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国战争
三国战争
官渡战前曹军中的“恐袁症”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21 11:05:32阅读:115
曹军中弥漫着“恐袁症”。这可不是好兆头。曹操现在最需要的是做两件事:一是要让大家认识到袁绍是只纸老虎的英明论断;二是要来个首战必胜,初战立威。前件事,曹操早几个月就在做了,去年八月曹操初抵黎阳拒袁军时,将领们就提出过能否战胜袁绍的疑问,曹操详细地介绍了袁绍的为人与本领:&ld
解析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8 22:26:56阅读:2251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
解析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8 7:37:22阅读:2807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
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8 19:35:16阅读:4858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8]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
官渡之战结果: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结局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8 5:55:39阅读:2650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
三国的四位传奇谋士,他们所擅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6:18:03阅读:2225
你真的了解三国谋士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代,人才辈出,涌现多少风流人物。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多是大智近妖的角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若论顶尖谋士,很多熟读三国的朋友都能脱口而出吧。魏国有:郭嘉,贾诩、荀彧、荀攸、司马懿等。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姜维等。吴国有:周瑜、
盘点三国时期,十大未被重用的人才,看你认识几个
历史解密时间:2024/2/3 11:46:20阅读:4252
1、蒋干他本是九江的名士,但在《三国演义》里却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超级大白痴。其实,正史中的他,的确是个风流名士,并不是个白痴。曹操南征,强征蒋干入他的幕府(和司马懿一样),而后又命他去劝降周瑜。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
盘点三国时期双方兵力最为悬殊的战役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7 6:47:38阅读:3642
兵力悬殊第四名,公元264年的永安之战。公元263年,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帝国作古,这个庞然大物猝然而亡后,史上最坑的盟友东吴就像秃鹫一样扑了上来,首当其冲者,正是罗宪镇守的的永安城。东吴方面的经验是,打敌人曹魏总是输,打盟友蜀汉却总是赢,因此,这次他们打永安城,也是志在必得,但是,这次他们碰到了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