宝可爱,但它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只山大王,燕昭王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齐国,齐国当时国力强劲,国都临淄号称“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在当时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存在,而燕国是在废墟中重建,燕昭王这个目标实现难度不亚于我

  • 水浒传辽国最厉害的七员猛将,其中一个被石头打中疼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辽国猛将排名,辽国的十大猛将,水浒传最勇猛的人物

    在历史上,北宋基本是被辽国压着打,败多胜少,但在水浒传中大宋还真是扬眉吐气了一回。梁山被招安后的第一战就是北上抗辽,此战中梁山军如猛虎下山,打得辽国节节败退,最后辽国不得不主动求和。但梁山军虽勇,辽国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其中也有不少高手。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辽国的几位猛将,欢迎大家补充讨论。第七名宝密

  • 宋江死后为何没兄弟替他报仇,公孙胜的身份之谜很有可能是卧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是卧底吗,宋江招安后公孙胜现状,公孙胜与宋江的关系

    谜团一。宋江死后为何那些手握兵权的梁山兄弟没人替他报仇?在水浒的结尾,替朝廷破大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的宋江最后仍逃不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梁山108将号称情同手足,有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之情,而宋江正是这种兄弟之情的纽带与核心。梁山众人也曾不止一次地冒死营救宋江,可是宋江真的去世之

  • 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这3个条件,我立马退兵,崇祯:朕还是死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李自成主动退兵,李自成愿意归顺崇祯的条件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横行霸道和偷鸡摸狗的感觉,他从小就想着要“肆横行”,然后居然浑然天成的把螃蟹写成了“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的游击战专家,但是“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