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军最
军最
安禄山真的蠢笨如猪?率3人全歼契丹铁骑1个排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6 9:01:13阅读:4903
唐玄宗时期的胡人部落,在大唐官员们看来,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而安禄山也看到,就算是最强大的胡人部落酋长,见到了大唐的刺史大人,也要屈膝下跪。安禄山渐渐的,就不甘心委屈在胡人部落当中,他希望自己能够到大唐为官。有一次,有一个胡人富商带着一千多只羊到集市上交易,可是没有给安禄山交够保护费,安禄山就不允许
湘军的创始人之一:罗泽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 2:37:43阅读:1240
曾国藩上奏咸丰请调罗泽南,希望能让罗泽南回援江西。其实就算他不上奏,鉴于江西局势的岌岌可危,朝廷上下也已议论纷纷,很多朝臣都主张尽快将罗泽南部回调,但咸丰俯瞰全局,认为武昌攻守正进入关键阶段,这个时候不能抽走主力。在上奏的同时,曾国藩又先后五次派人或去函,敦促罗泽南回师。湘军的这些将帅,是真正有着共
盘点三国两位折冲将军,他们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5:58:44阅读:2137
折冲的原意是指使敌方的战车折返,意谓抵御和击退敌人,简单点说就是克敌制胜。折冲将军是一个五品的杂号将军衔,能被授予此称号的大将几乎都是每战先登,勇猛直前的猛将。它的等级在杂号将军中算是比较高的了,三国时期有两人被授予过折冲将军:一个是悍勇堪比张辽和瞧不起关羽的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甘宁,一个是每战先登曾
曹彬生平最后一战是什么战役?为何会以惨败告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9:22:42阅读:1638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彬的故事。986年,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永西北伐”。他派出三路人马攻打辽国,旨在收复岩云十六州,洗刷高梁之战的耻辱。在3路大军中,东路由曹彬领路,西路由信田、金钟领路。宋太宗为了配合三方面军,
安庆之战对天京如此重要 李秀成为何会消极对待此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9 3:43:29阅读:141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庆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与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后,天国内部急速分化,各部之间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将主要力量用于经营自己的地盘上,而不顾大局有关。安庆是太平天国和皖北捻军联系的纽带,也是屏障天京,为天京保障粮食供应的战略要地,对于太平
吴王刘濞的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没有谋反成功?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0 0:33:32阅读:185
众所周知西汉吴王刘濞发起了七王之乱,参与者还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 那么吴王刘濞的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没有谋反成功?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
清军攻入南京, 明朝皇帝逃跑, 官二代和东林党跪倒一地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1:51:38阅读:1848
但是,这种百姓自发的行为却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认可,负责南京防卫的主要官员、南京守备勋臣(功臣后代)赵之龙决定投降清军,并派人到清军营中去商量投降事宜。虽然,南明的这些官员们展示出了投降的诚意,但是清军的首领豫亲王多铎却表示谨慎怀疑,他先派了小股清军到南京城下观察,确认了情况后才率大部队到南京城下受降
北伐军打仗有多猛?1个团能打败6倍强敌,基层军官阵亡75%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22:58:33阅读:4570
据西方史学记载,北伐军在初期只有大概十万人,到了1927年的时候,才扩大成为一支70万的军队,而北洋军阀当时拥有的兵力已经是有70到100万了,而且他们的装备也非常精良。相比之下,北伐军明显是处于劣势的。比如说两湖战场初期之时,吴佩孚有10万精兵部署在湖南,而反观北伐军,只有3个军,大概五万人而已,
北伐军到底多凶悍?一个团硬钢一个师!北洋军阀是弱鸡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3 0:47:45阅读:1653
那么,北伐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可能叶挺将军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大家早已经耳熟能详了。他领导的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3个主要战役的第1个战役和关键战役,为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北伐军可不止第四军这一个铁军,而是由成千上万名铁军士兵们组成的。这些热血男儿,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舍身赴死
最悲剧的湘军王牌部队,两次被歼灭又重建,三任军长都没好下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7:02:57阅读:2751
73军的前身是湘军35军15师,1937年,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蒋介石以15师为基础,扩编组成了73军,37军首任军长由王东原担任。当然,王东原在任上只干了几个月时间,便被调离岗位,改由集团军副司令彭位仁担任军长。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彭位仁都牢牢地保持着73军的军政大权。1943年,在王东原的大力
