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4/1/19 5:33:00

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太和四年(230年),魏人隐蕃假意叛魏降吴,成功潜伏到孙权身边当了细作。那隐蕃的成果如何,对东吴的统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一,少有口才

建安十四年(209年),隐蕃出生于青州的一个大户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欢读纵横家的书籍,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人。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叡即位。随后吴蜀结盟,共同对抗曹魏。蜀相诸葛亮趁机北伐,一度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威震关中;吴帝孙权则施展反间计,派人假作魏振威将军吴质降吴的书信,以此离间曹叡与吴质的君臣关系,但没有成功。

曹叡决定反击吴蜀,以显示自己并非软弱可欺。随后曹叡认为蜀汉君臣互信且内部稳定,而东吴君臣互疑且内部不稳,决定派间谍到东吴做内应,离间其君臣关系,使得东吴无法配合蜀汉攻魏。然后曹叡就苦思合适的间谍人选而挑中了隐蕃,决定派他到孙权身边当内应。

隐蕃与曹叡是如何认识的史书并未记载,不过曹叡当过平原王,封地在冀州平原郡。而平原郡与青州相邻,隐蕃又以辩才出名,应该在本郡很有名声,所以领郡的曹叡听说过他。本身挑选间谍就是十分隐秘的工作,而此次潜伏又是到吴帝孙权身边,所以曹叡应该与小自己三岁的隐蕃在少时见过几面,对他的口才留有深刻印象,才选中了他。

二,假投孙权

隐姓是一个很罕见的中文姓氏,而隐蕃又是隐姓在历史上少有的名人代表,可见隐蕃出身不高,不是世家大族,而是身份较低的寒门子弟。当时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高低,隐蕃身为寒门子弟,自然很难成为高官,所以他才愿意到孙权那里做间谍,好为国立功。

曹叡找到隐蕃,想让他到孙权那里谋求廷尉一职。廷尉为九卿之一,主管刑狱,为最高司法长官。隐蕃的任务就是在孙吴制造大案,借机牵连东吴群臣,好激化孙权与江东世族间的君臣矛盾,瓦解孙吴在江东的统治。

太和四年(230年),隐蕃假意叛魏,投降东吴。为了引起孙权的重视,隐蕃故意向他上书,称赞孙权是明主,而自己是抛弃昏君前来投靠的贤才。孙权见隐蕃写的很有文采,便立即召他入宫。隐蕃于是随机应变,同孙权讨论时局与政务,讲的头头是道,还多次提到刑狱之事,显示自己是专业的司法人才。

当时右领军胡综就在孙权身边陪他召见隐蕃,于是孙权问他这个人如何。胡综回答说:“隐蕃能言善辩,与东方朔祢衡类似,但是才能远不及二人。”

孙权又问胡综,隐蕃能当什么官?胡综回答说::“隐蕃的才能不足以治理百姓,不如让他试一下担任小官。”

然后孙权想到隐蕃擅长刑狱,便让他担任廷尉监。廷尉监为廷尉的高级属官,秩千石,职责为辅助廷尉,权力仅在廷尉之下。隐蕃能由一个默默无名的曹魏降人一下就成为东吴高官,可见隐蕃口才之高超。同时说明孙权对江东世族并不信任,所以重用淮泗集团的北来之人打压他们,这才给了曹叡用间的可乘之机。

三,事泄被杀

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三国志·胡综传)

廷尉监隐蕃担积极结交东吴高官,不仅与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卫将军全琮等人成为好友,还受到他们的高度称赞,被誉为“王佐之才”。

