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

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2 更新时间:2024/1/22 1:57:53

说到古代的监察制度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监察制度顾名思义就是监督的机构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说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社会等级最严格的一个朝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那么,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明朝的发展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一,风骨嶙峋,激浊扬清,以天下为己任。汉末党锢以“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的玉碎之局收场,拉开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悲剧历史的序幕,但却阻止不了仁人志士追求光明的脚步。唐朝恢复谏议大夫后,不少谏臣从儒家精神中寻找了政治资源和精神支柱,以风骨相激励,援道统为指引,渐合而为清流,上谏皇帝,下参权臣,凝结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宋朝仁宗时,范仲淹因谏被贬,梅臣作《灵乌赋》以劝之,范仲淹仍答以《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成为古代谏议之论的最强音,其后以谏议大夫权参知政事,更是提出了“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著名命题;明朝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罪”反被屠戮,却有了跨越朝代的魅力,其人是清朝清流的精神偶像,就连其居松筠庵也成了清朝的翰林、御史、名流、士子集会议政之所。

其二,约束君权,挟制相权,规范权力运行。监察制度作为古代中国的一项制度发明,既代表了最高权力的延伸与自我完善,也起到了约束君权、挟制相权的作用。监察制度的正常化往往代表着王朝蒸蒸日上,反之亦然。唐太宗以人为镜,复谏议大夫,名臣明君,创立了“开元盛世”;而天宝之后,谏议之制为李林甫元载等权臣杯葛,忠言阻塞,于是唐王朝渐被宦官夺权,为藩镇包围,终于导致残唐五代的天下大乱。而明末庸君奸臣,御史清流为阉宦所荼毒,门户之祸,科道深陷党争,忠良散尽,内忧外患,终至倾覆。

其三,以卑临尊,巡狩四方,维系王朝统一。以卑临尊是秦皇法家之制,虽不合春秋之义等儒家学说(《礼记·大传》:不以卑临尊也),但汉家“霸王道杂之”,悉承秦制,虽有反复,毕竟发展成了历朝通例。明太祖朱元璋曾总结为“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而监察权作为中央权力的有效组成,汉朝以十三州设刺史,假印绶,察六条;明制十三道御史监察地方各省,巡按号“代天巡狩”,皆成为维系王朝统一、央地有序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四,明德慎刑,三司会审,制衡司法权力。从秦汉开始,重大疑难案件要交由三个重要的法司会审。由于官制变化,三法司的组成虽不同(汉朝为廷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唐朝为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明清为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但是监察从不缺席。这种司法权的分权制衡是中国古代“明德慎刑”司法观念的体现,可以有效避免因一司独断导致的冤假错案。

古代监察在制度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大意义。《古代监察史》(东方出版中心,2018.6)的作者刘社建并非历史专业出身,该书历时两年方始完成,正如作者所言个中甘苦自知。该书上起先秦下至清末,梳理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源流、脉络与发展,著述严谨,对于笔记小说等典故的采用曾做过认真考证,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并插入了大量的人物和典故,趣味性与可读性强,为读者提供了一窥古代监察制度流变的难得工具。

制度史的编纂是一件惠及学林的雅事。作者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竟以纪检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觉,将多年修炼的学术功底投入到“盛世修史”的名山事业中,不禁让笔者想起清朝状元洪钧在担任驻俄公使时借外国史料证补元史来。晚清风雨飘摇,洪钧因外交争端而术业不终;今日我们却国运日隆,国家监察委已然设立,躬逢其盛,是为作者古代监察制度研究之幸,也祝其研究工作蒸蒸日上。

标签: 监察制度

更多文章

  • 满清八旗是哪八旗 满清八旗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满清八旗

    八旗八旗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它起源于女真族人的狩猎组织,之后被努尔哈赤整顿编制,经过改善形成八旗制度。八旗制度让满洲军队更有战斗力,是清朝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使得清王朝走向灭亡,可以说有利有弊。那么,八旗分为哪八旗呢?它们代表家族、人物都是谁?满清八旗是哪八旗努尔哈赤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

  • 南洪北孔是谁 南洪北孔有哪些代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南洪北孔

    清朝初年,出现了两位著名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他们被称为“南洪北孔”,分别以《长生殿》和《桃花扇》闻名。孔尚任(1648-1718)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世孙,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继承了儒家的思想和学术,特别是懂得乐理,这为他后来写作《桃花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孔尚任曾经几次参

  • 古代的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

    我们总说“半斤八两”,用来表示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然而按照惯性思维,半斤是五两,与八两相差自然很多,怎么会差不多呢?实际上,在古代,一斤并非是十两,而是十六两,因此半斤八两就是一样的意思了。但是,为什么要将一斤定为十六两?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智慧?还有我们使用的筷子,为什么要定

  •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谱 夏朝历代帝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

  • 中国古代同性恋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同性恋

    我国的同性恋有持久前史,从帝王名士到布衣倡优,构成了古代我国一个含糊的人群调集。魏王与龙阳君,汉高祖与籍孺,毕沅与李桂官,汉武帝陈皇后与楚服,唐太宗儿子李承乾与称心……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同性恋故事简直太多了,还有几个出名的成语也出自于此。但是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这

  • 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隐士

    秦末汉初,农民起义、楚汉争霸,天下纷争不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有人出仕就有人入仕,那些身怀奇才的隐士也相当有吸引力。那么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都是谁呢?秦汉五大隐士是尉圣缭子、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夏黄公崔广,这五人隐居前都是好友。下面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秦末汉初五大隐士的相关

  • 中国共产党内部管理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始末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共产党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彭彬、何孔德、高虹 作揭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始末“第一军规”: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是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我军

  • 有哪些外国人参加了中国红军长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征

    央广网10月25日消息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都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还有加拿大人阿诺

  • 冷饮何时出现的 唐代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冷饮

    如今饮品店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夏季,冷饮绝对是解暑的最佳选择,一杯冷饮在手,心情都能随之变得清爽许多。现在冷饮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平常不过的东西,不过在古代又是否能那么方便呢?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

  • 古代亲王、藩王和郡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亲王

    在接触一些有关古代宫廷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几个词,亲王、藩王、郡王,这些王与皇帝不同,应当说都与皇帝有些关系,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对于他们却很难区分,毕竟一个时期只有一个皇帝,但是各种王爷却有很多。那么,这几种“王”都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应该怎么样才能区分他们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