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是怎么来的

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37 更新时间:2024/1/24 14:35:55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有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这便是关羽这个“汉寿亭侯”爵位的由来。那么,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是指“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呢?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到底是指“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

关于“汉寿亭侯”该如何理解,自古以来民间和文人普遍认为应该称之为“汉之寿亭侯”,也就是说“汉”指代的是汉朝,“寿亭侯”才是关羽的爵位。

例如《关帝志》中便记载,宋朝绍兴年间,洞庭湖的一位渔夫曾经捞到过一枚印章,上书“寿亭侯印”,被当做关羽遗物供奉于荆门关庙内。南宋洪迈的《容斋四笔》也有类似记载,称从土中挖出一枚大印,上有铭文“汉建安二十年 寿亭侯印”,且表明光是这枚“寿亭侯印”上的大环的直径就达到了四寸,比一般的亭侯印要大好几倍。

而在元杂剧《寿亭侯怒斩关平》、《寿亭侯五关六将》,关汉卿的《关大王单刀赴会》,明弘治版的《大明会典》,清朝宋牧仲的《筠廊偶笔》等元明清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大多将关羽直接称为“寿亭侯”。

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更是直接指明,当时曹操送关羽“寿亭侯印”而被关羽拒绝,非要曹操在前面加一个“汉”字才肯接受。

似乎一直以来,古人都认为“汉寿亭侯”中的“汉”字指的是朝代名,而“寿亭侯”才是关羽的爵位封号。

但清朝的毛宗岗在修订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却明确指出,“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有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

“汉寿之亭侯”无疑要比“汉之寿亭侯”更加准确一些

在了解了汉朝的封爵制度之后,我认为“汉寿之亭侯”无疑要比“汉之寿亭侯”更加准确一些。

商鞅变法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制度(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后,秦汉两朝均对此进行了沿用,汉朝只是增设了王爵。

在这种爵位制度中,侯爵共分两类,即关内侯和彻侯(后改为列侯),其中关内侯只有封号而无封地,彻侯却是有封地(食邑)的。而彻侯又分三等,分别是食邑为一县或数县的县侯,食邑为一乡或数乡的乡侯和食邑为一亭或数亭的亭侯。

曹仁的安平亭侯便是“地名+爵位等级”

而三国时期,基本沿用了汉朝的爵位制度,虽然由于天下大乱,此时的列侯和关内侯都没有了封地,但在爵位封号上还是有着明显区分的,列侯的封号均为“地名+爵位等级”,而不会在地名 前再加朝代名。例如曹嵩的费亭侯、刘备的宜城亭侯、曹仁的安平亭侯、赵云的永昌亭侯等等,这里的费、宜城、安平、永昌都是地名,地名之前均无朝代名。

由此可见,关羽的“汉寿亭侯”应该指的就是“汉寿之亭侯”。而根据《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的记载,三国时期一共出现了两个被称为“汉寿”的地名,一个是今天湖南省北部的汉寿县,西汉时称“索县”,东汉时改为“汉寿县”,三国时则改为“吴寿县”。另一个则在今天四川广元西南,秦惠文王时秦国兼并苴国建“葭萌县”,三国时蜀汉改“葭萌县”为“汉寿县”。

因关羽受封时蜀汉尚未建立,所以关羽“汉寿亭侯”中的“汉寿”指的应该是今天湖南省北部的汉寿县。至于有人说关羽的封号指的可能是“汉朝寿地的亭侯”,这个显然不大可能,如果没记错,古代根本没有单独称“寿”的地方,我们说的“寿地”一般指的是古代的“寿春”(今寿县),那么关羽的封号便应该是“汉寿春亭侯”。

综上所述,我认为关于“汉寿亭侯”的解释,“汉寿之亭侯”无疑要比“汉之寿亭侯”更加准确一些。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是夏侯姓氏的名将都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魏,夏侯姓氏,夏侯,姓氏,名将,都是,哪些,魏国,2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

  • 太平天国到底封了多少王爵?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天国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权,有的大一统,有的割据一方,这些政权,都无一例外会公开自己的爵位系统,从而让各级官员将领有一个上升的渠道和空间。这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太平天国就有些奇怪了,几乎所有的爵位都是“王”,就连九五之尊的洪秀全,实际上就是皇帝,依然还是叫&l

  • 明朝初年的“榜文”的历史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榜文

    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之中,如果统治者想要将信息传达给百姓,榜文就是其中最为简便的方法,在历朝历代榜文的内容和发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到了明代的时候,榜文逐渐成为了官方的发布信息的工具,往往包含了国家的政治方针等等。榜文的发展历史在汉代的时候是一种以布告的方式出现的,到了魏晋时期的时候百姓也可以发布榜文,

  • 在古代杀伤力足够大的冷兵器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杀伤力,足够,大的,冷兵器,都有,哪些,冷兵器,时代

    在冷兵器时代,古战场上收割敌人性命保全自己性命的武器,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兵器谱上有十八般兵刃,其排名顺序是一刀二枪三剑四戟五斧六钺七钩八叉,但是要按杀伤力排名,刀剑可能都进不去前三名,古代大将发誓“死于刀剑之下”,其实就是一个牙疼咒:除了被生擒后斩首,很少有大将在战场上死于

  • 三国都有哪些封侯的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封侯

    三国时期对于功臣的封爵制度仍然沿用汉朝制度,也即采用二爵制,就是只有王爵、侯爵两级。同时,因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非刘氏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规定,所以,不是皇帝宗室的功臣,几乎是无法染指王爵的,也即侯爵就是这些文臣武将的最高荣誉了。当然,对于三国时期文臣武将获得的侯爵

  • 孔门七十二贤都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门七十二贤

    孔丘孔仲尼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共收了多少门徒?门徒中又有多少成为知名的贤者,至今仍在探索。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是,同样,在《史记·

  • 中国古代“五礼”是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礼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也大多尊道重礼,儒家孔子便对礼极为推崇,后世王朝不断强化让礼制变得极其庞杂。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就内在精神来说,其核心则为宗法观念。礼分五类达一说法,最早源于《周礼》一书,后来为历代礼学家所沿用。五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

  • “台湾”名称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台湾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已经存在关于台湾的记载,但当时并非称为台湾。沈莹《临海水土志》和《三国志吴志》将台湾称为“夷州”,《禹贡》中的“岛夷”、《汉书》、《后汉书》中的“东夷”等都是指今天的台湾。《隋书流求传》称台湾为&ldquo

  • 曹魏五子良将分别有哪些战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五子良将

    三国时期,天下人才辈出,在《三国演义》中,蜀汉有著名的五虎上将,在《三国志》中,陈寿将曹操麾下的五位战功卓越的将领放在一个列传中记载,称其为“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曹操在行

  • 清朝“八爷党”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因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原因,长期的夺嫡风波几乎耗尽了本就不深的兄弟情义,雍正继位之后,对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中大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