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竹书纪年》毁三观是谁说的?《竹书纪年》有两本是怎么回事?

《竹书纪年》毁三观是谁说的?《竹书纪年》有两本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3/12/29 3:38:41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竹书纪年》毁三观是谁说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最近小编一直在关注这个《竹书纪年》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本在有的人嘴巴里面变成了毁三观了,经常性看到有人在说这个《竹书纪年》毁三观,小编就真的想知道了,这个《竹书纪年》到底怎么毁三观了,还有这个《竹书纪年》毁三观到底是谁说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盛传是出自《古本竹书纪年》的,网上经常以#竹书纪年毁三观#的标题出现,共有9大点:

1、舜囚禁,最后把尧杀死,夺取帝位;

2、舜大肆消灭尧的死党,将其称为四凶,其中包括禹的父亲;

3、禹据夏地抗舜,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死在苍梧;

4、禹死,即位,益密谋夺位,结果被启杀掉;

5、伊尹篡权夺位,后被商王太甲复位诛杀;

6、商王文丁杀周文王父季历;

7、共和元年。不是周公、召公联合执政,而是诸侯国共国伯和代周天子执政,而称“共和行政”。

8、周文王被纣王拘押,不是因为崇侯虎进了谗言,而是周文王与纣王发生军事冲突,败而受俘;

9、周武王乘纣王主力东征东夷,进而偷袭商都

对唔住:上面9大“震精!”,《古本竹书纪年》里1个都没有!

啊不~抱歉,其实还是有1个的就1个,不多不少。那就是“伊尹篡权夺位,后被商王太甲复位诛杀”。

现在99%的网友都认定《古本竹书纪年》彻底颠覆了我国的传统史观,尤其是儒家的“禅让”典故,然后,很遗憾,你们所看到的这些“震精!”记录,除了伊尹篡权那个,其它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再说3遍: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好像还不够,那我再加多10遍!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毁三观”只有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

不信?好,那你就来看看:

一、《竹书纪年》有两本

1、第一本,就是俗称的《汲冢纪年》,也就是晋太康二年在河南卫辉市出土的那份,据传是战国魏国史国所写的纪年体。

这本,经“五胡乱华”后已经完全亡佚永远的消失了。

2、《今本竹书纪年》

《今本》有点复杂,因为严格来讲,其实它有两个版本。

一本是宋代后出现的,但后来又再次佚失。而我们今天的《今本》,是清代文人陈广仓、王静安等文人编撰过的。

再说3遍:

《今本竹书纪年》是清代文人陈广仓、王静安等文人编撰过的。

《今本竹书纪年》是清代文人陈广仓、王静安等文人编撰过的。

《今本竹书纪年》是清代文人陈广仓、王静安等文人编撰过的。

这本书是公认的伪史。

目前最为可信的,只有《竹书纪年3.0》:

亦经王国维与朱右曾两位清末民初大学者,比对北宋以前的史书记载的《古本》段落,重修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注意了,又再说3遍!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不够,再来10连发!不怕编辑说我灌水,因为我后面有大量干货: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只有王朱两人重新缉录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才是正史!!!

记住了:自王朱两人之后,又出版过多本《古本》,只要是取材来自他两人的,才可信。其它一律定义为《今本》。

二、《今本竹书纪年》引发的谣言

1、《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帝尧陶唐氏》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这9个字的前面还有6个字:“作者注:《竹书》云......”

啥意思呢?????

作者此处的“《竹书》”,是指《古本》,所谓”云“,明摆就是说连作者本人都不敢确定,他是听不知道谁说,《古本》是这样写的,而不是说他是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

《今本》作者的这种表述其实也并无不妥,亦非新鲜事,因为早在战国时荀子韩非子就这样怀疑过”禅让“,《今本》的作者只不过是重弹了荀韩的“老调”而已,但这并不等于他是在盖棺定论“网上流传的言论,实为掐头藏尾、断章取义”!

2、大禹据夏地以抗舜???

其二,网络云出自《古本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有“大禹据夏地以抗舜“,《古本》是没有的,《古本》的《尧典禹》之篇章记载和《尚书》《史记》完全一致,都是赞美溢美之辞,并且明确他们之间就是通过禅让来交换政权的。

也就是说“大禹抗舜”就是典型的“历史发明”!

三、伊尹到底有没有篡位??

这一件事,《古本》是有的,如图:

注意上图中的“约按:此文与前后不类,盖后世所益”。

这段话是王国维或朱右曾备注的,写得清清楚楚,两位大师的意思是:伊尹是脱离昏君太甲自立,但由于今人读不通,遂误以为伊尹篡权夺位。而后面的“王(即太康)潜出自桐,杀伊尹”,两位大师则认定完完全全是后世加进去的。

事实上,《今本竹书纪年》正是大量的引用了自汉代以降、到明清止,历代各家解读过《古本竹书纪年》的大量书类,所以存在大量的错误和混乱:

比如上面提到的“《竹书》云‘昔尧德衰……”这句话最早是出自唐代《括地志》。《今本》作者的原话是:

“《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句话的大白话直译是:

“《括地志》这本书说《(古本)竹书》上面写了舜囚禁了尧帝,同时又囚禁了他儿子丹朱,还不准人家父子相见”。

看懂了吗?这就是典型的二手谣言传播!

