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后期讨董卓的联军分别是哪些人?

东汉后期讨董卓的联军分别是哪些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47 更新时间:2024/2/3 3:37:51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时起兵讨伐董卓的有十一个州郡长官: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因此,《三国演义》里所谓的18路诸侯讨董,纯粹是杜撰。

当时的联军也并非集结在一起,而是分别驻扎在不同的地方。当时袁绍、王匡在河内,袁术在南阳,韩馥在邺城,孔伷在颍川,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人驻屯在酸枣。当时虽然这些人共同起兵讨董,但是其实都各怀鬼胎,结果在酸枣举行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

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他本来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正是臧洪劝说张超和哥哥张邈一起起兵讨董。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盟誓首先声讨董卓的罪恶,然后说明讨董义士名单,最后正式盟誓。

盟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这套说辞大家都不陌生,关键我们看看他们发下的毒誓“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意思是说如果违背了盟誓,不得好死,断子绝孙。这个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毒誓了,但是在各怀鬼胎的诸侯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谁知最后这个誓言一一应验。

张邈、张超兄弟,是当时酸枣会盟的主力,酸枣本就在陈留郡内。张邈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这两兄弟算是不得好死,而且家人都被杀了,后代也没有相关记载。

兖州刺史刘岱,在董卓迁往长安之后,因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最终刘岱杀了桥瑁,改任王肱为东郡太守。可以说正是刘岱杀桥瑁,拉开了各路诸侯混战的序幕,从此大家撕破脸皮开始兼并混战。桥瑁被杀挺冤的,不过刘岱也没能蹦跶几天,公元192年青州黄巾进犯,刘岱带兵迎击,结果被黄巾阵斩,也算应了当时盟誓的誓言。刘岱一死,陈宫、鲍信等人迎曹操为兖州牧,抵挡黄巾军。

袁遗的存在感不强,他是袁绍的从兄,讨董结束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扬州刺史陈温死。袁术率军占了九江,自领扬州,当时袁绍、袁术兄弟不合,袁绍派袁遗领扬州,袁术派兵击破之。袁遗逃到沛国,最终被乱兵所杀,也没有落得好下场。

酸枣会盟之时,各路诸侯气势汹汹,但是因为惧怕董卓,居然没人敢主持会盟,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臧洪是一心想要进击董卓,匡扶汉室的,所以主持了盟誓。由于各怀鬼胎,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等参与盟誓的诸侯们没有出兵进攻董卓,最后却一个一个死于盟友之手,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有几个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文帝

    从历史上众多公主的命运来看,皇家的公主们几乎都是父亲或者兄弟用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工具。就连后来的平阳公主也不能免俗地嫁给卫青,成为汉武帝在卫青身边安放的一双眼睛。而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的夫婿选择就很有意思了。本来,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文帝和窦漪房所生的第一个女儿,窦漪房被立为皇后,

  • 郦食其一生为刘邦出过哪些谋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郦食其

    说到出馊主意,郦食其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出馊主意的“专家”。他曾两次给刘邦出主意,但是这两次主意都被认为是馊主意,没有得到实施。而他本人也因为自己出的主意被害死了。他第一次出的主意,是在荥阳之战的时候。当时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又截断了刘邦的粮道。刘邦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十分焦

  • 三国时期司马氏家族都有哪些长寿之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寿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纷乱割据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大剧。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一时英雄人物,但是终结三国乱世的却是司马氏。有人说,司马家族的崛起主要靠着司马懿的长寿,司马懿活了73岁,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人,其实司马家族长寿的不止司马懿一个人!司马儁,85岁(113年-19

  • 三国志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是怎么评价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概要历史跨度《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也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六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

  •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提到魏晋风流,竹林七贤是一定要说的。竹林七贤是一个有故事的群体,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

  • 刘邦的托孤大臣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刘邦临终前的托孤特别有意思。当时他把吕后找去,安排身后之事。吕后问他,萧丞相年纪也大了,如果萧丞相百年之后,谁来当宰相啊?刘邦说,曹参可以当宰相。吕后又问,曹参百年后,由谁来当宰相呢?刘邦说,王陵。刘邦想了想又说,王陵性格太直,可以让陈平和他搭档,共同当宰相。除了陈平以外,刘邦又提了一个人,就是周

  • 寒石散是什么 寒石散的功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寒石散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源于秦代而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现今流传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简介《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论,写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由来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是绑架天子号令天下诸侯。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挟天子”的说法最早出自《左传·鲁僖公四年》。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以诸侯之师攻打蔡国,蔡国战败,于是齐国就攻打楚国,楚成王就遣使对齐师说:&ldquo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又称邺中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位文学家的合称。简介“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

  • “游仙诗”的历史由来 游仙诗的格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游仙诗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简介广义的游仙诗,包括《楚辞》等辞赋。游仙诗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楚辞发展游仙诗历史可分三期:《楚辞》时期,由战国至东汉,以屈原为中心,主要体裁是赋;五言诗时期,由魏晋到盛唐,以曹植、阮籍、郭璞为中心,主要体裁是七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