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牧童

牧童

  • 清明的诗词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30 6:40:05阅读:3596

    最近,还不太清楚。边肖想起了一首诗,那就是《清明》。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边肖依稀记得什么东西,叫什么来着,路上的树断了。那么这首诗是谁写的呢?这首古诗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诗意?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学习一下校诗的相关内容吧!清明节杜甫(唐朝)清明节期间,下了很多雨。路上行人想死。问当地人哪里买

  • 《牧童》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6 20:31:28阅读:2211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 《牧童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9 12:07:12阅读:4101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 牧童词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7 9:32:54阅读:1574

    牧童词唐代:张籍所属类型:写人,抒情,揭露,社会,黑暗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译文及注释译文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

  • 牧童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9 2:43:18阅读:4608

    牧童唐代:吕岩所属类型:小学古诗,儿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及注释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注释牧童:放牛放羊的孩

  • 安乐坊牧童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7 16:16:15阅读:2486

    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五牛远去莫管它,隔溪便是群儿家。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意思(雷震描写的意境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1 6:34:29阅读:2584

    南宋诗人雷震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充满情趣地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作,又是一幅极其耐看的牧童晚归图画。作者雷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确实是因为其自然、清新、不事雕琢,把看似平常的情景,写出了不平常的诗情画意。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

  • 牧童诗黄庭坚古诗意思讲解(《牧童诗》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6 14:13:36阅读:3098

    黄庭坚7岁时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仅28字,却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人生就是一场单程旅行,而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是被名利所累,被世俗所扰。因而也有很多人在这场旅行中失了本心,被欲望这张大网所禁锢。而在一些时刻,长大的我们反倒会不如一些孩童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北宋时期,一位儿童7岁时便写出了这样一首戳中无

  • 《牧童诗》赏析:黄庭坚七岁所作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13:17:27阅读:1015

    《牧童诗》是宋朝文人黄庭脆创做的一尾诗。该前两句刻画牧童悠然牛背上吹短笛的情况,后两句即事论理,拿牧童以及少安名利客对于比,抒发了做者歌颂牧童浑忙安适,没有逃供名利的死活的情怀,黄庭脆以为人应活患上安闲从容,没有应受名利所驱。牧童诗宋朝:黄庭脆骑牛近近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几少安名利客,构造用尽

  • 雍正王朝:年羹尧临死前,为何要和牧童下棋,这究竟有何寓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9:49:54阅读:4993

    输在哪里?输在棋手不是自己,而是雍正皇帝胤禛。并非是年羹尧专门输给了放牛娃,而是本身他就没有赢过。只有身份足够低微的人,才会明白这个道理。年羹尧被贬斥若干级之后,成了杭州城的守门人,此时的年大将军,才算真成了一个低微的普通人,才发觉自己真的连一个孩童都干不过。所谓“饮水思源”,大概只有这个时候,才会

  • 法蒂玛事件始末 小牧童与外星人的相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2:06:56阅读:2582

    法蒂玛事件简介法蒂玛事件,是一件至今仍感到十分灵异的圣母显灵事件,发生于1917年5月13日中午的12点,地点在葡萄牙境内一个名叫法蒂玛的小镇上,三个10岁以下的牧童在一棵栎树上和一个类似地球女性的外星人相遇的事件。法蒂玛事件三个小牧童分别是吕西,雅森特和弗朗索瓦,三人是表姐弟妹的关系,从第一次5月

  • 牧童黄庭坚表达了什么思想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16:10:40阅读:2451

    牧童黄庭坚表达了什么思想《牧童》这首诗的全名是《牧童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已经政治家的黄庭坚所写的,诗中只有短短的二十七个字,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却是不同寻常的。黄庭坚一生仕途不顺,又因为政治原因许多诗作如今都已经失传遗失,这一首《牧童诗》却是至今仍被人高度赞美的黄庭坚诗作之一。

  • 黄庭坚作品牧童解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42:01阅读:1807

    黄庭坚作品牧童解读《牧童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歌作品之一,被收录于黄庭坚的文集《黄鲁直集》之中。黄庭坚《牧童》词意图这首诗应创作于作者晚年时期,他的用词已经趋于质朴,对于塑造意境已经成熟老到。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诗歌第一句作者从视觉和

  • 袁枚最经典的20首小诗,语言清丽,耐人寻味,第一首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11:13:25阅读:931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可喵子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

  • 袁枚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月下吹笛,雪照明窗,第一首就让人惊艳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21:02:21阅读:3897

    他是诗人、散文家,也是美食家。他是清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喜欢收弟子,收了很多女弟子。他是清代诗人袁枚。也许,你不知道袁枚这个人,但你一定读过袁枚的诗。“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白日不到处,也学牡丹开”……2018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一首《苔》飞入千家万户,袁枚

  • 吕岩就是吕洞宾,一首《牧童》小诗,也是仙气飘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8:53:21阅读:681

    泰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尤其是道教文化更是大行其道,道教文化遗迹比比皆是。从环山路上的王母桥,沿梳洗河东侧上行,到八仙桥,再向上走,不远就是吕祖洞。该洞位于泰山飞虬岭西侧崖壁上,与王母池隔梳洗河相望。它南临八仙桥,北依虎山水库,在其西侧的梳洗河内,有著名景点虬在湾。吕祖洞是一个天

  • 南安康美梅魁泗洲公九天玄女系列故事二:柴山水源好,吃饱半梯倒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6:14:21阅读:175

    传统南安康美梅魁泗洲公九天玄女系列故事柴山水源好,吃饱半梯倒*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上一集咱讲了结缘杨梅山,今天咱要讲康美梅魁泗洲公九天玄女系列故事第二集:柴山水源好,吃饱半梯倒。话说泗洲公在“路口格”被观音度化成佛后,就屡屡显灵,当地百姓特地塑像敬奉。有一天,一个挑着摇鼓担的货郎经过路口时

  • 《牧童词》唐代诗人李涉,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时间:2024/1/7 5:09:45阅读:4713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

  • 张籍《牧童词》全诗鉴赏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 15:53:28阅读:129

    《牧童词》年代: 唐 作者: 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注释】:这首民歌体的政治讽刺诗,是用一个牧童的口吻写的。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

  • 巧对识神童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6 19:02:08阅读:1163

    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往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唐伯虎笑道:“正是。”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与我对句,当以此藕相赠。”唐伯虎惊奇道:“原来你会对句,快快道来。”牧童举藕吟道:藕入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