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学士和大学士是什么样的官职

学士和大学士是什么样的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17 9:22:34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学士、大学士是怎样的官职?下面跟大家讲讲翰林院中大学士是一个怎样的官职,下面小编将和大家聊聊。

学士之称,西周指在学的贵族子弟。《周礼·春官·乐师)):召诏及彻,人、学者。帅学士而歌彻。”《庄子·盗蹈》:战国、秦、汉时期,指一般的文“摇行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浇幸于封侯富贵者也。”三国以后,政府征用一些有才能的学者,在藏书之所从事典籍校勘和编纂、撰述之类的工作,学士逐渐变为特定的官称。如蜀国的许慈、胡潜并为学士,典掌旧文;南朝梁秘书省有撰史学士,又有寿光殿学士、士林学士;陈有西省学士;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北周有麟趾殿学士等。

唐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府招揽文学之士,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号十八学士。门下省的弘文馆,中书省的集贤殿书院,东宫的崇文馆,皆置学士。唐制,五品以上称学士,六品以下称直学士。中宗时,于修文馆(即弘文馆)置大学士,为大学士设置之始。集贤殿书院育学士、直学士,又有侍读学士,肃宗时,增置大学士。玄宗时,华玄馆亦置学士、直学士、大学士,在正式机构之外,待沼之所亦有名儒学士,初无名号,高宗时始有“北门学士”之称。玄宗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为之,掌管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接着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救。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宪宗时又置“学士承旨”,为学士食一领,此为翰林学士设置之始。翰林学士比弘文、集贤学士更受先信,礼遇益亲。

宋代翰林学士院为正式官署,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员,掌管制、浩、诏、令撰述之水。又有翰林侍读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掌讲论经史。宋初沿唐制,设昭文馆(即唐弘文馆)大学士和集贤殿大学士,皆宰相兼领。元丰饮制后,昭文、集贤都并入秘书省。宋代还设置许多殿阁学士,无具体职掌,作为优崇义臣的一种荣誉称号,惟出入侍从各顾问而巳。观文、资政两殿乡;学士,多授予前任宰相。观文殿学士,多授予前任执政。端明殿学士,元丰以前授予学士久任者,元丰以后,授予前任或现任执政。龙图阎、天章阁、宝文阁等,都是收藏某皇帝御书、御制义集及典籍、图书、宝瑞之物,皆找学士、直学士、待制等,授子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及翰林学士补外任者。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曾任夭章阁待制。

辽时南难官有翰季仁院,在翰林郊杜牙、南面林牙之下,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职。另有宣政殿、观书段、昭文馆、崇文馆,乾文阎等学士。元代置翰林兼匡史院与蒙古翰林院,皆有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等员。而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皆置大学士,集贤院掌提训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等率。奎章阁学士仁宣进经史之书,考帝工之治。奎章阁学士院在大学士之下,有侍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等。

明朝月翰林院为外廷机构,内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学士掌制浩、史册、文翰之事,但机密诏令已不归其起草。明、祖废压相,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之顾问。成祖即位,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以后,内阁职位渐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章奏,官品虽低,实握宰相之权。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首挨,主持内阁大政。张居正就做过万历时的首辅。

清代以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选任。其下有f寺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的品级比明朝大为提高,从正五品提到正一品,但职任反不重要,因其实权转移到军机大臣手中。不过,大学士仍为文臣的最高荣典。担任军机大臣的。共为曹的必井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为大学士的副职。

标签: 大学士

更多文章

  • 古代大学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是官职名称还是荣誉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学士

    古代“学士”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大学士”之称谓始于唐代,为官职名称。因很多时候大学

  •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是是什么样的 具体官职是几品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学士

    我们在看一些讲明清朝时期故事的影视剧,经常会听到“大学士”这个词。关于其具体内容和官职等级,或许我们并不清楚,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比如和珅,虽然到今天他留给我们的是不好的感觉,是个大贪官,都是负面印象,但是他实际上也曾任大学士。在以往的朝代,大学士其实没啥地位和权势,到明清

  • 太子太保 太子太师 太子少傅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子太保

    古代所谓的“三公三孤”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以及少师,少傅,少保。这些官历史都极为久远,是仅有的从周朝保留到明清的官职。地位极为尊崇。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

  • 太子太保出现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古代不

  •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

  • 清朝时期一个县需要多少衙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衙役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衙门的文章,欢迎阅读哦~2004年的杂志《广东档案》里,曾刊载过一份特殊的“工资表”:清朝道光年间的开建县的县衙“俸银”。在这份“工资表”里,作为县衙“大老爷”的知县,每年

  • 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负责什么职务?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谁的权力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骠骑将军

    我们都知道,将军这种称呼,是专门针对武将的,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文臣被封将军称号,那也是因为他们在特殊时期有特殊功业,或者是一种虚职荣耀。最早在周朝,是没有将军这种称号的,真正出现将军的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朝的将军大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个

  • 汉朝的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比骠骑将军出现的要早,但是地位要低。在汉朝的官制中,有“三公九卿”三公者“西汉末至东汉初期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比如曹操就是汉臣,人称“曹司空”,位列三公。后拜丞相,

  • 明朝开国淮西二十四将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

    1354年,身在濠州红巾军阵营中的朱元璋,对内部各派系的争权夺利深恶痛绝,于是在自己所招募的新兵当中挑选出24人,作为自己的心腹,奔赴定远作战,这被视为朱元璋独立起兵的开始。跟随他的24人最终都当上了将军,绝大部分活到了明帝国的建立,各自因战功拜官封爵,风光无限。然而个人最终的命运却并不相同,仅有一

  • 历史上当过庶吉士官职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庶吉士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进程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