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夜晚娶亲的习俗怎么来的 原来与民间故事相关

夜晚娶亲的习俗怎么来的 原来与民间故事相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08 更新时间:2023/12/25 18:38:06

嫁娶是一件热闹的大好事,婚嫁看中日子和时间,各地不同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夜晚娶亲的习俗被不少人疑惑,为大好事却在晚上进行,有点偷偷摸摸的意思,原来这是源于民间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户姓的人家,男人在朝里做官,家中有妻子氏和两个儿子,不幸大儿子婚后不久因疾去世。一家人悲痛之,不免对小儿子更多了几分溺爱。偏这小儿子虽然只有七八岁,却自小顽劣异,本就娇惯得厉害,如今更是在家中无法无天起来。

王大人给他请了几个教书先生,但因为这位王二公子调皮顽劣,先生们都是来时信心十足,去时狼狈不堪,短则三两月,长也不过半年,更有甚者只教了一两天就因不堪忍受这王家二公子的淘气,拂袖而去。

王二公子不可调教的名气在当地流传开来。一天,一位南方来的老学究从此路过,听说此事,就自告奋勇来当王二公子的先生,并保证说不出三天,他就能把这位骜不驯的公子调教得彬彬有礼。王大人一听自然喜上眉梢,好酒好菜地招待一番,并吩咐下人把老学究的寝室打扫整洁,好让先生安心教学和居住。

老学究上课,这第一二天倒还相安无事,没想到在第三天上,却出了件事,让这位老学究尝到了王二公子的厉害。这天早上,老学究正在教王二公子还有另外几个近亲九族的学生读《三字经》,他在前面抑扬顿挫地读着,学生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念着,老学究眯缝着眼读得入迷的时候,却不知这王二公子把书本支在桌子上,人已悄悄溜了出去。

下午上课时,只见老学究气得胡子直打战,原来不知道是哪个顽皮的学生竟然在他的床上屙了一泡屎,不止如此,还在床上留了一张小纸条。

老学究知道搞恶作剧的人定然在这几个学生之中,就让学生们挨个站起来拿着纸条指认笔迹,结果被点到的学生看了字条,都摇头说不知是谁写的。当点到王二公子时,王二公子说道:“先生,俺脑子笨,不认识几个字,你帮俺念念吧!”这位老学究不知是套,就读了起来:“这屎是俺屙的!”

老学究刚一念完,王二公子就跳到桌子上大骂道:“你是什么狗屁先生!既然承认是自己屙的,还让我们对证个鸟,这样的先生,还配教我们?赶紧卷铺盖滚蛋吧!”这位老学究一听,又羞又怒,只憋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下王二公子的名气就更大了。

一天,王大人回家对妻子李氏说,再过几天就是当今皇太后的四十寿辰了,宫里的大臣们正在绞尽脑汁给太后筹备生日礼物,想以此得到太后的恩宠,就连外国驻京的使臣们也在积极筹备,到时场面肯定非常隆重。

王二公子一听,就嚷着到太后生日那天也要去见见世面。王大人知道,这上朝面见太后,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他作为朝廷官员,倒是没什么,可是这王二公子是个五六岁的小孩子,那可就不行了。王二公子一听说父亲不让他去,就立马躺倒在地打起滚来,母亲李氏看着心疼,就劝王大人能不能想想办法。王大人也想让儿子见见世面,就答应了。

太后寿诞这天很快就到了,大臣们一大早就来到大殿上太后贺寿,王大人也在其中。可是正当他跟着其他人向太后行跪拜礼时,没想到藏在他棉袍下的王二一下子从里面滚了出来,一直滚到太后的面前,太后当时没注意,以为是自己的年幼的皇儿呢,赶忙说道:“我儿摔坏了没有?”

这王二公子虽然调皮顽劣,但脑子却也机灵,见太后这么问他,赶紧回到:“谢太后,儿没有摔着!”

太后一听声音不对,仔细一看,是个陌生的小孩,忙问这是谁家的小孩,这时王大人赶紧上前叩头请罪,说自己的小儿王二从小就听说当今太后最是仁爱慈祥,今天是特意来给太后添福添寿来了。太后一听王大人这么一番奉承,再加上已经说出的话不能收回,就当场认王二公子为义子了。

这王二公子一下子成了当今太后的义子,也就是皇上的干兄弟,简直是一步登天。回到家后,他当然谁也不放在眼里了,别人见到他也都远远地躲着走。

王二公子长大以后,更是任性胡为,他在家盖了座五层楼,站在楼上极目眺望,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他的地盘。就连当地官府也都巴结他。

王二公子虽然家有三妻四妾,可还是美中不足,天天寻花问柳,不干正事。这天他与一帮哥们儿在街上游荡,正好从对面过来一支娶亲的队伍,这时只见轿里的新娘偷偷掀帘朝外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没把王二公子的魂给看丢了。结果新娘子在半途就被王二的手下给弄走了。那家娶亲的人家,面对这么一个混世魔王,只好自认倒霉。

