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大学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是官职名称还是荣誉象征

古代大学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是官职名称还是荣誉象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4/1/3 13:33:35

古代“学士”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

“大学士”之称谓始于唐代,为官职名称。因很多时候大学士一职常常由宰相、尚书、侍郎或军机大臣兼领,所以此时的大学士,其荣誉的象征意义又高于其职务的实际意义。

唐代有修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管文学著作之官,常常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对学士中资历威望高者,授予大学士。明清两朝对大学士一职亦有设置。

唐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年),设置修文馆大学士,修文馆后更名为弘文馆、昭文馆。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757年),设置集贤院大学士。自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始,皆由宰相兼领。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43年),又曾设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唐德宗李适贞元四年(788年)撤销。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

宋朝初年,沿袭唐代制度,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增设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由卸任的前宰相担任,以示优待。

明朝初年,曾一度废黜丞相一职。后因工作量实在庞大,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为五品。若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后明成祖朱棣复原制。明成祖朱棣于文渊阁始设内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明仁宗朱高炽增设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近乎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取而代之由“南书房”作出决策,参与机务。但此时的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兼职,俗称“小军机”,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标签: 大学士

更多文章

  •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是是什么样的 具体官职是几品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学士

    我们在看一些讲明清朝时期故事的影视剧,经常会听到“大学士”这个词。关于其具体内容和官职等级,或许我们并不清楚,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比如和珅,虽然到今天他留给我们的是不好的感觉,是个大贪官,都是负面印象,但是他实际上也曾任大学士。在以往的朝代,大学士其实没啥地位和权势,到明清

  • 太子太保 太子太师 太子少傅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子太保

    古代所谓的“三公三孤”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以及少师,少傅,少保。这些官历史都极为久远,是仅有的从周朝保留到明清的官职。地位极为尊崇。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

  • 太子太保出现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古代不

  •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

  • 清朝时期一个县需要多少衙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衙役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衙门的文章,欢迎阅读哦~2004年的杂志《广东档案》里,曾刊载过一份特殊的“工资表”:清朝道光年间的开建县的县衙“俸银”。在这份“工资表”里,作为县衙“大老爷”的知县,每年

  • 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负责什么职务?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谁的权力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骠骑将军

    我们都知道,将军这种称呼,是专门针对武将的,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文臣被封将军称号,那也是因为他们在特殊时期有特殊功业,或者是一种虚职荣耀。最早在周朝,是没有将军这种称号的,真正出现将军的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朝的将军大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个

  • 汉朝的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比骠骑将军出现的要早,但是地位要低。在汉朝的官制中,有“三公九卿”三公者“西汉末至东汉初期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比如曹操就是汉臣,人称“曹司空”,位列三公。后拜丞相,

  • 明朝开国淮西二十四将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

    1354年,身在濠州红巾军阵营中的朱元璋,对内部各派系的争权夺利深恶痛绝,于是在自己所招募的新兵当中挑选出24人,作为自己的心腹,奔赴定远作战,这被视为朱元璋独立起兵的开始。跟随他的24人最终都当上了将军,绝大部分活到了明帝国的建立,各自因战功拜官封爵,风光无限。然而个人最终的命运却并不相同,仅有一

  • 历史上当过庶吉士官职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庶吉士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进程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

  • 临朝称制是什么意思?临朝称制出现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临朝称制

    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期的吕后所开辟,可人们一般比较熟悉的女主统治方式应该是清朝末年慈禧的垂帘听政,二者在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古代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