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才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大师”,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老子

此人才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大师”,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老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4/1/21 16:44:55

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因为,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然而,儒学却是儒教推出的教学方法,曾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使用儒学教书育人、管理社会。

这其中,“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相同也不同,三者都是儒教文化产物。

[var1]

而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存在,更需要加深认识。

都知道,儒教是千年来中国所奉行的国教。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将其与孔子联系。其实,孔子的“原教旨儒教”核心是:以“教育”来感化,不诉诸武力,以“和平”方式来处理问题。但是,再来看这些帝王们,有几个人是客客气气和你好好讲道理的?大家都是兵戎相见,倒是打不过了才会低头去“和议”。

所以,汉武帝刘彻的“独尊儒术”,并非单纯的将孔子那套学问搬来,而是对前人治国经验的重组。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经典案例:

一是秦始皇

另一个是宋襄公。

前者是出了名的“以法治国”,后者则是主张“仁义治国”。治国之道各异,但是,国家的下场却是一样。于是,二者的“融合”,则开了帝王们治国的新思路。不过,这并非汉武帝独创,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一个人发现了儒学和法学完全可以“共事”,他就是:荀子

其实,荀子本人是儒家出身,由于,两个著名的弟子韩非子李斯,而常受人争议其学派,更因为他是这二人的老师而遭到了不少抨击。在他看来:“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无教养的人是不会为善的”。而弟子韩非子更是将其发扬光大,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var1]

不过,韩非子只是“单线”发展,将“法”发扬到了极致,也正因为此,他才能提出了“君主专制”。而这一点,恰恰就是君主们一心追求的东西,只是,再经过嬴政的一番检验,似乎让人感觉到“此路不通”。而儒学的独家崛起,更给了人一种感觉:“法学”没戏了。

那么,果真如此么?

再来看看荀子的主张,“性恶论”是其基本调调,可以以此衍生的却是“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只是这个论调,会让“圣人的教化行为”失去存有论的根据。但是,如果将其嵌入到“仁义之教”中,岂不就完美了?至此,帝王家的治国之术便全新出炉了,看似“为儒独尊”,其实,内里已经得到了“改良”。

千百年间的帝王们,无一不在遵循着“君主必须权势在手,方能治理天下”的理念。而这个,又是韩非子对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演化升级版。因为,在荀子看来,要想让社会“遵循”某一规则,便要强加一定的“强制性”,最终,则需要通过“奖惩”来维护等级的秩序。

不过,“法”太过至多为“霸”,而“礼治”和“法治”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的成为“王”。因此,这个才是君王们真正想要的。荀子师徒俩,看似“道不同”,一个只重“法”,一个很看重“礼”,但是,内里却没有什么区别,都强调了君王的“至上权力”,对于不听话的人,惩罚是最能见效的。

只不过,徒弟更为实际,不必拘泥于过去,而要立足于现在。

[var1]

所以,在这种治国之术下,注定皇权“至尊”,而民则“无权”。

因为在法家的认识中,国家的大权,必须集中在君王一人之手,而这,势必就会形成“强弱”的对立。看那千年来的历史,这个现象何曾反转过?帝王家很是聪明,前人的覆车之鉴让他们意识到:惟有以“礼”来“包裹”这个“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其实,刘彻在将“儒家”捧得很高的同时,除了标榜他将是一位“仁义之君”,又何尝不是向往荀子所提出的“圣王”呢?哪位帝君不想超过“先王”?故他的思想无论怎么看,都可以入帝王的眼。至于百姓们如何想,当然,还要用“儒家”去教化了,只要帝王的真正心思不被识破就好。

于是,其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那些批评。但是,其学问,有些却早已深入民间,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当然,后来也有些学者一语道破这千百年来的“帝王之术”,就是“秦政”。但是,在荀子的学术中,除了“法”的部分,在“知行观”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更指出:“不要固守旧的知识,否则,会对正确的认识形成阻碍。”

[var1]

然而,重新再看他的学术,应是“顺看”,而不是从帝王之术的角度上去分析,那样恐怕会有片面之见。其实,他坚持“礼治”,主张“礼”和“法”的结合,他在给予“秦政”褒奖的同时,也批评其“无儒”。这大概就是汉代儒学家从他这里获得的启发,只是,在“帝制”的时代,君王们只会偏向更利于他们的一端。

而这些在外人看来,这一切的起因,皆因荀子。

参考资料:

