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弑兄夺位登上帝位的皇帝都有谁?

历史上弑兄夺位登上帝位的皇帝都有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2/3 3:11:34

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有与外人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父子、母子、叔侄、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在皇位争夺之中,什么父慈子孝,什么兄弟情深,早被抛之脑后。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弑兄夺嫡或师兄篡位的皇帝呢?我们来简单盘点一下。

1、秦二世胡亥:杀死长兄扶苏。关于秦二世胡亥是否篡位称帝,目前仍有争论,按照《史记》记载,胡亥乃是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即位。但根据《赵正书》的记载,胡亥却是秦始皇钦定的继承人。然而,无论胡亥即位是否有问题,其弑兄却是事实,对于他来说,皇位最大的威胁便来自于长兄扶苏,因此即位之后便随即伪造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了扶苏。

2、汉赵昭武帝刘聪:杀死长兄刘和。刘聪是汉赵光文帝刘渊的第四子,自幼骁勇超人,博览经史,文武兼备,乃是汉赵建国的重要功臣,官拜大司马、大单于。永嘉四年(310年)正月,刘渊立刘和为皇太子,同年七月,刘渊病逝,刘和继承皇位。刘和在成为太子之后,便在内多猜忌,对下属也没有恩德,而在即位之后又在西昌王刘锐、宗正呼延攸的劝说下,发兵攻打齐王刘裕、北海王刘乂、鲁王刘隆和楚王楚王刘聪。然而,刘聪却有备而战,趁机发动兵变,攻入皇宫杀死刘和,自立为帝。

3、刘宋孝武帝刘骏:杀死长兄刘邵、次兄刘濬。刘骏乃是南北朝时期,刘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宋文帝刘义隆因太子刘邵与弟弟刘濬迷信巫术,一怒之下决定废掉太子刘邵,赐死次子刘濬,刘濬生母潘淑妃得知后,连忙告知儿子,在刘濬的蛊惑下,刘邵率兵夜闯皇宫,弑父杀君、自立为帝。在外统军在征讨蛮族的刘骏得知消息,立即将前线军队召回,于江州起兵讨伐刘邵,于同年五月四日攻破建康,杀死擒杀刘劭及二兄刘濬,即位称帝。

4、隋炀帝杨广:杀死长兄杨勇。杨广乃是隋文帝杨坚次子,太子杨勇的胞弟,初封晋王。隋初,杨勇本被立为太子,但杨广却凭借着一副好演技,成功获取了皇后独孤伽罗的好感,而太子杨勇却因品德不修、骄奢淫逸而被独孤皇后嫌弃。于是,杨广于开皇二十年(600年)成功从杨勇手中夺取了太子之位,并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有弑父嫌疑),并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兄长杨勇。

5、唐太宗李世民:杀死长兄李建成。李世民是唐太祖李渊次子。早在起兵反随期间,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可算配合默契,然而随着唐朝的建立,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不及李世民的李建成,便与弟弟齐王李元吉联手,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而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最终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事后李渊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于两个月后退位禅让。

6、后梁末帝朱友贞:杀死长兄朱友珪。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子,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梁太祖朱温乃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甚至经常将儿子们的妻妾召入宫中侍寝。乾化二年(912年),朱温病重之际,思来想去决定将皇位传给次子朱友文,结果却被在皇宫中侍寝的朱友珪之妻张氏得知,张氏又将此事告知了朱友珪,朱友珪于是与左龙虎军统率韩勍发动兵变,杀死朱温、自立为帝。朱友珪称帝之后,又密令朱友贞杀死朱友文。朱友贞见朱友珪因弑父称帝,未得到功臣宿将拥戴,于是与姐夫赵岩、表兄袁象密谋,于凤历元年(913年)二月策反禁军龙骧军,发动兵变,杀死朱友珪,朱友贞于同月称帝。

7、闽太宗王延钧:杀死长兄王延翰。王延钧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之君王审知的次子。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继承闽国君主之位,然而即位后的他不仅骄淫奢侈,更是轻视欺侮他的兄弟,即位才一个多月,便让其弟王延钧出任泉州刺史,王延钧因此大为恼怒。与此同时,闽太祖王审知的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也宿与王延翰不合。于是,王延钧与王延禀一拍即合,合谋铲除王延翰。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王延禀率兵擒杀王延翰,王延钧于次日率兵赶到,被王延禀扶上王位。不过,王延钧的下场也不好,在位不到十年,便又被儿子王继鹏于清泰二年(935年)十月二十日给杀了。