全琮、朱据都是孙权的女婿,也是受其拉拢的江东世族,所以位高权重。东吴群臣见二人都与隐蕃结交,便也前去拜访隐蕃并与之结交。

郝普原是蜀汉官员,后来投降东吴,所以受到一部分吴人的轻视。隐蕃见郝普正是自己想要取代的上司,还是东吴内部的受排挤人士,尤其对他刻意讨好。郝普则见隐蕃与自己出身相似,都是投降东吴的降人,便没有怀疑隐蕃对他阿谀逢迎的意图,还经常向他报怨自己受到的不公。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向镇守淮南的魏将王凌诈降,请他前来接应,意在诱敌深入而重创魏军。王凌贪功心切,对此信以为真,便决定迎接孙布。此时隐蕃已在东吴潜伏一年,成功结交了大批东吴权贵,正考虑如何瓦解东吴统治集团。

如果隐蕃不救王凌,那淮南魏军就要受到重大损失;如果去救王凌,那自己就要暴露,潜伏计划也会功亏一篑。然而隐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给王凌报信。虽然隐蕃逃走失败而为吴军捉获,可王凌却发觉孙布是诈降而逃过一劫。

及至事觉,蕃亡走,捕得,考问党与,蕃无所言。吴主使将入,谓曰:“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孙权派人对隐蕃严刑拷打,让他交待还有哪些同党,但隐蕃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回答。孙权于是派人劝隐蕃,叫他早些交待,不要白白替人受罪。可隐蕃来吴时就抱着必死之心,所以一直不肯说,最后被孙权手下折磨至死。

虽然隐蕃潜伏失败被杀,但他一个人也不肯招供,成功使得孙权对江东世族猜忌更深,怀疑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隐蕃的同党。然后孙权就逼死郝普,囚禁朱据,还重用酷吏吕壹,打压了不少东吴老臣。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丕篡汉汉献帝失去皇位后 汉献帝为何不去找刘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曹丕篡汉,汉献帝为何不借机投靠刘备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曹丕篡汉后,汉献帝之所以不借机投靠刘备,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三个原因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曹丕篡汉在大众的印象中,曹丕篡汉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曹家代汉,并非一帆风顺!曹

  • 司马氏篡魏时,曹家、夏侯家的人为什么不站出来反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司马家篡魏时,曾经人才辈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的人去哪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司马家篡魏时,曾经人才辈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

  • 下宫之难是如何发生的?罪魁祸首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左传》和《史记》中的时间线如此混乱,也难怪下宫之难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题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下宫之难根本就不存在,赵氏没有被灭过族,因为一般认为,公元前588年的时候,赵括、赵同和赵旃还做过十二卿,就像我前面写得那样。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呢?历史讲究的是准确、公正,而我特别喜欢主观臆断,可能有人会

  • 下宫之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结果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年,虚构出"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不过赵武复

  • 大一统的秦朝,为何在古代被称为反面教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又是华夏族(汉族前身)自己建立的朝代。按理说,秦朝的正统性毋庸争议。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秦朝一度作为历史上的反面教材,其正统性也遭受过后世的否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论正闰》。“闰”,即是“伪”。其中就言道: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

  •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小说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当时没有麻药,武圣关羽就硬抗疼痛,那么这件事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小说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关羽带领军队攻打樊城,不小心被对方的毒箭打中了左肩膀,但是关羽一定坚持留下来继续作战,而他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正在这个时候,华佗出现了,而且要把关羽绑

  • 明朝建立之后,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建立之后,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其实也想过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明朝先后发生了靖难之役,以及后面的土木堡事变,直接让明朝错失了这个机会。说到底,明朝没能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全都怪老朱的子孙后代,

  • 如果曹操接受了华佗的开颅治疗,结果会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华佗是有名的神医,那么如果曹操接受了华佗的开颅治疗,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呼之欲出的,就算是神医,在那个没办法提供无菌环境的年代里把人脑袋打开,肯定是必死无疑的啊!扁鹊给蔡桓公看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起初扁鹊见他时称“病在胰理,不治将深”,但是蔡桓公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对于扁鹊随后一系列的警告

  • 吴芮作为汉初异姓王之一,为何能善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吴芮(约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秦汉之际馀汗县人,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汉初异姓王,吴芮最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主要

  •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