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82 更新时间:2024/1/2 19:20:37

最近小编有听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火耗归公”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火耗归公是不是真的可以利民,其实仔细的分析后会发现,这个玩意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好了,更多的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是完全虚构的一个结论。

1、什么是火耗

传统上,中国通行货币是铜钱。

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是白银丰产国。明代中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白银存量增加,在物质上具备了成为流通货币的可能。所以,居正的一条鞭变法就正式规定,国家主币是白银,以库平纹银10两50两作为标准。

基层收取税金,移交各省藩库重新铸造为标准白银。

当然,百姓手上只有散银和铜钱,一般人也不可能缴10两的税。所以,在铸造的过程中,散银附带灰尘造成的重量损失,柴火,模具,人工,这些都需要开支,这笔钱就叫火耗。

2、真实火耗是多少

火耗是真实存在的,但大约多少比率?

大体不超过5‰。

但是,越是贫穷边缘地方,地方官与税卒及师爷等人越敢于多收。普遍火耗收取都超过15%,甚至有50%。

火耗超出部分被各级官员分赃,知县交给府,府交给巡抚总督,总督巡抚则提取一部分作为碳敬冰敬分给中央官员,一部分按职务分配给属官。各级衙门留取一部分作为办公的经费。只有一少部分火耗被分给了基层税卒等人。

3、火耗归公的操作

火耗是一笔糊涂账。比如雍正末期全国税银大约3000多万,按平均10%计算就是每年400万被私分。

所以雍正想夺取这块收入。但遭到几乎所有官员的激烈反对。雍正就用所谓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作为利益交换。

火耗收归国家财政,给地方涉税官员提高待遇也就是养廉银,按照职务级别与任职地方的重要性,总督每年2~3万两,巡抚是8000~1万两,知府3000~5000,知县600~1300。

另外一个原因是,清代官员待遇低,七品知县每年45两和45斛粮食,这点钱不说养家连自己吃饭都很难。更不要说聘请师爷差役,与同僚上司的社会交往。

4、火耗归公有效果吗

毫无作用。

4.1、火耗归于中央政权,本质上对老百姓来说没有任减少。

4.2、官员的养廉银虽然有了,可全国上百万的衙役、税卒、师爷等人却没有养廉银,原本在火耗中开支的薪金福利从哪里去找钱呢?

4.3、前面说了,每年冬季,各省总督巡抚会给中央各部院孝敬钱财,也就是所谓碳敬。现在这笔原本在火耗中开支的钱没有了,中央各部院因为不接触基层,大多数比地方官更穷。

所以,所谓火耗归公实际逼税务官指使或坐视税卒收更多的火耗,否则税卒师爷的工资,京官的碳敬从哪来?难不成让地方官拿自己的养廉银交给总督巡抚?

标签: 火耗归公

更多文章

  • 清朝“议罪银制度”历史事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议罪银

    说到这个清朝乾隆时期,虽然当时的朝代还算可以。但是还是会出现很多非常不好的现象以及制度,就比如说这个“议罪银制度”。很多人对于这个制度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你只管知道,这个制度是一个专门敛财的就行了。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发起的这个制度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

  • AD618-AD907唐朝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唐”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唐(消歧义)”。关于唐朝的其他意思,请见“唐朝(消歧义)”。唐朝(中古汉语IPA读音:/dang/,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国祚共历289年,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

  • 唐朝行政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隋朝前期实行州县制,后期实行郡县制。唐又改郡为州,恢复州县二级制。贞观元年,天下大定,又对州县进行省并。唐朝还在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设立“府”这一建制。先是开元元年设立京兆府和河南府。今后陆续升新的陪都和皇帝到过的地方为府。同时,唐朝根据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

  • 唐朝三省六部制制度历史介绍 唐朝中央官制部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1]:285。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其中枢称“尚书都省”,都省下

  • 中国古代“和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亲

    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中原王朝或自视为中华正统国家的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国内其他女性嫁给藩属国或被视为夷狄的君主或以示两国友好,增进彼此关系,具有政治目的联姻(英语:Royalintermarriage)。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政治集团的联姻或各地位平等的国家联姻不算在内[1]。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

  • 唐朝人口最多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

  • 唐朝时期的女性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王朝,人们在谈论唐朝时,除了他自身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也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那些唐朝女性们,竟然有这样奔放的自由灵魂,她们的婚姻,她们的服饰,成为了哪个朝代最为靓丽的色彩。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日常

  • 唐朝君臣礼仪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在千年前的古代,礼乐就被周工所提出,后来不断经历朝代的变迁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如孔孟等人不断提倡发扬,礼乐文化自此成为儒家学说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核

  • 隋朝末年“隋统三分”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

    众所周知,隋朝之后是唐朝,隋朝和唐朝也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朝代中关系最密切的,连皇帝都是亲戚。不过唐朝继承隋朝的过程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顺利,隋炀帝杨广死后出现了所谓的“隋统三分”,唐朝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天下为什么会出现“隋统三分”的说法呢?大业十二年(61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都有哪些政策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仁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在最后一次征途蒙古之役后回朝时过世,这意味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终止和一个内部更新改造的新时代的开启。这种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称帝的朱高炽系统化了。尽管他当政没到一年,他的儒家思想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之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