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3/12/9 10:47:36

导言: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我刚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在读书的过程中,又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隐隐的有一种声音传了出来,“读书无用论”成了一些人不努力的借口,说法基本上都是“某某也没有读书,挣钱也比那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多”“你大学毕业不也和我一样在这里干某某工作吗?”

这是典型的以个例论整体,以偏概全的行为。这种说法绝对是不对的,尤其是在高考已毕,众多学子面临抉择的时刻。代的学家苏轼曾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读书能带给人的东西,能提升自己的气质与自信,这些东西是拿钱都买不到的。

除了苏轼之外,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这首诗是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朱熹将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中学课本上也都学习过,下面来看一下: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开篇写了半亩方塘的景色,这半亩大的池塘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清澈明亮极了。远处天空的云影倒影下来,云与影子在池塘水面上交叉并行前行,这乍一看貌似是朱熹不好好读书,往远处眺望看到的景色而得出来的感受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典型的是以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半亩方堂并不大,但是其却由于自身的清与静可以将天上的云影都收纳进来。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半亩方堂可以比作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清澈且平静,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全都能印到自己的心里。这是说我们要静下心来读书,即便是只有半亩方堂的大小,也能够装下足够多的知识,前提是自己的内心要平静且深邃。

朱熹随后进一步思考,紧接着又写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也是以写物来表达自己对于读书的感悟,渠里的水怎么才能保持清澈如此呢?是因为有足够的活水补充进来。引申而言就是,内心如才能保持清澈与平静,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活水补充进来,这里的“活水”指的就是新知识。朱熹在劝导大家,要想时刻有一颗清澈而又灵活的头脑,就要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

朱熹对于读书无用论的回应

读书对于个人知识层次的提高以及内在素养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生的价值并不能单纯以挣多钱为衡量标杆。不断的读书,不断的补充新知识,能够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活到老,学到老,在处理人际关系,在教育子女,在面临大义的抉择之时,一个接受良好的教育的人所表现出的整体素养,是那些不读书的人无法比拟的。

可能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的人在某些方面做得也不错,但是就同等层次的对比来看,显然读书多,接受的教育多的人,在综合比较中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朱熹最后这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对读书无用论作出的最恰当的回应。

古代曾不让女子读书,理由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仍旧有一些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读完书,然后相夫教子,花那钱干什么呢?其实根本不能这么算,无才之女在教育子女,辅佐丈夫上,你又能指望她能做出多么好的成绩呢?

知识与涵养都是需要持续不断的补充,一代代的积累才行,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多读书,持续读书。

标签: 朱熹读书苏轼观书有感高考方塘

更多文章

  • 《千家诗》81《泛舟》朱熹 |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泛舟,春水,千家诗,巨舰,江边

    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般轻了。往日水少时,多少人花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注释1.艨艟(ménɡchōnɡ):古时

  • 他的才华令秦桧记恨,书法让朱熹叹服,800年来行草数他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秦桧,朱熹,陆游,草书,书法,岳飞

    歌唱家李玉刚有一首《赤伶》,曲风婉转,歌词优美,诉说着梨园人的朴素爱国情感,其中有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这句歌词的出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陆游。陆游是中国诗人中留下作品最多的,足有9300多首。如此海量的诗词需要深厚的才华方

  • 连朱熹都称赞的两位女词人,一位李清照,另一位竟然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明月,朱熹,诗人,李清照,点绛唇,卷珠帘,朱淑真,小说家,古典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古代女子虽备受社会思想和风气所压,但历朝历代不乏巾帼须眉。汉有卓文君、蔡文姬,晋有谢道韫,为政者有武则天,写诗填词也有薛涛、鱼玄机、李清照之流,即便是纵横沙场也有女将秦良玉。纵览古今,女子出众者虽不多,但才气魄力实不输男儿。单以宋词填词而论,两宋才女颇多,北宋魏夫人、慕容岩卿

  • 2545万起!4A景区被拍卖,但后续5年还要投资20亿,朱熹祖宅地也被摆上货架

    历史解密编辑:证券时报e公司标签:拍卖,石林,大峡谷,百宝寨,朱熹祖,景区门票

    五一假期还没到,许多“打工人”已开始策划出游,甚至已经在出游路上,这让五一旅游市场提前升温。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旅游景区因前期经营不善,可能无法在五一期间开门迎客了。近期已有多个景区资产被挂上拍卖平台公开拍卖,其中还包括4A级景区相关资产。4A景区资产被拍卖2023年4月29日至5月1日,恰逢五一假

  • 运营方债务缠身, 江西“朱熹祖宅熹园”被摆上货架, 起拍价3.1亿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科技标签:朱熹,宋朝,江西省,江西婺源,祖宅熹园

    我国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在不同时期中涌现出来的名人众多,尤其是在宋朝时期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朱熹作为宋朝名气甚大的理学家在历史上是备受推崇的。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历史上名人故居备受关注,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焦点。现如今朱熹的祖宅因为经营不善。呈现出债务缠身的情况,如今被摆上了货架。这座在江西婺源

  • 朱熹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木子北6699标签:朱熹,宣明,进士,巡捕,宋朝,理学家

    同安县地主阎罗天,是当地有名的恶霸、流氓,无恶不作。一日,他看上了一个妙龄少女,叫李惠玉,于是他想方设法地堵截这名少女。这日,他堵到李惠玉,先是言语威胁,说他姻亲是县尉,他上下都有人,让李惠玉跟他走。偏偏这个姑娘不受他威胁,说他是青天白日之下抢劫,并转身要走。阎罗天怎肯放她走,手一挥,一群家奴都围了

  • 朱熹满嘴仁义道德,只爱对学生进行洗脑,却从不为百姓主持公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朱熹,道士,贾似道,道学,孔夫子

    寿终正寝之后,朱熹被人端到了孔庙,和孔夫子一起享受香火,还被“粉丝”吹捧成圣人。但在生前,这位圣人一度混得有如过街老鼠,很有点人人喊打的意思。有人还提议,干脆宰了朱熹,这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刚会说话就在地上画八卦。朱熹很早就被吹得神神道道的了。他老爹是一风水发烧友,请来一位风水学博导,咨询自己选的一

  • 宋朝思想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为何遭鲁迅和女权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朱熹,鲁迅,灭人欲,孝经,宋朝,孔子

    导语:思想家一定是有思想的,没有思想不能叫思想家,有思想的也未必能成为思想家。中国自古以来,能够被称作思想家的人并不多。孔子肯定算一个,宋朝有位叫朱熹的人,也被后人称为思想家。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朱熹的思想,朱熹的思想,也并不完全适用当下的社会环境。比如近代的鲁迅就反对朱熹。【一】朱熹的一生起起伏

  • 江南第一书院竟在浙江台州,曾是片甲寸地,朱熹曾送儿子在此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菜菜爱旅行标签:朱熹,江南,仙居,鉴湖,桐江,宋朝,台州市,浙江省

    我是一位热爱古建筑与历史的人,真没想到竟然在台州的仙居县被我发现了一幢古建筑:桐江书院。它古朴而沧桑的外观,诉说着无尽的历史,犹如古人烙在仙居的一段文字、一个符号。桐江书院的建造人由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创建,因方干是浙江桐庐人,故以“桐江”为名。桐江书院是仙居县最早建造的书院,号称“江南第一

  • 朱熹大字行书,如快剑斫阵!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朱熹,行书,大字,宋朝,艺术家

    朱熹字符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他所著的《四书集注》影响了近八百年来的中国思想朱熹《易系辞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笔势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剑斫阵之势朱熹《易系辞册》高清大图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