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新中国成立选首都时有哪些城市入选了?最终为何选在北京?

新中国成立选首都时有哪些城市入选了?最终为何选在北京?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58 更新时间:2024/1/24 7:12:45

自古以来,但凡是新政权的创立,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国家的首都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选择首都这件事自然是首要的事情。选首都自古以来都是国之大事,它需要小红粉考虑一个城市的人口、位置、地理、资源、交通、经济、地位、历史等等因素,综合考量优劣之势,才能最终选定。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共有11座城市进入候选,包括哈尔滨、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以及北平(北京),最终选定了北京。那么,为最终选定北京呢?这11座城市又各有哪些优劣?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11座候选城市的优劣势。

1、哈尔滨

优势:

其一、新中国成立前,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地区,交通发达、经济富裕、人口素质高、城市化率高,那时全国重工业几乎都在东北,东北也被誉为“共国长子”,经济基础雄厚。

其二、东北背靠苏联,有助于获得苏联援助,东北地区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朝鲜、蒙古、苏联3个同阵营国家环抱,南面是大海,从战略防守位置上来说,有绝佳的屏障。

劣势:

哈尔滨作为首都的优势很突出,但他的劣势同样突出。一来哈尔滨冬季太,战乱时期人和物资因避险需要能形成集聚,但和平时期就很难留住人,保住经济活动。

二来中国那么大,哈尔滨太靠北了,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来说,显然不利于统筹全国。另外,哈尔滨背靠苏联虽是优势,但福祸相依,正因为靠得太近,一旦双方关系出边变化,都城将置于险境。

2、西安、延安

优势:

西安和延安,由于同处陕西,地理位置接近,放到一起看。西安的优势是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化沉淀,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发生于此,有极大象征意义。而延安是抗战时期的中心,它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劣势:

西安和延安的劣势非明显,西安早已不是汉唐时期的长安,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早已经从西北转移。陕西环境和水资源压力都很大,无法再支撑起首都功能。

3、洛阳、开封

优势:

洛阳和开封都位于河南,和西安一样,洛阳和开封都是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中原人口众多、平原广袤,和平时期粮食供应可以保证。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洛阳和开封,地理位置相对居中,处于四方要道之地。

劣势:

当时的河南地区,太穷了,经济上太弱,无法形成辐射效应。中原地区虽平原广袤,是个大粮仓,但也意味着无险可守,一旦天下风云突变,位置劣势也会突显。

4、成都、重庆

优势:

虽然当时的成都和重庆还未解放,但也在首都的候选名单中。成都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自成一体,占据天堑险要,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而且四川盆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

劣势:

成都和重庆的优势,恰恰也是他们的劣势。四川盆地虽易守难攻,但却只适合作为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而不适合大一统国家的首都。因为别人想进去打你难,一旦外部有变,你也很容易被困死在盆地中出不来。

5、广州

优势:

广州当时也还未解放,但由于其是我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地区,又在近代占据着特殊地位,因而也被列入候选。珠三角经济富庶,且地处沿海,商品经济发达。

劣势:

广州的劣势和哈尔滨太像,都是位置,一个太靠北了,一个又太靠南了,不适合统筹全国。另外,地处沿海虽说容易做大经济,但国际一旦有变,也容易遭到威胁。

6、南京

优势:

南京也是古都,近代又做过民国的首都,从历史继承的地位来说,他有作为候选的优势。且南京地处长江,通江达海、虎踞龙盘,更是自古富庶、人文荟萃之地。

劣势:

虽然咱们不能迷信,但历史上南京作为都城的朝代,确实都比较短,因而能有更好的地方时,南京只能作为备选。

7、上海

优势:

近代以来,上海都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他还曾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地理位置绝佳,扼守长江口,港口贸易发达,且对外开放水平高。

劣势:

上海和广东一样,地处沿海,虽然能做大经济,但作为首都风险也大。纵观全世界各国大城市,几乎都在沿海,但各国首都,却少有地处沿海的,首都更多是承担行政职能,经济是其次。

8、北京

为啥最终定了北京呢?就是因为北京综合了上述10座城市的优势。首先他背靠蒙古、苏联等国,离得不算远,但也不近,若即若离的感觉最好。其次,北京扼守东北入中原咽喉,进可攻退可守,南下可直奔中原,东进可入关,背面群山环抱,俯瞰华北。

另外,北京虽然离海不远,但他毕竟不靠海,风险可控,而且北京面对的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渤海,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犹如两颗尖牙,扼守渤海通道。

北京同样是古都,他比西安、洛阳、开封更具优势的是,他是元明清三个连续朝代的古都,清末距1949年也仅相隔30年,不但拥有作为首都的文化沉淀,而且具有群众基础。可以说,北京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北京最终被选定为首都,是11座城市中最合适的。

标签: 北京

更多文章

  • 明清三大对联高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对联

    龙启瑞是清朝著名文学家、音韵学家,他也是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龙启瑞可以说是年少出名,从小就顶着“神童”的光环。那这次我们就准备给大家讲讲龙启瑞在对对联方面的天赋,其实古人对对联就有点像是我们今天的娱乐活动,只不过对对联给人的感觉更优雅一些。那古代饱读诗书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

  • 古代丁忧是什么意思 丁忧必须辞去官职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丁忧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在剧中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官员会主动辞官丁忧,那这里说的“丁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丁忧是一种封建时期的道德礼仪制度,是根据儒家学说得来。凡是在朝官员,如果家里的父母去世,就必须辞官回乡,然后替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就叫做丁忧。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行使

  • 山海经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海经

    按传统说法,《山海经》被认为是大禹亲眼目睹并讲述,伯益起名,上古时博物贤人夷坚所记录的。大禹在治水中,足迹遍布山海,“布土以定九州”后向臣下讲述了自已的见闻。大臣伯益(嬴姓始祖)把这些见闻起名为《山海经》,口口相传下来。那么,记录者夷坚是何来历?对此史料并无太多记载,只是在《

  •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下面就举例来说明几处:西北海外,赤水北岸的章尾山有神人,人面蛇身,通体红色,身长1000里,面正中有竖长的眼睛,闭眼就是黑夜、睁开眼就是白昼,不吃不睡不呼吸,能呼风唤雨,照耀到阴暗的地方,人称“烛龙”。有人称“苗民&rdq

  • 山海经有多少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复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制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百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度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

  • 山海经有哪些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山海经

    1、穷奇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山海经·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

  • 古琴的来源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琴

    琴,今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证的文字记载,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

  • 古代科举和现在高考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科举

    中国每年都会举行高考每年高考的人数也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现在接受的教育和思维多是以西方的为主,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进入一流大学,然后在自己选专业深研,这和中国古代的科举有很大的区别。科举制度最开始在隋唐时期被启用,在繁荣的大唐时期科举更是重中之重,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尤其&ldq

  •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本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来历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

  • 古代户口典籍:鱼鳞册的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鱼鳞册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历史发展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民国、解放初年,仍然有具册之举。宋楼钥《宝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