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解析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解析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战争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1/18 7:37:22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相持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官渡之战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合、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合、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官渡之战三国战争

更多文章

  • 三国着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渡之战,三国战争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8]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

  • 官渡之战结果: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渡之战,三国战争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

  • 莫须有罪名不只岳飞,他们无罪赐死,无过被杀,最惨挨千刀变肉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蒙恬,袁崇焕,彭越,莫须有

    古代“莫须有”罪名不只岳飞,他们更冤更惨,无罪赐死,无过被杀,最冤无故挨千刀,最惨无故变肉泥。蒙恬无罪赐死。蒙恬是秦朝开国大将,在秦朝平定六国战争中,蒙恬功居第三,因而深得秦始皇尊宠。秦朝统一天下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率军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促进了北方各族

  • 三国最逆天的十大猛将,邓艾暂居第二,第一个人搞死三大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猛将,邓艾,卫灌,三国历史

    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虽然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战乱不断的时代,但不可否认,三国的确有着太多的英雄值得我们去缅怀。特别是三国当中无数位武艺非凡、忠勇无畏的武将们更是为三国增添了另一番美景。在阅读一些三国类的架空小说的时候,很多作者都会将三国里的一些武将进行细致的划分,例如三流武将,二流武将,一流武将,超

  • 一战成名,血战昆阳,两万破四十二万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云台二十八将,昆阳之战,汉朝战争

    云台二十八将(三):一战成名,血战昆阳,两万破四十二万王莽末年南阳形势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农民军起义军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北方农民军以赤眉为主,南方以绿林军为主。王莽认为赤眉军威胁更大,所以采取先北后南的方针,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北方赤眉军,让南方的绿林军有的发展的空间。当南方的绿林军杀掉大将酎阜立刘玄为

  • 昆阳之战兵力悬殊太大,刘秀为什么能获胜?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昆阳之战,汉朝战争,汉朝历史,刘秀

    光武帝刘秀,毛主席评价他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而说道刘秀就不得不提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王莽便征召能人异士,以王寻、王邑为统帅,率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大军进攻昆阳。昆阳的守军只有八九千人。看到敌军强大想放弃昆阳逃跑。而刘秀认为:逃跑是死路一条,之后坚守等待援军方有胜利之机。

  • 昆阳之战中的王莽简直就是一个穿越而来的逗比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昆阳之战,王莽,汉朝战争

    昆阳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这一战决定了王莽的失败,也大大提高了刘秀的声誉。在这场战争中,王莽简直就是一个穿越而来的逗比,把个正经的战争搞得让人啼笑皆非。西汉末年,赤眉、绿林两大起义集团让王莽非常焦虑。王莽把围剿的重点放在赤眉军,对绿林军,则只用一些拼凑的军队对付。可是,当绿林军拥立刘

  • 王莽的噩梦:昆阳之战,位面之子刘秀的绝地反击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昆阳之战,王莽,汉朝战争,刘秀

    王莽对社会的一系列不切合实际改革,已使人民受苦受难,社会己动荡不安,如果地不发动战争,新朝的统治也不会那么短,他发动的战争,成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使王莽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汉朝长期以来和边境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建立了和睦友好关系,王莽上台以后,自以为了不起,高傲自大,新朝刚刚建立,他就派出大使,

  • 中印战争结束后,我军“王牌师”师长董占林,被授予何种军衔?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印战争,董占林,印度,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我们邻国的印度却和我们并不对付,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也是时有发生,就在最近这几个月,就有传出过印度侵犯我们边境的新闻。其实中印虽然是邻居,但在历史上却总是冲突不断,近代就曾经有过一次印度大举侵犯我们边境,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战争的记录,这场战争即是中印战争。

  • 越自卫反击战前,小护士的一句无心之语立了大功,看看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越自卫反击战,魏化杰

    1979年2月,解放军广州军区各部队正在紧张地备战,42军代军长魏化杰来到战地医院检查工作,突然听到一个年轻护士说了一句无心之语,正在巡视的他立即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还没有正式打响,但是战地医院里却已经是一片忙碌景象,伤员们进进出出。这些伤员主要是在演习和训练中受伤的战士,有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