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刺史”称呼的历史由来 刺史的职权介绍

中国古代“刺史”称呼的历史由来 刺史的职权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85 更新时间:2024/2/3 4:38:50

刺史,中国古代职官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西汉

秦朝时设有御史负责监察,称监察御史[1]

汉文帝时又以御史多失职,下令丞相派员出刺各郡国,以巡按地方,号称“刺御史”,简称“刺史”,但非专职。

汉武帝将全国地方划分为13个监察区,是为冀、兖、豫、青、徐、幽、并、凉、荆、扬、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为司隶校尉部作为一个单独的监察区)。每州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岁终至京师向御史中丞禀报[2]。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秩六百石,较郡守的秩比二千石为低。而此时的州也仅是监察区,并不是地方行政区。

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汉哀帝初,改归旧制,不久复称为州牧。

王莽时期将十三州改为九州,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有所扩大。王莽执政晚年,地方多暴动,地皇元年二月,“莽见四方盗贼多,复欲压之,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

东汉:军事行政权兼具(渐演化为全权州长官)

东汉初年,匈奴南侵,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同时,加重刺史职权,如岁终刺史本人不必到京师奏事,可由属下替代,因此刺史在地方有了固定的治所;职权不限于监察,还有黜陟之权,以及兵权,可带兵镇压叛乱[3][4][5],有时朝廷会派遣使者监督刺史领兵作战[6],刺史逐步成为郡守的上司。但毕竟刺史治官不治民,不参与地方行政,所以州仍属于监察区,不算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为有效镇压黄巾军,遂接受刘焉的建议提升部分刺史称为州牧,同时赋予民政和军政权力。刺史、州牧遂集民政、军政、监察大权于一身,可全力镇压黄巾军,史称“州牧出镇”,州也由监察区逐渐变成了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由郡县二级制度变成州郡县三级制。董卓专权,各地握有兵权的刺史、太守纷纷起兵造反。这一时期的军阀如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陶谦、刘焉、刘表等都曾先后担任州牧。

两晋南北朝:军事行政权兼具

两晋南北朝,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隋文帝废郡,以州领县,则刺史与前代太守无异。

隋唐:职任渐轻

隋炀帝、唐玄宗都曾经废州改郡[7],不久仍其旧。[8]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刘知几上疏:“臣望自今已后,刺史非三岁已上,不可迁官。”[9]天宝十一载有诏曰:“今后刺史犯赃,宜加常式一等。”[10]

唐朝时刺史狄仁杰和李德裕、韦景骏治民森严,多禁毁各地淫祠[11],又如韦正贯任岭南节度使时,“南方风俗右鬼,正贯毁淫祠,教民毋妄祈。”[[于𬱖]]任苏州刺史,“吴俗事鬼,𬱖疾其淫祀废生业,神宇皆撤去,唯吴太伯、伍员等三数庙存焉。”王湛任冀州刺史:“冀州境内,旧多淫祀,褰帷按部,申明法禁。”此时刺史尚有权力。

晚唐、五代时,节度使、观察使所领诸州不得径自奏事上计,节度使甚至自署刺史,导致刺史职任渐轻。

宋代以后:虚衔、雅称

宋朝一般以朝臣充知州,刺史遂成专供武臣、宗室、内侍等加官和阶官,为正任六等武阶官之末,从五品。

明清,刺史或州牧成为对知州的雅称。

《日知录》总结:“汉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魏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

民国

民国5年(1916年)贵州省撤销各道道尹,改设东、西、中3路刺史[12]

标签: 刺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监察御史”称呼的历史由来 监察御史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国古代官职,掌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正八品下。宋元因之。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掌弹劾建言,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二人,其下设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分属各道,初为正九品

  • 古代名字带姬的都是哪些女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代

    “姬”是一个美丽的字眼,现在多指姓氏,可是在我国古代,她首先是女子的美称,那些以歌舞为生的美女们皆可称为歌姬或舞姬,一听说哪位美女的名字中带个“姬”字,总会让人浮想联翩。那么,为什么古代的美女们用了它,总是命运多舛呢?一、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

  •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东吴的四大都督,那可是非常的出名啊,很多人对于他们这个四个人都是非常崇拜和喜欢的。毕竟在三国时期,那个时候的英雄纷纷都闻名天下。那么这东吴四大都督分别都是谁呢?四个人当中谁最厉害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2

  • 河西走廊地形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河西走廊

    最近很多人想知道这个河西走廊的地形图,而且还想要比较详细的,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欢迎大家来分析学习,话说这个河西走廊详细地形图还是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发掘的,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河西走廊地形图河西走廊详细地形图河西走廊简介: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因位于黄河

  • 河西走廊高清地图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图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西走廊

    最近很多人在找这个河西走廊的高清地图,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河西走廊高清地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还有这个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图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河西走廊高清地图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图河西走廊有多重要?河西走廊就是中国的&ldqu

  • 古代“知州”称号的历史由来 知州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知州

    知州指的是中国宋、明、清等朝州的行政长官,雅称为州牧、郡守、太守、郡尹、刺史等。越南后黎朝、阮朝及朝鲜王朝亦有相同职务。辽朝沿用唐朝制度,州的长官称刺史;金朝的州按等级设置不同长官,有刺史、防御使等名目,参见金朝行政区划;元朝称州尹,其上有长官达鲁花赤。宋朝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朝、五代

  • 古代“观察使”称号的历史由来 观察使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观察使

    观察使,中国古代官名,原称采访使,别称观察、廉车正使、廉车、廉使、廉查。唐玄宗设,原为一种监察官,近于御史,后变成军事、行政的官职。后人雅称明清的道员为观察使。唐朝唐初,常不定期派有巡察使、按察使之类监察各地之官。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采访使”(全称:&ldqu

  • 古代“总督”称号的历史由来 总督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总督

    “总督”重定向至此。关于同名的其他意思,请见“总督 (消歧义)”。總督(英语:Governor-general)是指一种获得皇室授权去监督地方政府的官职,实际权力不定,但象征统治意义浓厚。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在明

  • 古代“御史”称号的历史由来 御史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御史

    御史是中国历史的一种官名,原为史官、与负责文书的官职,后改为监察官,其首领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后代的刺史(刺御史)、巡按(巡按御史)等都来自御史。类似于近代(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监察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为防范公

  • 历史上最强势的八位皇后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后

    在历史上,皇后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帝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皇帝有权力废后,然后给自己换个老婆,但皇后却无法废除皇帝。所以,导致了皇后数量多于皇帝的这种现象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其实也无法完全的掌握自己的命运。没办法,中国古代毕竟是地道的男权社会。“休夫”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