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36 更新时间:2023/12/17 4:11:07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方,这个功劳应该记在刘邦身上,因为刘邦就是史上第一大无赖。

公元202年,韩信率兵30万在垓下对项羽十万军队形成包围。而刘邦此刻在大后方坐镇指挥,在没有电话和电报,更没有手机的情况下,刘邦指挥前线作战只能靠意念了。

英布彭越也参加了战斗,但显然是打酱油的。因此地球人都知道谁是这场战役的指挥者,而且韩信对项羽形成了三面包围,韩信主攻正面,但任侧翼两面包围的两位将军也是韩信的部下,这里就没有英布和彭越多大事,更没有刘邦什么事。

不过既然刘邦是汉朝缔造者,这么重要的战役不把功劳记在刘邦身上说不过去。

我们知道韩信对刘邦形成了三面包围,晚上张良指挥对项羽四面楚歌的攻心战,天亮韩信就对项羽发起总攻,把项羽的十万精兵打得溃不成军,只剩几百残兵在项羽带领下突围。

韩信为什么不像项羽铁桶一样包围,为什么还对他网开一面呢?是指挥这场战役的刘邦同志良心发现吗?显然不是,对于敢跟项羽说要分吃自己亲爹的无赖来说,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而韩信一个战争机器,自然是把杀人当作天职,更不会心慈手软。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韩信对项羽的军队网开一面,该不会是韩信这厮收受了楚军的贿赂了吧?

真不是,这是韩信或者刘邦的故意采用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围三阙一,实三虚一或者围三放一。

我们的大军事家孙子的有个军事专著叫《孙子兵法》,这本书里有许多著名的战术,其中有一条就是"围师比阕",意思是说在对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歼灭的时候,切忌对敌人四面合围,一定别忘了要留个口子。"阕"在这里等同于"缺",缺口的意思。

在你发动进攻的时候,哪怕你拥有的兵力比对方多了几倍,有绝对的把握消灭对方,但也不能骄傲轻敌,麻痹大意,一定要给对方留一条生路。

我们的军事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一门科学,是前人无数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的金玉良言。

中国有句话叫困兽犹斗,还有句话叫兔子急了还咬人。从科学角度上就是人在绝境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比平日里大出许多倍的能量。

曾经有个老八路回忆说,在敌后打游击的时候,他们在百姓家开会被日军发现,他们分头逃跑,他一个人把敌人引开,翻过一堵墙、又一堵墙,翻到第三堵墙的时候傻了眼,因为这堵墙有一丈多高,根本就翻不过去。

可是眼看身后的敌人一边高喊,一边打枪,子弹嗖嗖在耳边飞,四周别无出路,老八路一咬牙、一跺脚,一个箭步,一个助跑就越过了那堵墙。

而日本鬼子却没有一个人能翻过去,在后面急得直跺脚。时隔几天,老八路再次来到这堵墙跟前,实践多次,却无论怎么都翻不过去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明明葬于定军山,为何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何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的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智者辈出的年代,而很多君主、猛将、谋士在死亡后都得到了体面地安葬,而且陵墓地点大多数为人所知。但诸葛亮却独出一格,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身边亲信,不要举行厚葬,要以薄葬埋之,另外还出了一条妙计,命人把自己葬在了定军山,而诸葛亮就从此安静沉睡了千年,期间从没被盗过墓

  •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孙权晚年从明君变成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变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那么厉害

    后世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也表示“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初孙权继位的时候,孙吴政权也是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内部江东本土士族并没有真正归顺,外部有各方势力还在惦记着他们。孙权上位之后,重用周瑜等人,并且提拔出鲁肃这些人来帮助他稳定政权,在内部平定宗室叛乱以及地方士族的动乱,还成功把山越给征服,稳固自己的统治。

  • 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不杀吕后看似糊涂,刘邦与吕后故事,刘邦杀吕后的真实原因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并未实现脱胎换骨的一统,才导致了秦

  •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还是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的死葬经过,诸葛亮死前为什么葬在定军山,诸葛亮下葬的真实故事

    这么厉害的人死后自然不愿意让人知道其陵墓的位置。像曹操死时为掩人耳目就动用了七十二口棺材。毕竟他自己身为盗墓界的鼻祖,没少干挖别人坟墓的缺德事,所以死后不仅要求一切从简还搞出七十二口棺材迷惑众人视线,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别人挖出来鞭尸。按照诸葛亮先生生前的起居习惯,自然希望死后也不被人打扰。在给刘

  • 英雄亦有后悔处,曹操一生最大败笔是什么?临终前他含恨吐露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一生最后悔的3件事,曹操最后悔的三个细节,曹操的一生三个败笔

    人生没有后悔药来吃,无论是怎么样的人,在选出一个选择之后,如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恐怕都会在心中暗自后悔,要是当时不这么干,不选择这条路就好了。这一点,无论是一般人,还是英雄人物,别无二致。对曹操而言,他一生之中做过的错事不少,但是在他的人生之中,唯一一个让他在死前都感到后悔的事,是什么呢?在《

  • 西汉权术计谋的高手——陈平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一家人照片,陈平讲历史上最阴险的谋士,眉山剑客陈平个人资料

    现在就给大家讲讲陈平计策到底有多毒。别看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占了上风得了天下,可一开始刘邦混得很惨,刘邦起兵之前就是个小混混,一没有资历,而没有财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得力干将。而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家底殷实,有名望有资历,也有号召力。所以项羽身边能人很多,人才济济。尤其是项羽的谋士范增更是足智多谋,智慧超群

  • 曹操杀华佗,华佗冤不冤?曹操:医德差,医术又超前,不杀你杀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死后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曹操杀了华佗后又活了多少年,正史上曹操到底杀没杀华佗

    三国的历史当中,除了谋臣武将的职业之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那便是医者大夫这个行当。古代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可是出名的大夫并不多见。前有神农尝百草,后有妙手回春之华佗。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夫,曾替关公刮骨疗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大夫。但就是这位神医,在纵横三国医场多年之后。在给曹操看病的过程中,

  • 刘备只有区区3万兵马,却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打败刘璋全过程,刘备以什么理由回过头来打刘璋,刘备如何战胜刘璋

    三国的纷纷扰扰,都要从东汉末年的宦官乱政说起。真正导致纷乱不止的,主要还是李淮和郭汜上演的京都之乱。汉献帝无奈逃出了京都,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战局的另一方,同样是汉室后裔的刘玄德,依旧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他的人生目标逐渐变得清晰了许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战略目

  • 在白门楼,吕布见到刘备后,赶紧求情,刘备为何选择了落井下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白门楼斩吕布对不对,吕布让刘备求情刘备怎么说的,吕布和刘备的矛盾纠葛

    乱世之中为了保身,投靠对家甚至仇家的将领多不胜数。但即便是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经常换主这种事还是不太道德的,一次可以找个借口,但是三番两次的话,难免会落人口实。虽然古人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可想要不被天下人诟病,就必须有一个忠义的前提。比如说庞德这位,在自己投靠了曹操之后,为了避免

  • 刘备动不动为手下人封侯,但却唯独忘了这个人,难道是他故意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为什么不封侯,刘备一生中失去的三个大将,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真的忠于汉室吗

    身为帝王,臣子有功就得论功行赏。纵观中国历代统治者,成就霸业者,皆善用加官进爵这种手段笼络人心。譬如:西蜀刘备就没少用这个法宝,他前后给张飞、赵云、马超等多位将领封了侯,却独独留下了关羽。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备手下被封侯的人不在少数,前有张飞据水断桥,刘备将其封为了新亭侯。后有黄忠斩夏侯渊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