8、宋太宗赵光义:杀死长兄赵匡胤(疑似)。本名赵匡义,乃宋太祖赵匡胤之弟,也是陈桥驿兵变的主导者之一。赵匡胤称帝建宋之后,先后任殿前都虞候、泰宁军节度使、开封府尹、东都留守等职,后晋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遂于二十一日即位。关于赵光义是否弑兄篡位,目前仍有争议,毕竟“京尹+亲王”乃是五代以来的储君标配,从这一点来讲,赵光义也可能是正常即位,“烛影斧声”的真实情况目前已经无法得知。

9、南汉中宗刘晟:杀死三哥刘玢。刘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第四子,初封晋王。因长子邕王刘耀枢、次子康王刘龟图早夭,因此其第三子刘玢被立为继承人,当刘于大有十五年(942年)四月去世后,刘玢即位。然而,刘玢即位后不仅骄傲奢侈、荒淫无道,而且猜忌诸弟,于是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于光天二年(943年)发动政变,杀死刘玢,自立为帝。然而,刘晟杀兄篡位毕竟得位不正,生怕众人不服的他,于是又杀死了弟弟刘洪雅、刘思潮等五人。

以上便是历史上九位杀兄称帝的皇帝,网上说北魏拓跋嗣也是杀兄即位,其实并不对,生于392年的拓跋嗣,杀死的拓跋绍(生于394年)其实是其弟弟。其实雍正帝也应该算进去,虽然他即位后没有直接杀死兄长,但其长兄胤褆、次兄胤礽、三哥胤祉全部被幽禁至死,也算是另类的杀兄了。

标签: 弑兄夺位

更多文章

  • 东北四大神兽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北

    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有着漫长的冬季,所以在这个季节,人们多半都是呆在家里取暖,一般没什么户外活动的。而室内的活动又很有限,所以多半也是通过开玩笑聊天来打发时间的。时间长了,东北人就形成了一股子侃侃而谈的形象,在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方言了。见天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些东北华中的四大神兽,

  • 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作用分别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鱼鳞图册

    最近不少人对这个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赋役黄册和赋役黄册到底是什么呢?它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1、赋役黄册赋役黄册又叫明代黄册,大家也看到了,既然叫明代黄册,所以肯定就是明代的产物了,明

  • 战国时期的“君”和“侯”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时期,区别,相信,大家,应该,知道,很多,古装剧,里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古装剧里面都有一些君或者侯的,而且这种称呼在战国时期非常多,比如说之前《大秦赋》里面,很多人对这个“君”和“侯”可是非常的感兴趣,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两个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个职位更大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战国

  • 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哪几位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灭佛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李炎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

  • 廷尉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廷尉

    廷尉,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有正和左、右二监。汉宣帝时初置左右平。王莽改廷尉曰作士。东汉时复名廷尉,仍掌审判。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属官有正和左监各一人。又有左平一人,

  • 客卿是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客卿

    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秦有客卿之官(爵为左庶长)。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后亦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历史来源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爵为左庶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后亦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 左庶长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左庶长

    左庶长,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名,是最有实权的大臣职务。秦国尚左,在两个庶长中,左庶长为首,右庶长次之。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

  • 流落到东吴最后又回到蜀汉的大臣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三国(220年-280年),是古代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

  • 三国时期担任“武卫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卫将军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三国时期,除了曹魏,东吴也设立了武卫将军一职,职责和曹魏基本一致,都负责皇帝和都城的护卫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七位“武卫将军”:许褚上榜,另外六位分别是

  • 三国脾气最大的五位大将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

    许多人对于摇头晃脑的谋士往往兴趣缺缺,反而更喜欢一言不合就大战几百回合的武将。在三国中,有名的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让人信服的武将却不多,毕竟一言不合就打将起来谁会甘于人后。但是说起关羽往往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找刘备的义气扬名四海,武力更是没得说。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忠义两全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