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帝王安全的最后防线:荆轲与景清,皇帝上朝时的两类行刺者

帝王安全的最后防线:荆轲与景清,皇帝上朝时的两类行刺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2/1 9:47:15

皇帝上朝主要有两种风险

官者有俸禄、工作坐办公室,除了尔我诈外,大部分皇帝龙威怎样爆发、为何爆发,大部分官员也都是知道的,犯不着去行刺皇帝。如果上朝时的安检工作得当,你想行刺也上不去。

上朝的安检主要就是点卯。官职、模样都在点卯者手中,几乎经常见面儿谁都认识,你想乔装也不可能。深藏匕首者摸摸也能摸出来。所以,官员行刺几乎可以去掉绝大部分可能性。

但古代在上朝时行刺皇帝者也大有人在。

典型案例就是荆轲刺秦王,拿着一把匕首,结果被秦始皇刀背长剑挥斩之。

[var1]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景清刺杀朱棣。去早朝的路上,景清穿着大深红色的朝服(这是有心做厉鬼呀)怀着匕首,结果被朱棣觉得可疑。满朝文武就他独一个这身打扮,永乐大帝立刻让人搜身,结果搜出匕首。

由上可知,皇帝上朝可能遇到行刺主要是两种情况:一者,不认识的人被宣上朝,例如外官来朝;二者,改朝换代之时。前者其实最危险,后者皇帝的安检措施比较严格。由此,历史上的行刺皇帝的事情非常少。

像什么“吕四娘雍正”那是民间故事、小说,真把它当真了,那自己就是棒槌(无恶意)了。

刺杀景清之后,朱棣有何防范措施

那么,为了安全起见,皇帝其实是最怕死的了。谁不想当皇帝呀,特别是统一时期的和平皇帝们。

为何皇帝们“乱食金丹”者特别多?一者为了性欲,二者就是为了延年益寿。

[var1]

当然,“吃金丹”的皇帝们大多也都死在了这两点上。所以,百姓都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帝王!

为此,永乐皇帝这位改朝换代的“篡位者”(只是为了表示他在那时,一些行刺者对其愤恨。对我来说,朱棣和朱允炆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当了且当得不错又长远者,在我的思想里无所谓“篡”“不正”),也很担心有更多的景清出现。

万一有人“演技高超”骗过了自己和所有人,既位高权重又深得信任,最终来到自己近前给一匕首的话,那就麻烦了。

永乐迁都后,离开了让他“心绪不宁”的南京,身在北京的他,仍然有些“惧怕”。惧怕那些“余党”混入自己的“爱卿”中。

某日,皇帝无意间看到一份贡品,表面上是一把扇子,实则是一个武器。

[var1]

永乐连忙问尚宝监太监这叫何物,太监回答说这叫“卓影辟邪”。

可惜,这个武器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只剩下传说。

卓影辟邪的传说初始自谁?发扬于谁

据明朝正统到弘治年间人陆容(1436—1494年)写的《菽园杂记》中说“奉天门常朝,御座后内官持一小扇,金黄绢以裹之。常闻一老将军云,非扇也,其名卓影辟邪。永乐间外国所进,但闻其名,不知为何物也。”

这个陆容曾在兵部任职职方郎中,主管地图、边镇城堡等事务,最终在浙江任右参政,主管军务、屯田、粮储、驿站、水利等工作,官居从三品。以他的地位和职业,应该有一定可能性。但因为其没有交代“卓影辟邪”具体为何物,只能等待后来者解密了。

[var1]

后来,单士元(1907—1998年,故宫博物馆建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研究员,明清档案史专家)在其著作《故宫史话》中,根据自己的研究介绍了这一武器——这是一件一柄三刃的刀剑类武器,外围圈成铁线,然后用黄绢包袱裹起来,外形像扇子,立在皇帝身后。遇有紧急情况,持扇人手臂一抖,线圈自落,三刃出现,锋芒毕露。

再往后,姜舜源在《故宫建筑揭秘》中,给予了详细揭秘。原文就不给了,我结合该文再联系一下我们的想象,大概如此:

皇帝在宝座上坐着时,前面没有办公桌,也不可能把武器放在里面作为自保。可能永乐皇帝及其以后的一两位皇帝(也就是仁宗、宣宗)会穿上宝甲、甚至内藏武器。但如果出现事情,皇帝可能来不及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宝座两侧的护卫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var1]

宝座两侧,锦衣卫力士拿着五伞盖、四围扇,一个太监执华盖站在宝座上方,一个太监手持两把扇子站在后面,其中一把扇子就是“卓影辟邪”。

遇到危险,那名太监手一抖“卓影辟邪”利刃便出,由此可见,这名太监也是身怀“葵花宝典”的武林高手。

卓影辟邪是真是假

对于这个传说,我们可以认为:在某些时间段内,“卓影辟邪”作为保卫皇帝人身安全的武器隐藏于世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很快,它就消失了。因为,宣宗以后,“建文一党”其实通过行刺皇帝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已经为零。所以,陆容及其说与他的将军不知道如何也是情有可原。

[var1]

另外,这个传说更多的是一种误会。扇子在古代被称为“避瘟扇”。这里面的“瘟”其实是两种意思,一种是“温度的温”,扇子嘛,它的功用就是扇风去热。同时,温热也可以带去某些疾病。另外一种就是驱赶蚊虫,蚊虫也是一些传染病的病原。所以,温、瘟同音,在古代人的意念里,扇子又都可以去“辟”的。

