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 观书有感·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7 2:17:35阅读:3977

    观书有感·其二宋代:朱熹所属类型:写水,读书,哲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注释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

  •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8 5:25:55阅读:4306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写景,读书,哲理,早教,感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译文及注释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

  •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6:46:21阅读:1686

    死水亭不雅书有感二尾·其二宋朝:墨熹昨夜江边秋火死,兵舰巨舰一毛沉。背去白费推移力,这天中流从容止。译文今天夜早江边的秋火年夜涨,那艘复杂的战船便像一根羽毛同样沉。以往消费很多力气也没有能推进它,古天正在火两头却能从容天挪动。创做后台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躲权臣韩侂胄之福,墨熹取门人黄干、蔡

  •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5:32:43阅读:857

    不雅书有感二尾·其一宋朝:墨熹半亩圆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倘佯。问渠那患上浑多么?为有泉源死水去。译文半亩年夜的圆形水池像一壁镜子同样挨开,浑澈洁白,天光、云影正在火里上闪灼浮动。要问水池里的火为什么那样浑澈呢?是果为有永没有干涸的泉源络绎不绝天为它保送死水。赏析那是一尾借景喻理的名诗。齐诗以圆塘做比

  • 《千家诗》80《观书有感》朱熹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9 13:38:29阅读:2602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

  • 为什么要不断地读书?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用一首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9:22:01阅读:4999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兼诗人,儒家最后一位大宗师,世称“朱子”。朱子学说曾经垄断中国明、清两代官方应试教育,前后时间超过600年。尽管后世因批判儒教而对他颇有微词,但是作为一位古代贤者,他向世人提供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一首小诗,就是他在庆元二年的一次讲学过

  • 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0:47:36阅读:2987

    导言: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我刚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在读书的过程中,又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隐隐的有一种声音传了出来,“读书无用论”成了一些

  • 朱熹最经典的一首哲理诗,人人都会背,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第二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5:04:52阅读:2259

    提到哲理诗,很多人都会想到朱熹的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出自他《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表达读书体会的名诗。朱熹以清澈的池塘作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微妙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读书感受。池塘之所以如明镜般清澈见

  • 朱熹最经典的一首哲理诗,人人倒背如流,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第二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5:50:16阅读:4574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可以说人人都会背这首诗。这首诗以池塘清澈的形象进行探索,得出“为有源头活水来”来的深刻哲理,暗喻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才能保证脑海中这片“池塘”的清澈,达到

  •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最好的回答,读懂令人受益一生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2:32:27阅读:573

    读书无用,你看那个谁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和我一样打工……这种言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在现实中和网络上这样大放厥词的人太多了。这也正常,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好像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金钱。要是某个人读书了可是没有赚到钱,那就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读书无用”的例子。但他们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2 21:34:04阅读:4124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

  •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应该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 3:05:58阅读:2263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