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灭国之战

灭国之战

  • 历史上最惨烈的灭国之战:1234年的蔡州,女真人最后的血泪悲歌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26 8:34:30阅读:399

    战场上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浪淘沙,历史长河里淹没多少“寇”国,大多数君王都坦然面对即成的定局,放弃无谓的抵抗,甘做别国的俘虏。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王朝,面对大势已去的王朝,还是不甘心做一个亡国奴,带领百姓和士兵坚守到最后一刻,王朝最后的岁月

  • 史上最惨烈的灭国之战:1234年的蔡州,金国最后的绝唱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9 22:51:37阅读:4776

    公元1127年,金军在大宋国土肆意烧杀抢掠,强抢民女,无恶不赦。在俘虏了徽、钦、两位宋朝皇帝之后,北宋灭亡。而仅仅过了一百余年,灭顶之灾就轮到了金朝的头上,而相比于宋朝皇帝的胆怯懦弱,金朝灭国时的“蔡州之战”就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金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蔡州之战&rd

  • 春秋中,第一次灭国之战是“无骇帅师入极”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5 18:00:13阅读:2157

    言《春秋》,需要先明白《春秋》的来历。《春秋》一书为孔子所作,而在孔子之前,其实“春秋”已经存在。“春秋”二字取自于春夏秋冬,孔子之前已经有很多诸侯国的史书就是用的“春秋”之名,意为一年四季发生的事情,而后孔子在集合了周的史书与其他资料之后,合成了《春秋》一书,所以《春秋》里面的春秋二字,其实就是“

  • 宋朝重文轻武不是灭国的主要原因,而是北方匈奴太有文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23:46:12阅读:2193

    宋代文化经济繁荣,但军事薄弱。但事实上,宋代的这种贫困和软弱的状况是宋代统治者从上一代人那里学习并尽一切可能实现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的理想状态。封建帝王并不担心军队不够强大,而是担心军队强大到他们无法控制军队并威胁他们的王位。只要有足够的军队镇压小规模的地方叛乱,皇帝就可以放心。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宋朝的

  • 《大秦赋》:芈启无奈叛秦,为之后大秦的覆灭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0:58:49阅读:3309

    芈启作为嬴政的老丈人,也是芈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其小心翼翼苦心经营数年,在就要吃到胜利果实之时竟然公然叛逃秦国,回楚国去当那看似镜花水月般的王。在这里许多观众要问一句,莫不是芈启秀逗了? 这也难怪观众不解,芈启已然成为秦国的丞相,还是嬴政的老丈人,芈华虽然不是王后,但妥妥的也是正夫人的待遇,加上还生了

  • 历史新高考:清朝与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21:49:59阅读:4186

    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即瓦刺)分为四大部落,其中活动于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势力逐渐壮大,占有天山南北,并与清朝展开争夺蒙古族地区和西藏的斗争。康熙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掌握准噶尔统治权,将扩张重点转向西藏。明清之际,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和硕特部由青海入西藏,与黄教领袖达赖、班禅建立联合统治,并且接受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