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
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从垓下一路逃亡到乌江边最后却拔剑自刎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25:41阅读:1740
认真拜读完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第一卷《项羽本纪》,我才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知道了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战死的大致过程以及他生命最后一天里发生的那些事。第一幕造反:江东八千子弟兵公元前209年7月的某一天,秦始皇率领皇家旅行团到江南游山逛水后,在返回国都咸阳的半路上走到河北邢台驾崩了;同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
周苛:忠贞刚烈,曾痛斥项羽,最终被烹杀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1 4:19:46阅读:3168
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并建立汉朝,除了自身能力强悍之外,离不开诸多大臣的辅佐。刘邦手下的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刘汉集团中有功劳,但并不突出的周苛。周苛是沛县人,在秦朝时期与堂弟周昌一同担任泗水郡的卒史。刘邦在沛县起兵,攻下泗水郡后,周苛与周昌以泗水卒史的身份归属刘邦,周昌被任命
全面注释翻译垓下之围文言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2:24:38阅读:2855
垓下之围所纪录的乃是项羽那位喜剧人物的最初死涯了。垓下之围仿佛是下中的一篇课文吧,那里我给年夜家具体的收拾了材料,圆便列位对于白话文解读有坚苦的童鞋查阅。文章的正文、通假字、特别句式以及真词实词皆有具体的注释,童鞋们能够经由过程那些注释去实验本人曲译,翻译放到了最初里,偷勤的童鞋便曲接面从前瞧吧~本
垓下之战,项羽的突击打垮了诸侯联军,但刘邦的嫡系损失不大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3 5:13:18阅读:436
刘邦一直输项羽,可是不代表刘邦集团一直输,韩信横扫黄河以北,彭越游击司令,打不过你项羽,可是就是能骚扰你粮道。九江王英布。除了项羽能打过,项羽集团其他人都不够英布看的。项羽确实能打。最后一战,处于绝对劣势。面对韩信,还能抗一波,让韩信第一波进攻给娘希匹了,就这一下,可以说霸王是楚汉第一名将。不过,打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9 22:03:47阅读:3176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按常理来说:项羽手中还有十万人马,为什么不最后一搏?要知道“破釜沉舟”时的项羽手中兵力更少,却还是大败秦军。后来楚汉争霸时,项羽更是用3万人马就完胜刘邦56万大军,可见,楚军的战斗传统就是以少胜多!而垓下之战10万大军却感觉完全不经打,项羽为什么最后丢下大军自己就跑呢?一:刘邦撕毁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4:11:07阅读:836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
项羽一直以少胜多,为啥垓下之战不行了,他真的打不过韩信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9:56:24阅读:4166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的起义为其他心有反意的人做了个榜样。于是一时各地义军叛乱四起,这些越剿越多的起义者,标志着秦国气数已尽,接下来就是谁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一国之君的问题了。当时中原势力最大的,要数西楚霸王项羽,其次就是汉王刘邦了。项羽为人勇猛无敌,一生打过无数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他相比,刘邦就显得逊
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八百骑突围?真相悲情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0:05:10阅读:1958
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她的这首《夏日绝句》至今读起来仍然豪气冲天,力透纸背。不过李清照对项羽有点误会,因为项羽不是不肯过江东,而是真没办法过江东。当然,这个误会的产生不怪李清照,只能怪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给项羽安排了一个乌江自刎的
项羽麾下五员大将之一钟离昧,垓下之围后去了哪儿,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57:10阅读:3374
公元前203年,在荥阳的东边,虽然刘邦暂时占了上风围困了一部分楚军。但没多久就被项羽打败,刘邦狼狈而逃并且后来还被项羽切断了粮道补给。因而,这时候刘邦的皮之精神又开始出来发挥作用了。刘邦打不过就开始向项羽求和,但项羽不许。其实这是成皋之战的后期,当时没有了后续补给的刘邦,可谓热锅上的蚂蚁。成皋之战自
垓下之战项羽为何战败?原来刘邦早在战前就耍了个把戏,胜负已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42:07阅读:3367
那么,为何出身贵族的项羽会被刘邦所打败呢?许多人觉得,项羽在该场战争中的战败是因为其有勇无谋,而刘备的获胜是因为用人得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要解析这场垓下之战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不得不从公元前203年说起。这一年,刘邦和项羽签订了一个“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各分天
项羽手握十万精兵强将,亥下之围,他为何要选择抛弃大军跑路?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1 7:50:17阅读:884
从刘邦的角度看。此时根本没有决战的必要。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项羽给拖死,毕竟这个时候项羽的后方已经失去了,整个部队都是陷入到了汉军的包围中,此时只需要做好防守,就可以把楚军给拖死的。项羽没有后勤的支援,军队缺少粮食,时间一长投靠刘邦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刘邦自己还能减少将士的伤亡,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
垓下之战后,项羽为何不回江东,其实回去或许就能东山再起
历史解密时间:2024/1/4 7:00:14阅读:3455
宋朝有位诗人名叫释守芝的一首诗句,其中有这两句话“知音才侧耳,项羽过江东”,大致意思也是惋惜项羽为何不回到大本营。但是笔者翻看不少朋友的讨论,80%甚至90的人都认为项羽即使回到江东也无法东山再起,很难回到巅峰时期。因为在垓下之战后,项羽的10万大军只剩下800人,勉强回到江东可是元气大伤。反观项羽
都是对阵60万大军,垓下之战的项羽,为何没能上演彭城逆袭奇迹?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6:42:20阅读:3986
不过,在楚汉战争的棋局之中,项羽下过一着最臭的棋,就是他把义帝熊心给杀了,给了诸侯们口实,给了刘邦机会。前205年3月,刘邦在洛阳新城三老董公的建议下,命令三军缟素,为义帝发丧,然后以“诛无道”为理由,联合魏、韩、赵、塞、翟、殷等诸侯国,组成了一支56万人的联军,杀奔彭城而去。当时,项羽正带领楚兵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