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古代名人
古代名人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三国名将赵云的字是谁给取的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21:53:44阅读:2660
古人二十加冠才有着自己的表字,对于表字是古人都很看重的一件事情,同辈之间互称表字是最基本的礼仪,而且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是我叫谁,字啥,哪里人氏。随以一个人的字不能随随便便的去取,这在当时就像现在的身份证一般,名可以随意但是作为字的话必须要严谨,不然就功亏一篑了。那么赵云的字到底是谁来取呢? 首先是自
帝王安全的最后防线:荆轲与景清,皇帝上朝时的两类行刺者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 9:47:15阅读:318
皇帝上朝主要有两种风险官者有俸禄、工作坐办公室,除了尔虞我诈外,大部分皇帝龙威怎样爆发、为何爆发,大部分官员也都是知道的,犯不着去行刺皇帝。如果上朝时的安检工作得当,你想行刺也上不去。上朝的安检主要就是点卯。官职、模样都在点卯者手中,几乎经常见面儿谁都认识,你想乔装也不可能。深藏匕首者摸摸也能摸出来
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是文圣,王羲之是书圣,他与李白齐名是剑圣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4:24:45阅读:2139
[var1]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就要是孔子了。当代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的存在,可见他对后人的影响有多大了。他是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他名下有七十二个很出名的弟子。为了宣扬他的学说,周游了各国却没被接受,但是汉代却认可了他的思想。因此后各朝都以他的思想为准,他被称为是文圣。[var1]毛笔是
此人才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大师”,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老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6:44:55阅读:1419
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因为,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然而,儒学却是儒教推出的教学方法,曾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使用儒学教书育人、管理社会。这其中,“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
大宋传奇人物,降生时满院乌鸦,生前留下的算卦之法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14:40:46阅读:448
各种学术,文化研究到了鼎盛时期,如儒学的复兴并在宋朝进入新的阶段成为理学,与道学、佛学碰撞形成古文化运动,并且都有了新的发展。文学在诗、词、散文等都有很大的成就,而所有这些文化新盛的背后,是很多传奇人物推波助澜的结果。唐宋八大家中六位是宋人,如将散文推向兴盛的传奇大师欧阳修,还有把散文写的一度成为当
霍去病首战即封侯,用兵不拘一格战果辉煌,但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4:09:08阅读:4747
霍去病是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他的生长环境使他年少时便有接触军事知识的优势,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由于这样的家境,他年少时便受到卫青的教育,同时,还得到汉武帝的培养。虽然说霍去病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而且他年轻时根本就不知道父亲是谁,但是
古代名人智慧:狄青出其不意袭险关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8:43:19阅读:2455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宋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越南高平)侬智高反叛,夺州破县,兵围广州(今广东广州)。朝廷多次派人进剿不胜,只好从西北边防调来智勇闻名的大将军狄青,任命他为安抚使,负责征讨事宜。狄青接任之后,调兵遣将,向西南进军,同时与前安抚使孙沔交谈,摸透以前出师不利的原因。孙沔讲前几次
古代名人智慧:狄青过犹不及治狂士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0:00:56阅读:341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北宋仁宗年间,陕西安抚使韩琦主持抵御西夏军务。那韩琦重视人才,效仿“战国四公子”,招纳名士,接待贤能,必吐哺握发。若有名士豪士登门,必设宴招待,亲自敬酒。因此天下名人趋之若鹜。其中有位豪士叫刘易,自幼练武习兵,仗剑行侠,常在陕西边疆活动,偷袭过西夏兵营帐,因此韩琦十分器
古代名人智慧:丁谓统筹规划修皇宫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2:25:44阅读:1642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封)突遭大火。皇宫人员及御林军士赶来救火,哪知天意不佑,突然又刮起了大风。风助火势,火舌舔了一座宫殿又一座宫殿,直把后官房屋全部引燃。风刮了一夜,那火也蔓延了一夜,直把皇帝后宫烧了个片屋无全,满地焦黑。天亮上朝
古代名人智慧:刘锜频出奇计败兀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0:14:39阅读:1274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1140年,南宋刘锜被任命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率军三万余人前去驻扎,以伺机牵制敌人,保卫江南。但当大军行进到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却得到消息,说东京已被金兵占领,而且金兵正向南扑来。刘锜决定固守顺昌,以牵制敌人。他先派人日夜加固城墙,赶制防御器械,并让人在城墙上增
