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3/12/6 0:07:58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汉景帝杀晁错依然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这其实是当时众人的普遍看法。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袁盎等人不是在积极怂恿汉景帝杀晁错吗?不是他们认为杀掉晁错就可以阻止七国之乱吗?

其实,袁盎等人之所以建议杀掉晁错,他们的目的是想上位。也就是说,是想取代晁错,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人。

这一点,汉景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汉景帝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阻止七国之乱。

其一,任何情况下,吴王刘濞都不会停止造反。

吴王刘濞准备造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绝对不会无功而返,更不会束手就擒。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打死了刘濞的儿子,从那一刻起,刘濞就有了造反之心。而且此后,他在国内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利用盐铁的便利,打造武器,屯集粮草,训练士卒。接着,他便会按照计划举事。

也就是说,不管汉景帝采不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刘濞都是会造反的。只不过汉景帝的削藩,推了他一把而已。

而当他已经举事以后,他就不可能再停下来了。因为他已经做过“谋大逆”的事情,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死罪。如果停止造反,也许他暂时不会受到汉景帝的处罚,但是从此他会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担心某一天汉景帝就宣他去长安。如果他拒绝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这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如果他听从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到了长安以后,可能汉景帝随便一碗毒酒,就把他给结果了。总之怎么都是死。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说的就是吴王刘濞的这种状态。

其二,任何情况下,汉景帝都不会停止削藩。

汉景帝不会停止削藩,是因为他明白,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停止了削藩,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

削藩这样的工作,是从刘邦就开始做起来了。刘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削藩,但是从刘邦到汉惠帝到汉文帝再到他,削藩这个工作是一步步做下来的,是不可能停止的。

再一点,汉景帝并不是打不赢吴王刘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七个国家一起造反。但是除了刘濞以外,其他人都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而且当时的中央政权其实是很强大的。当年刘邦面对那么强大的异姓王,都能够一个一个地剪灭他们,何况是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十分强大,地方政权,早已不足为惧了。

再说了,这仗还没有打呢,汉景帝怎么可能就忙着认输了。

其三,汉景帝绝对不能容忍造反之事。

这在古代任何时候,都是君王们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谁要造反,皇帝立马就妥协,杀掉自己的人向造反者示好,那以后可能谁都敢举旗造反了。这样的话,国家还不乱套了?

汉景帝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会带坏这个头。

那么,既然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就已经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他为什么还要杀晁错了?

我认为,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景帝杀晁错的目的,是把刘濞逼到绝路上去。

这话怎么理解呢?

很简单。你刘濞不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吗?你不是认为我的身边有晁错这样的奸臣吗?好呀,那我把奸臣晁错给杀掉,而且用“腰斩”这种严酷的刑罚来惩罚他。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如果我杀掉了晁错,你还要动兵,只能说明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清君侧”,而就是为了造反。这样一来,我要打你,也就理直气壮了。

而结果正如汉景帝判断的一样,当他杀掉晁错以后,吴王刘濞果然没有停顿下来。而汉景帝立刻让周亚夫主持军队进行讨伐,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由此可见,晁错不过就是汉景帝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汉景帝对待帮助过他的人,如此冷漠薄情而残忍,也可以看出古代帝王的心思有多么的可怕。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 历史上沈万三破产与朱元璋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沈万三,拥有聚宝盆的江南第一豪富。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人董谷在他所著的《碧里杂存》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结果沈万三因此破了产。那么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富商,他本来叫沈富,但由于财倾天下,因此得名万三秀,以作巨富之别号。沈万三的钱

  •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都是出生于农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常遇春是明朝名将,为朱元璋一统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劳,是仅次于徐达的大明第二名将。那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呢一,投靠朱元璋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强盗。至正十五年(1

  •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请求当先锋,先行破敌,赵云老当益壮,率军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等五人,后来,赵云因为轻敌,被夏侯楙用计困于凤鸣山。赵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赵云感叹,我不服老,死

  • 长孙顺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长孙顺德是唐朝开国名将、外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李渊起兵夺取关中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还是李世民的堂叔岳,可以说是功高位尊。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与宠信,那为何他们的堂叔长孙顺德屡遭李世民贬斥呢一,出身名门长孙顺德是北魏皇族后裔,为北周

  • 首次封赏功臣时汤和并没有被封爵,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汤和是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开国文武功臣,首批受封的,共有六个公爵、二十八侯爵和两个伯爵。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为明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次封赏中,令人惊讶的是,跟朱元璋极其亲近,且军中资历最老的大

  •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会,因而

  • 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一,整个过程中的功勋谋士那是数不胜数,而家喻户晓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属。他扶助最后二代帝君成就吴国的辉煌霸业,官至大相国权倾朝野,却不曾想最终还是栽于谗言之祸,被自己力捧的吴王夫差

  • 曹魏和蜀汉都很厉害 东吴为何比不上这两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武将们叱咤风云的年代,曹魏五子良将再加上典韦、许褚,均是当世虎将,蜀汉五虎上将以及魏延、姜维的,也都是武力值爆表的万人敌,而东吴阵营在这方面就相形见绌,一流武将屈指可数,存在感特别低,套用

  • 历史上清军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山海关大战是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又退出北京城,经山西逃回陕西,他一共在北京城只待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