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归公

归公

  • 如何评价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清朝养廉银每级多少钱)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7 1:10:36阅读:3534

    说起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雍正年间实行的。对于这个制度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是基于实际情况。最终推出这个系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确,甚至是适得其反。那么如何评价这个"清朝雍正引进的?养廉银"系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从根本上说,对于大多数官僚来说,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谋财。做事和收钱是一个有机整体

  •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5 0:49:38阅读:458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

  • 雍正王朝: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政策,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21:33:34阅读:2127

    《雍正王朝》到了雍正继位执政阶段,这位亲眼目睹百姓疾苦的皇帝,针对康熙晚年积压的诸多弊政,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民生的改革。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这些“新政”,在大大减轻底层老百姓负担的同时,也必然损害着官绅地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地方上坚定推行雍正新政的李卫、田文镜,遭遇的阻力也是一波

  • 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具体是什么政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4:29:28阅读:2207

    一条鞭与摊丁入亩在我的印象中,明朝张居正这位资深权臣的历史评价相当不错,他手握大权而不忘国家安危,为国为民谋福利,他虽世受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却有法家勇于改革之风度,他大刀阔斧的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这就是将“一县之赋役,全部归于一条,将丁银归于田赋之下,赋役合二为一,全部以银两征收。”张居

  • 清朝官员以“火耗”敛财,雍正想办法治理贪腐,怎料换来这结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5 18:47:55阅读:4782

    清朝初期,统治者看到了“火耗”的弊端,便打算禁止征收火耗,减轻百姓的负担、缓和矛盾;然而清朝当时的情况是:百废待兴、国库空虚,不征火耗也是非常不现实的;还有一个情况是,对于征收火耗,其征收方式以及征收比例等,统治者给予了地方极大的自由,这就导致官员们有极强的随意性;他们征收火耗的比例越来越高,以至于

  •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改革解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6:16:50阅读:1274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改革解析通过对大清帝国的相关史实的了解,我们得知在这一时期对前朝的税制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摊丁入亩;二是火耗归公;对于这两次的税制改革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赋税制度的改革。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关于“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这两项改革。摊丁入亩的提出者首先是“摊

  • 两大改革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6 13:45:56阅读:957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通过对大清帝国的相关史实的了解,我们得知在这一时期对前朝的税制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摊丁入亩;二是火耗归公;对于这两次的税制改革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赋税制度的改革。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关于“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这两项改革。摊丁入亩的提出者首先是“摊丁入亩”

  • 什么是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6:48:35阅读:3686

    什么是火耗归公什么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又被称作为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作为理由,进行多征钱银。在雍正二年七月的时候推广到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同时制度养廉银,用意就是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雍正像而火耗归公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清朝雍正年间通过定火耗来增加各

  • 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19:20:37阅读:982

    最近小编有听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火耗归公”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火耗归公是不是真的可以利民,其实仔细的分析后会发现,这个玩意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好了,更多的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是完全虚构的一个结论。1、什么是火耗传统上,中国

  • 火耗归公是什么样的政策?它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8:36:29阅读:2136

    雍正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四子。他在位13年,庙号清世宗。雍正是一位性格复杂、颇具争议的封建帝王。史载,他笃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坚毅,手段戾狠,行事果断。他在康熙诸皇子激烈的夺嫡战中胜出,其过程与手段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一直为人所质疑,但他在

  • 什么是火耗?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0 9:26:58阅读:1291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徵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於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徵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 。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雍正二年正式实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

  • 雍正是怎么靠火耗归公这一政策来管理官场腐败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9:36:21阅读:4692

    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皇帝中,雍正皇帝无疑是反腐力度最大、措施最得力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反腐成效最为显著的皇帝。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举国欢庆的日子。而雍正皇帝并没有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气氛中,而是在这一天一口气连下11道诏书,着手惩治官场腐败。雍正此举,意在向天下昭示自己坚定的反腐

  • 火耗归公的内容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20:22:58阅读:307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标准化银元,地方官府需将百姓交纳的零碎银两重铸为银锭才能上交,而熔铸过程中,原银两会有些许损耗。由此,地方官在百姓缴纳田赋时往往要求加收这部分损失,即所谓“火耗”。通常来说,碎银熔铸的损耗其实并不大,每两至多也不过一至二分,

  • 什么是火耗归公?雍正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4:26:10阅读:4367

    火耗就是地方各州县在收完赋税后,要把老百姓上交的碎银子熔炼后再铸成银锭,由于老百姓的的碎银子纯度质量不一,在熔炼铸锭的过程中一定出现损耗,因此,地方州县在收税的时就会以“火耗”为由,多向老百姓收一些赋税。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因为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