后来这里的人娶亲,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就在夜里偷偷迎娶新娘。

话说王二公子有个侄女,名叫淑惠,是他死去大哥的女儿,长得貌若天仙。如今淑惠已经十八岁了,自己相中了一个书生,他嫂子也挺满意,就订了婚。可是正准备结婚时,王二却突然看上了自己的侄女,一定要把自己的侄女娶过来,这一下他嫂子就哭哭啼啼地找婆婆李氏做主。如今李氏已经很少管王二公子了,王二公子也早已不把他母亲放在眼里,可是如今这小子要把自己的侄女娶作小妾,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她是无论如何不能坐视不管的。

后来李氏假装让淑惠答应王二公子,自己亲自给王二公子准备婚事。王二公子没想到事情竟会这么顺利,心里乐开了花。

洞房花烛夜,王二公子喝得醉醺醺地来到新房里,他揭开盖头一看,却惊讶地发现“新娘”并不是自己如花似玉的侄女,而是母亲李氏,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根竹签结果了他的性命。

王二公子虽然死了,但夜里娶亲的习俗却一直延续下来。

标签: 夜晚娶亲

更多文章

  • 古人七夕节都在做什么 活动比现在丰富多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七夕节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又名乞巧节,有文字记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那么古人七夕节都会做什么呢?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

  • 古人七夕节都送什么呢 可惜今日都不再流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七夕节

    七夕节如今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意义,成为情人最重要的节日,而古人对七夕的重视也不亚于今日,无论皇宫还是民间,乞巧活动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区也各有趣味。而如果是送礼物的话,古人又会送什么的。1、送簪子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

  • 七夕与乞巧有什么关系?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七夕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即将来临,很多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氛围,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网络中,到处都是各种广告,令很多还是单身的朋友直呼虐狗。只不过,这种时候,如果放在古代,那可就完完全全是见不着的,古人过的七夕,与我们现在过的七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究竟有些什么差别?古人过七夕有哪些习俗呢?七夕节,又被

  • 古人七夕送什么礼物?古代人有哪些七夕礼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夕

    七夕将至,很多人都将这个女子们之间的盛会看作是传统的情人节,虽然有失本源,但是也算是不无道理,毕竟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在那里。古人过七夕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祈求心灵手巧,姻缘反而是其次,但也有很多适合作为定情信物的东西。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古人有些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你想要过一个古典气息的七夕,不妨一起

  • 先人后己什么意思?先人后己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先人后己

    先人后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先考虑别人再想到自己,跟舍己为人的意思差不多。不过就目前来看,先人后己这个成语的使用率并不算很高,有些太偏冷门。那这次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成语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来帮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它,而且先人后己的意思也不能理解,通过字面上就可以很好的解读出来。所以大家平时有机

  • 为何内地多信奉观音菩萨而西藏信奉佛祖呢 这种差别如何导致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观音菩萨

    信奉神灵是多数中国人都坚持的事,不过不同地区,对于所供奉的神灵还是存在不小的区别,内地多供奉观音菩萨而印度尼泊尔及西藏地区首先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我想这首先是传播的途径不同所致。内地的佛教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引进的,也就是说,是进口的。这就难免要有一个国产化、本土化的过程,而佛

  • 诸葛亮发明的八卦阵有什么用?八卦阵是真实存在的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八卦阵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有众多发明,其中八卦阵是最让我们好奇的。诸葛亮当时是一位有学识的读书人,就像如今的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玩起玄学也难免让人感到有些不靠谱。八卦阵是诸葛亮用来打仗专门发明的阵法,但是在实战中真的可以得以运用么?八卦阵的确是存在的东西,而且还有相关记载,至于说真的是不是那么神,应该多多少

  • 介子推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介子推,寒食节

    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会单独去过寒食节了,虽然清朝有过历法改革,但是改革前后寒食节都只与清明节相差一两天,而且早在唐朝时期,寒食节就已经与清明节合并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关系,那么与寒食节有关的人物又是谁呢?按照以前的夏历来计算,寒食节应当是在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

  • 魏晋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晋

    魏晋时期,一直都是一个人们热衷讨论的时期,那时候不管是人们的言行举止,还是穿着的服饰,都带有一个特点,飘逸。很多人不满当时的社会制度,不能谈论国事,只能清谈,只能用自己的行动表示愤懑,所以那个年代的人会有让现代人羡慕的地方,那就是放开自我。包括他们的服饰文化,从内而外透着一种飘逸的感觉。那么,魏晋时

  • 中华文化这十种术数曾被批为迷信 但在古代却运用广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术数

    中华文化包含万千,更是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术数,术数以种种方术观测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有这么10种术数,他们曾被批为“迷信”,但在古中国,这样的术数却是可以控制自己或整个国家的命运。10.堪舆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分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