他本是一介儒士,却文武兼备,成为曹魏东方面军总司令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2:13:35阅读:1136
这个姓氏叫毌丘,初一看,还真不知道怎么读,实际上叫[guàn qiū]。毌丘这个姓氏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毌丘邑,在三国后时代时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毌丘俭这位大咖了。毌丘俭不是寒门,其父亲毌丘兴曾是曹魏时期的将作大匠,封爵高阳乡侯,作为官二代,自然当官很容易。毌丘俭第一次当官就成为曹叡的文学掾,
主动裁撤湘军,真的只是惧怕慈禧“猜忌”?曾国藩:“暮气已深”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5 23:46:34阅读:1889
不过战事过后,湘军将士虽然“九死一生”立此大功,却还没来得及享受完“胜利的喜悦”,曾国藩就宣布要“裁撤湘军”。“老奸巨滑”的曾国藩竟然在湘军最“风光”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要裁撤掉自己的这支“精锐王牌”。在后世史学家们看来,曾国藩之所以会选择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力求自保”,避免自己落得个“兔死狗烹”的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12:15:53阅读:1662
但我们也知道,赵军此时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可赵国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却已经是三十年以后。这是为何呢?[var1]长平之战地图秦军在长平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赵国的力量大为减弱,但这却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为扩大战果,将秦军兵分三路,命王龁率领一路大军攻占赵国的“皮牢”
三国权柄最重的杂号将军有多牛?一人假节钺,一人是张辽顶头上司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6 14:32:18阅读:2240
历史上最早的伏波将军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路博德,他曾随霍去病北征匈奴,不过他的最大功勋在于平定岭南;而最出名的伏波将军当属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名将马援,伏波将军简直就是马援的代名词。汉末三国时期一共有陈登、夏侯惇、满宠、甄像、孙礼、卢钦六人出任过伏波将军(东吴和蜀汉无此将军名号),其中以夏侯惇和满宠最为出名
赵国名将,大秦克星,一出手十万秦军全军覆灭,却被小人陷害自刎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0 23:20:59阅读:1642
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反间计,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赵括急于求成,中计兵败,战死疆场,赵国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纵观赵国历史,不乏千古名将,像廉颇、赵奢、李牧等,
作为战国四大强兵之一的魏武卒,为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1 0:14:33阅读:427
魏武卒打得最漂亮的一场战争莫过于与秦国的那场阴晋之战,由吴起带领的魏武卒以五万兵力击败了五十万秦兵,魏武卒也由此名动天下。但是在魏惠王时期,魏武卒却开始逐渐走向衰落。那么,曾经犹如神兵降世的魏武卒是如何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呢?[var1]其一是因为吴起的离开。吴起是魏武卒最初的创立者,更是魏武卒的灵
秦国灭六国,最具杀伤力的不是秦军而是潜伏的“第五纵队”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2:11:27阅读:1823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用十年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秦国之所以仅仅用了十年时间,既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也有分化瓦解、贿赂六国谋士权臣的因素。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所以摆在秦王面前
三种特性决定湘军在中国历史上成为最厉害的军队,没有之一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23:10:39阅读:1474
湘军又叫湘勇,我喜欢这个称呼,勇者无敌,战场上,勇者胜。懦弱的人绝对不会成为军人,这里不包括滥竽充数的逃兵,混日子的渣渣,而湘军的特别,就是因为湖南人的勇敢,那股勇者的劲儿,战斗力指数可在中国扛鼎。湘勇三大特点。先说第一点,乡土性。顾名思义,湘就是湖南人组成的军队。湘军百分之90以上的将士都是湖南人
古代战斗力最高的3个兵团,岳家军垫底,战国2个兵团上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13:38:32阅读:3483
[var1]第一:李牧兵团李牧生于今天的河北隆尧县,战国时期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也是当时六个国家里面最厉害的一位降级,赵国当时风雨飘摇,是李牧一直苦苦支撑着赵国,世人是这样评价李牧的,“李牧死,赵国亡”,足以见得李牧的实力。当年李牧打匈奴的时候,对待士兵都很好,李牧定了一条规矩,就是让手下的士兵在匈
明朝最后的雄军:戚家军不要赏赐,只求与八旗决一死战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6:03:33阅读:4811
戚继光的本领可不只会掌管军纪,在布阵方面也是数一数二。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时,根据当地的地形研究出一种名为“鸳鸯阵”的新阵法,十二人一支小队,长枪短兵相互结合,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戚家军还普遍配备了先进的火炮。正因如此,戚家军自建立以来,南征北战,少有败绩。1588年,戚继光病逝。在他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