另外,“卓影”可以看做是“扇子”,卓就是“高而直”,影就是“扇影”。

明朝流民、纳粹思想与闭关锁国,人口红利的实现前提是思想正确

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元朝有何价值,因何而败

冯子材被逼辞职回家,非左宗棠楚军所为,与曾国藩、淮军相关

更多文章

  • 嫪毐、赵姬与吕不韦畸形的爱恋,导致嬴政愤怒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嬴政和嫪毐关系,历史上嬴政如何对付吕不韦和嫪毐,正史中嬴政怎么除掉嫪毐

    其原因不难理解。作为吕不韦的“玩物”,他被送给了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子楚。可以说,赵姬对吕不韦还是比较“喜欢”的,但吕不韦对其若即若离,乃至最终“避而远之”。因恨生爱的可能性比较大。[var1]《寻秦记》中的嫪毐大这些都是无聊的“言情剧”,作为历史问题,我觉得还是说说更重要的事情吧。嫪毐出身其实比较高贵

  • 秦始皇为何仅用10年就统一了六国?因为他有个厉害的爹和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凭什么统一六国,秦始皇当年是怎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了六国

    [var1]首先说秦国的地理条件,在最开始的时候极其的恶劣,东有强大的魏国,南有楚国,西部还有很多游牧民族虎视眈眈。这样的一个秦国想要生存下来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可是秦国的祖辈们励精图治,不断的想方设法强大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就不断地向西部扩张领地,到了秦始皇时代,秦国已经把地理上的劣势扭转为绝对的

  • 此人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敌,打遍天下,为何最后故意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国灭楚国主力有多强,秦国与楚国最后的战斗

    [var1]“蹈义而死”,它以“视死若轻”为骨,以“遗生行义”为魂,表征士人独立的人格与精神。这一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并达到为社会理想、为人格慷慨赴死的高潮。这位名将就是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战绩的军事统帅。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是一个从小就具有才华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孙膑如何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历史,孙膑怎么战胜庞涓的,孙膑与庞涓的较量

    [var1]庞涓相对与孙膑历史记载就少了很多,大多都是嫉妒孙膑才能,两人出师之后,庞涓出使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他十分担心孙膑会取代他,在孙膑来到魏国时,就捏造罪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关于孙膑受刑一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取了他的膝盖骨,因为“膑”字通“髌”就是膝盖的意思,第二种说法就是斩断其双

  • 赵括真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将吗?长平之战失败,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无能吗,赵括能打过长平战役吗,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长平之战的结局众所周知,秦国大将白起获得了全胜,赵国有四十多万降卒被活埋。长平之战发生在秦国统一前四十年,此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赵国惨败,不仅国力受到了重创,也给东方六国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此战之后,秦国对东方六国的出击就没有停止过。[var1]赵国从赵武灵王开始,到惠文王时期已经发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攻邯郸,为何秦昭襄王拒绝,若同意能灭赵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长平之战真的杀了40万赵军吗,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败赵国吗,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

    想想看,整个赵国一共只有300万人,长平之战一战就损失了45万作战部队,而且还是青壮年男子为主的精锐部队,包括一些十几岁的少年,和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按照战国时期的人口比例来说,300万人口也就是30~40万青壮年男子,也就是说,赵国几乎损失了90%以上的青壮年男子。[var1] 白起 这是对赵国差

  • 解析晋吴长江水战:西晋老将王俊,是如何摧毁吴国的江上封锁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俊对吴国的评价,吴国水战,三国里的吴国水战

    [var1]一、吴国强大的水军三国之中,吴国地处东南沿海,是以水军立国的国家,所以格外重视舟师建设。吴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南)设有一个很大的造船厂。建立了一支拥有战船五千艘的强大舰队。为了确保江东,吴将水军主力放在长江,并在北边修建水上要塞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以防魏军,在西边置长江重镇于宜昌,以防

  • 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真的合适吗?白起的三句话足以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括真的只会在纸上谈兵吗,白起和赵括谈兵,白起与赵括的关系

    [var1]我们来看看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从这短短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赵括被白起围困了四十余天,军中极度缺粮导致将士们饥饿难耐,赵括不得已出兵死拼秦军,最终战败被杀。虽然赵括战败是铁定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全部责任推给赵括。[var1]事实上,

  • “鲁国鼓铁,以铸刑鼎”:为何说中国的“铁器时代”始于汉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铸刑鼎事件,鲁国铁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铁器

    [var1]一、中国古代的铜锡合金工艺在中国古代,铜经常是以自然铜的形式出产的,这种纯铜经过成型加工工艺,即可作为器具使用。由于这种铜质比较软,虽然可以用来制做装饰品,但却不能用来制造武器或生产工具。为了提高它的硬度以利于铸造,古代中国采取了在铜中掺进其他金属以得到铜合金的工艺。铜合金中最普遍的是铜

  • 满清为何能稳坐汉族江山296年?看看孔子后人的举动,就全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后人照片,清朝对孔子的态度,清朝孔子后人现状

    满清是少数民族,相比汉族的庞大人口,满族的人口实在太少,如果单靠满清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统治天下,如果汉族重新恢复了力量,推翻满清的统治易如反掌,而满清的统治者也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满清统治者一边拉拢可以拉拢的汉族势力,一边打压不服者。采用汉人治汉的策略,再加上强有力的文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