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91 更新时间:2024/1/24 3:33:19

说起清明节,那就不得不提起寒食节,这是我们很多人普片的认识。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实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其实不然,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寒食节与清明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化,而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了节日的时间、来源、活动和功能这四个方面。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区别到底在哪。

1、时间区别

1.1、寒食节,也可称之为“禁烟节、百五节或是节”,是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会提前清明节一到两天。在传统习俗中,寒食节以往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之日。

1.2、清明节,也可称之为踏青节,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时间是在寒食节之后的一到两日。

2、来源区别

2.1、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这节日。据说是晋文公重耳在流亡的时候,介子推曾割股为其充饥。后晋文公归国成为后,在分封群臣的时候却把介子推给忘记了。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便带着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在了绵山。之后晋文公亲自来到了绵山来恭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始终不愿为官,于是便带着母亲躲进了山中。

为了逼介子推下山,晋文公于是便在绵山的三个方开始焚山,想以火逼迫介子推从唯一的出口逃出来,而自己就在此等候即可。哪曾想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下山,发现的时候介子推抱着自己的母亲被活活的烧死在了一颗大树下面。晋文公伤心欲绝,未曾想是这般结果,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位忠臣义士,于是便规定今后在介子推遇难之日不允许生火做饭,只允许吃冷食。时间长了,这样的习俗就一直传承了下来,于是便将此日称之为寒食节。

2.2、清明节大约起源于我国周朝时期,距离如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记载,清明节这一天是以往古代帝王将相的祭奠之日,之后民间也开始纷纷效仿,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祭祀之日。

3、活动区别

3.1、在寒食节,是不允许生火的,只能吃冷食。之后随着文化的发展,另外还有斗鸡、荡秋千、蹴鞠等一些活动。

3.2、清明节是主要以扫墓祭拜祖先为主,在祭拜之后便是踏青、插柳、打马球、吃田螺、吃青团、蹴鞠、放风筝等一些活动和习俗。清明节的活动多半以强身健体的运动为主,为的就是防止之前寒食节吃冷食伤身体而举办的。

4、功能区别

4.1、寒食节属于民俗节日,在民间流传很广,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有着怀旧悼亡的意思。

4.2、清明节属于农耕节气,这个时节的雨水会开始增多,大地呈现出了春和景明之象,有求新护生的意思。

5、结语

在我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清明节在民间还仅仅只是区分季节交替以及农耕运作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寒食节则是家家户户都在禁烟火,吃冷食,其影响力远远超过清明节。之后到了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就被明确的确定在了冬至之后的105天,仅仅只比清明节提前个一到两日。到了清明时期,清明节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一些习俗便出现了。在朝之后,寒食节的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便开始慢慢的淡化,清明节的重要程度便开始慢慢加重。

标签: 寒食节

更多文章

  •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节日

    中国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也是各种各样的,种类非常的多。这些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年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1、中国传统节日简介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

  • 仫佬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仫佬族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春节仫佬族称“年节&rdqu

  • 水族的丧葬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族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文化内涵。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和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

  • 水族的婚俗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水族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水族古

  • 水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族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敬霞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铜鼓节、洗澡节、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宇魉、吃新节等等。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

  •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木偶戏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

  • 木偶是怎么做的 木偶的制作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木偶

    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木偶头的制作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

  • 木偶戏的造型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木偶戏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

  • 五代十国服饰简介 五代十国男女服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年间,帝见晚霞云彩可爱,命染坊作霞样纱做千折腰,分赐宫嫔。后民间竞作彩裙,名“拂拂娇”。五代妇女有一种披于颈间领下的帔,名为“诃梨子”。衣服式样渐趋俏丽方面发展。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约50年,虽处于

  • 西汉时期的女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

    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这一时期,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进步明显,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也因此,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尤其是西汉的女服服饰。那么,西汉的女服服饰有啥特点?关于西汉的女服服饰的特点汉代的一般服装,妇女穿襦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