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国策

国策

  • 近代林同济简介-近代林同济(“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22:50:58阅读:4139

    林同济简介:“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小编今天讲一位近代历史人物:近代林同济,历史上评为“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林同济,近代历史林同济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林同济,别名:耕青,出生地:福建福州人林同济(1906-1980),福建福州人,“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天地之间。林同济超越了专

  • 古人想要保命全靠一张嘴?战国时期的谋士嘴上功夫究竟有多厉害?(古代谋士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0 8:52:04阅读:1206

    在古代封建时期,由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天下杀人的权力,所以在皇帝手下工作风险很大。你稍微惹皇帝不高兴就可能死,所以你想保命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皇帝搞好关系,而这个关系不是看你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你会不会说话。皇帝宠信的许多人都很有口才。所以有些拍马屁的人可能不是天生的,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才被迫这

  • 《战国策引鄙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7:49:59阅读:3233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战国策引谚》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25 14:19:38阅读:3959

    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 《战国策引逸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3 22:09:05阅读:170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大武远宅不涉。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君。尊其臣者卑其主。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

  • 《战国策引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8 5:07:58阅读:1281

    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厉疾怜王。强者善。弱者不能自守。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 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不算改革变法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21:10:53阅读:433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出现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随变化。于是这时期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的运动,这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后的必然要求,而在变法运动中逐步确立的封建制度,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说起这时期

  • 断袖分桃龙阳之好,中国古代被打上“同性恋”标签的皇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1:53:31阅读:3654

    [摘要]:断袖分桃龙阳之好,中国古代被打上“同性恋”标签的皇帝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男同性恋在古代为何被称为龙阳癖和断袖之恋呢“龙阳”《战国策魏策》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历史上魏国的龙阳君是怎样的?

  • 司马光助大宋“太皇太后”纳谏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20:50:21阅读:3133

    [摘要]:司马光助大宋“太皇太后”纳谏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赵徽柔婚姻的不幸,负有最大责任的,是拥有决定权的父亲。本质上,这是封建制度,士族观念酿出的苦果。后文会详细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宦官和外戚,司马光都不...仁。为什么北宋有许多文官不畏生死、敢犯颜直谏

  • 战国策共多少篇多少字(12万字战国策的10句经典名句)

    文史百科时间:2024/1/8 2:35:13阅读:3741

    约12万字《战国策》浓缩的10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为刘向所编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497篇,约12万字。1.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战国策·秦策》说话不可以与别人苟合,应

  • 《战国策》记载的象比之术,朴实言语如何引人自悟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2:37:58阅读:722

    今天说说《战国策》里面的一则小故事。楚国有个叫做昭献的人来到阳翟,昭献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权势的大臣。东周国君得知消息后,打算派东周相国前去接待。但是这个相国不想去,又不敢明说,这个时候苏厉看出来了,于是帮他去给国君游说。 在《战国策》里,但凡看到姓苏的,都得小心翼翼,这个苏厉也不简单,他

  • 《<战国策 -魏策一>苏秦拘于魏》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21:27:10阅读:2460

    原文: 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悟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郑彊出秦曰,应为知。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rdqu

  • 《<战国策 魏策一>张仪欲并相秦、魏》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2 16:23:17阅读:3114

    原文: 张仪欲并相秦、魏,故谓魏王曰:“仪请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间攻南阳,韩氏必亡。”史厌谓昭鱼曰:“公何不以楚佐仪求相之于魏,韩恐亡,必南走楚。仪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韩也。” 译文: 张仪想兼任秦、魏的相国,就对魏王说:“

  • 《<战国策-魏策一>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2 22:15:23阅读:3755

    原文: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译文

  • 《<战国策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2 17:33:38阅读:1462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

  • 《<战国策 赵策四>魏败楚于陉山》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1 20:06:09阅读:3128

    原文: 魏败楚于陉山,禽唐明。楚王惧,令昭应奉太子以委和于薛公。主父欲败之,乃结秦连宋之交,令仇郝相宋,楼缓相秦。秦王合赵、宋,齐、楚之和卒败。 译文: 魏在陉山之役中击败了楚军,擒获楚将唐明。楚王害怕了,便派昭应送太子到齐国去做人质,通过薛公田文与齐国媾和。主父想要破坏这事,就与秦、宋联

  • 《<战国策 赵三>魏魁谓建信君曰》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8 22:44:10阅读:3768

    原文: 魏魁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今有国,非直七尺躯也,而君之身于王,非环寸之蹯也。愿公之熟图之也。” 译文: 魏魁对建信君说:“有人设置了一个捕虎的绳套,捕得了一只老

  • 《<战国策-赵三>秦攻赵》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4:43:54阅读:3782

    原文: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信陵君发兵至邯郸城下,秦兵罢。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谓赵王曰:“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赵王曰:“善。”将益之地。 公孙龙闻之,见平原君曰:“

  • 《<战国策 赵三>赵惠文王三十年》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5 15:29:31阅读:4422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 《<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曰》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时间:2024/1/7 12:41:18阅读:163

    原文: 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比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赵危。文信不得志,三晋倍之忧也。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三晋之心疑矣。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齐、赵必俱亡矣。” 译文: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