古代名人智慧:王旦明升暗保息兵乱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49:12阅读:2027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北宋真宗时,张旻任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的任务是护卫京都,责任重大,故张旻严以治军,纪律严明,使那些惯于作威作福、抢掠敲诈的侍卫亲军们不堪忍受,及至于相互联络,准备发动兵乱,杀掉张旻。早有密探将此情况逐级报给宋真宗皇帝。宋真宗一听大惊,侍卫亲军若发动叛乱,直接
古代名人智慧:文彦博借用实例平市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3:06:14阅读:4168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宋仁宗至和年间,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
古代名人智慧:敬新磨明话暗说救县令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5:03:19阅读:3725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武夫出身,嗜好田猎。有一次在中牟(今河南中牟)巡游,马队惊起一只兔子。李存勖一见大喜,忙驱马追去。后面的卫队一看,急忙拥簇驰驱,跟了过去。眼见就要追上,李存勖搭箭射去,眼看就要射中了,那兔子却像背后有眼一般,突然一拐弯,从荒岭上直向麦田深处窜去。李存勖刚要
古代名人智慧:李光弼巧施马计弱敌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0:10:55阅读:2374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它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千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日久天长,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诱人入彀除政敌
历史解密时间:2024/4/12 13:47:55阅读:2209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有李适之和李林甫两位宰相共同辅政。二人面和心不和,互相倾轧,互相勾斗,但表面上还很客气。唐玄宗荒于酒色,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让两位宰相想办法。形势所迫,二人都很着急。但李林甫最关心的却
古代名人智慧:张巡草人借箭杀叛军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0 2:58:46阅读:1011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765年),又出了位智借敌箭杀敌人的智将,他就是真源县令张巡。安史之乱,战火蜂起。张巡号召地方州县率兵勤王,抵抗叛军,被降唐的令狐潮围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两军僵持了十数天,城中箭快用尽了,消息报给张巡,张巡十分着急。箭是守城第
古代名人智慧:陈子昂借琴惊人扬文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18:57:48阅读:1774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初“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陈子昂,是四川人氏。少年出川,来到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打天下。那知京都乃人才荟萃之地,他人地两生,一时打不开局面,心中十分着急。一日,他上街闲逛,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卖古琴的,要价高得惊人,众人正在那里品头评足,陈子昂见状,眼
古代名人智慧:来俊臣请君入瓮治周兴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7:54:44阅读:2747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武则天待得高宗李治身亡后,一年内连废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显、李旦,自己即位做起皇帝来。又恐那班手下老臣不服,故收罗了一班酷吏到刑部,捏造罪名,把老臣们几乎杀光,只剩下几个胆小的不敢问事,这才罢手。俗话说:兔死狗烹。老臣杀完了,那班酷吏剑子手也就有没用处了,武则天于是想把他们逐个
古代名人智慧:韦皋挑敌互疑破吐蕃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1 5:04:19阅读:4595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778年,吐蕃兴兵 10万侵扰大唐川西地区,川西守将韦皋发兵抵抗。两军对垒,互有胜负。吐蕃王见急切不能胜便写信给云南王,让他出兵相助。云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为难,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愿归附唐王朝,而今出尔反尔,得罪了大唐恐怕给日后埋下灾祸。但不出兵援助吧,
古代名人智慧:姚崇因人施贿制张说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4:43:15阅读:2829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传说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同朝为相。张说素以“大手笔”闻于朝野,故为姚崇所嫉妒,两人经常明争暗斗,有时连皇也觉得难以调解。这年,姚崇患了重病,日甚一日,他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便把儿子召至床前,说:“爹爹就要撒手归天了,审视一生,也曾干下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