还有更荒唐的是,所谓“舜放尧于平阳”,是出自一本叫《汲冢琐语》的书,这本书非常特别。为什么?

因为,它是与西晋的《汲冢纪年》一起出土的书,然而,很遗憾的是,作为出土《汲冢书》第一手研究者的西晋学者束皙却说这本书是:

“《汲冢琐语》十一篇,(乃)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晋书·束皙传》

这书里面记载的就是卜梦、解梦、预言、怪异、遥知等光怪陆离的鬼怪之事。

10连发:

《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汲冢琐语》从头到尾都不是史书!!!

四、那伊尹到底有没有篡位??儒家有没有吹牛???

虽然王国维与朱右曾两位大家已经判定“伊尹篡位”是“后世所益”,但肯定还会有人说“他俩凭什么肯定了”???

对吧??

好,那就让出土史料来证明,看看他俩到底对不对:

如卜辞图片1:“伊”即指伊尹。“宀”+一个“方”字再+一个“正”字底,是“配享”的意思。此卜辞的意思是说祭祀的人们认为伊尹已经享受到了祭品。

如卜辞图2:也是同样指伊尹已经享受到了祭品。

与商朝开国皇帝和商朝的先祖,商先王“上甲”同样配享:你说伊尹篡位???

除了这两条卜辞职外,另外还有9条祭祀伊尹的,就让你们一次看个够!

“四牢”即四头牛,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相当相当滴“壕”了!

标签: 竹书纪年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为什么要扛旗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仗

    古代打仗因为没有即时通讯系统,所以只能靠军旗还有击鼓的方式向士兵们传达指令。那在古代战场,各个不同的军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甚至几万的士兵能战胜兵力强于自己数倍的敌人,例如官渡之战、还有赤壁之战等。主要原因就和将领在战场上,对士兵的临时指挥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这要

  • 清朝的“九门提督”的职责是什么?“九门提督”退休之后有多少退休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九门提督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九门提督”退休之后有多少退休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官员的退休金和退休福利是与其任职时的地位和职权息息相关的。九门提督始设立于康熙年间,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代的驻京武官的官名,品级为从一品,主要管理都城附近驻扎的满汉蒙八旗步

  • 朱瞻基的《三鼠图》画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瞻基

    朱瞻基的《三鼠图》画了什么?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瞻基(13991435年),即明代宣德皇帝。自号长春真人,明仁宗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5位皇帝。其在位十年(14261435年),庙号

  • 古代屏风是用来干嘛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屏风

    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种十分常见的家具,古人家中几乎都会摆放屏风。据说屏风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也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名字就能得知,屏风早期就是用来挡风的,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屏风又有了美化、协调、分隔等作用。如果挑选适当,往往能和家中其他家具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

  • 五谷丰登的五谷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意思是粮食有好的收成。不过你知道这里说的“五谷”指的是哪五谷吗?实际上五谷在古代还不止一个说法,一般被认为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把稻换成了麻,因为早期稻主要产自南方,北方种稻很少。可以说五谷孕育出了人类文明,我们跟五谷在这千年时间内

  • 中国古代的官场有哪些礼仪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官场

    在古代流传着一种叫做“十恶不赦”的说法,其中“十恶”里就提到了一条叫做“大不敬”的罪名,此罪名听起来名头倒是不小,但是实际上这个罪名最开始指的就是官员们在官场上礼仪不够周全。在《红楼梦》里面,描述了一个混世人精卜世仁,当其侄孙问

  • 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人礼

    《天圣令》可以看出许多条文在唐令和宋令中发生了变化。例如,宋令将冠假(因举行冠礼而给予官员的休假)放在“右令不行”的附抄唐令部分。这表明,宋代已经取消了冠假。这种变化与冠礼实行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冠礼作为成人之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仪礼.士冠礼》篇详细记载了士

  • 汉朝的“河西四郡”是指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西四郡

    所谓“河西四郡”主要是指汉朝在今天甘肃境内设置的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和敦煌郡。秦亡后,汉朝一方面注重开拓疆域;另一方面又非常强调各民族的统一,随之,甘肃也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河西四郡西汉初年,河西走廊一直是由匈奴占据,战事频繁,成为汉朝心腹大患。为此,汉武帝极力主张联合西域

  • 盘点历史上三位被誉万里长城的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里长城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檀道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檀道济檀道济是史上第一个自比长城的名将,他早年随刘裕参加北伐后秦和北魏等战争,屡建功绩,名震一时,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到宋文帝时,他已是仅存于世的北府军名将,声威远播,又掌握重兵,朝廷对之甚为猜忌。后来被骗入朝,将其枉杀,朝野为之叹惜。檀道济

  • 文官武将是怎么分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官

    文武分离是国家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文官武将分开,是指有了专职军将,文官不再率兵作战,这在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文官武将究竟何时分开?人们尚存不同见解。从《史记》等古籍看,西周继承了夏商体制,虽分别设立了各种文官、武职,但卿、大夫既执掌政务,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马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