【《中国儒教史》、《史记·荀卿列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更多文章

  • 李牧是战无不胜的战神,把赵括换成李牧,长平之战能战胜白起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牧生平资料,历史上对李牧的评价,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而赵括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也是一代名将,可是赵括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纯粹只是理论知识充沛。王龁的战斗力很一般,但是白起我们都知道,这家伙号称杀神,被秦昭襄王拜为武安君,战国时期,谁听了武安君的大名,都要瑟瑟发抖。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赵括和40万赵军都被秦军斩杀,赵国从此失去了和秦国相抗衡的

  • 庞涓学成下山前,师父鬼谷子对他说了八个字,准确预言庞涓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和乃祖一样,孙膑也有属于自己的军事著作,它就是《孙膑兵法》。需要注意的是,《孙膑兵法》第十六篇提出的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行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水阵等十大阵法囊括了我国冷兵器时代最基本的战斗队形,所有后世的军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变化的。此外,孙膑还提出了预备队的作战原则,即控制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孙膑庞涓被挖膝盖骨,孙膑真实历史

    “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古者刑残之人,公家不出,大夫不养,士与迂路不与语,放诸尧角不毛之地,与禽兽为伍”,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既受酷刑的孙膑已经被归到了奴隶的行列。出仕、从事政治活动,统帅军队打仗,这一切对他来说再也无法实现。好在当时各诸侯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孙膑不久便被闻其贤名的齐人救

  • 大秦赋:嫪毐死得有多惨?除了商鞅,这种死法在秦国是独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嫪毐简介资料,历史上嫪毐帅吗,历史上的嫪毐真的厉害吗

    [var1] 据史料记载,嫪毐本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因吕不韦欲摆脱昔日的情人赵姬,即秦王嬴政之母的纠缠,遂将同是邯郸人的嫪毐送入秦国宫廷来代替自己。不承想,嫪毐的政治野心极大,他入宫站稳脚跟后,不但蛊惑赵姬为自己连生两子,还唆使赵姬将他封为长信侯。稍后,嫪毐更是用同样的手段让赵姬动用太后的权力赐

  • 杀一个敌人就可以奖一顷田地,秦国如此大手笔,真的能奖过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军队霸气场面,秦国史,秦国最著名的预言

    [var1]秦国鼓励将士不吝啬,商鞅制宪:斩一首爵一级,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但奖赏后面也有惩罚制度商鞅是个人才,虽然说严厉了点,比别人更狠一些。但大丈夫处世,若没有一点异于他人之处,也不可能被秦国君主区别而对待。当年商鞅确实立了很多严苛,甚至是无情的法令,比如他后来自己经受的车裂之刑,据说就出自于他自

  • 枣阳重大考古发现:战国怪异漆器引专家热议,内容揭露上天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秦汉漆器研究,战国漆器盒,战国鸟纹漆器真实图案

    [var1]在此墓中出土了与周天子齐尊的六乘马车,专家由此推测墓主人是楚国封君级别的人物。而且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越高,出土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在1号墓的封土层存在盗洞,但墓室的椁盖板上没有被盗掘的迹象,因此他们推测此墓遭到盗掘的可能性极小。古墓相对保存完好,而在历史上楚人历来就

  •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牧赵国,李牧打赵国能赢吗,赵偃为何重用李牧

    [var1]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var1]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先谈谈李牧的历史定位吧。除了并定义为法家的吴起和兵

  • 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结果,却被一个小国压制了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时期的小国,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春秋战国时期最牛的六个国家

    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一直是春秋五霸中的大佬级人物。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这个国家在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var1]春秋时代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诸侯国就已经存

  • 揭开勾践之父陵墓秘密,挖掘现场惊现8米盗洞!墓中究竟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越王勾践的陵墓,越王勾践墓发现了吗,勾践父亲墓能参观吗

    [var1]1973年。浙江绍兴的一座林场在山地划分界限时,突然在附近印山上的一个断面上,意外发现了人工堆筑起的夯土层,要知道当时的印山只不过是一座人员稀少的荒山而已,又怎么会出现防护古墓用的夯土层呢?很快,林场人员就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绍兴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派出调查小组多次进行了勘察后发现,这很有

  •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最好看的图片,廉颇是怎样当上将军,廉颇魏国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var1]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这是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第三次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前两次在秦国拖住赵国军力的情况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