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人性论

人性论

  • 韩非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区别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5:09:41阅读:4927

    先秦时代是我国现代人道论头脑的构成阶段。诸子百家从各自主场动身,提出了各类百般的人道论主意。荀子是“性恶论”的典范代表,而因为韩非子取荀子的师启闭系,教界广泛以为韩非子是荀子人道论头脑的承继者,乃至比荀子的性恶主意更极其。实在,那是一种曲解。韩非子虽便教于儒家的荀子,但却另辟门路成为法家,便其人道头

  • 朱熹的人性论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15:21:55阅读:566

    朱熹的人性论是什么《三字经》中有句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但是也有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关于“人性”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朱熹雕像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对“人性”进行大讨论的时期,宋代的理学家们创造了一个包容并超越先辈哲学家的人性学说。从表面看,

  • 赵武灵王之死引发的人性论 为何我们容不下有人性的英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8:39:30阅读:3204

    沙丘,古地名,位于今天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这里自商代开始便建有离宫别馆,到了战国时期,归属赵国境内。沙丘,又被称作“困龙之地”。因为,在不到九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个厉害的君王死在这里。一个是力主胡服骑射,让赵国走上强国之路的赵武灵王赵雍,另一个就是更为有名的秦始皇嬴政。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前者—

  • 董仲舒的人性论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21:21:09阅读:461

    董仲舒的人性论讲了什么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

  •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的人性论评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6:43:35阅读:1370

    董仲舒的人性论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所道,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

  • 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 张载的人性论分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4/29 15:36:11阅读:4452

    张载关学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的科技、文化和思想领域都取得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成就。北宋时期也是儒学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的时期。在中国时期,儒学在融合了一部分道家戏说和佛家学说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儒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有“新儒学”之称的理学。理学是一门影响十分深远的思想学

  • 孟子的人性论是怎么说的 孟子是主张性本善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9:32:38阅读:4070

    孟子人性论众所周知,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他相信人性本善,对人性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孟子性善论孟子把性善论当做他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四端的出发点,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如果看到别人有为难、有人受苦就会想要帮助他,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品德

  • 荀子的人性论怎么说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10:33:53阅读:2152

    荀子人性论荀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颇有见解,其得出的“性恶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学者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荀子画像荀子的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非“善”,这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 孟院荐书 | 葛艾儒:《张载的思想》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5:23:46阅读:2396

    书名:《张载的思想》作者:[美]葛艾儒著译者:罗立刚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全书简介】哲学泰斗张岱年的西方弟子葛艾儒全面重构张载自成一体的气本论思想,还原一代大儒理学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张载是对中国思想和文化影响至深的一代大儒。《张载的思想》是西方人系统研究张载思想的代表作。作者从精

  • 东方朔:性恶与为善的动机——荀子性恶论析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0 7:57:27阅读:4589

    东方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荀子主张“人之性恶”,但也明确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因此,如何为一个性恶之人寻求为善的道德动机既是荀子留给我们的理论难题,也是学者必须直面加以解释的问题,而出现在《性恶》篇中的“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一段已构成了学者试图从中寻找答案的重要文本。通过

  • 黄开国:董仲舒人性论新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6:49:05阅读:995

    作者简介:黄开国,1952年生,四川大英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荣誉教授。获吴玉章人文社科奖一等奖、郭沫若历史学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省政府哲学社科一、二、三奖总计20次。独立承担与主持并主撰国家课题与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经学研究。摘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