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学行书从米芾的行书入手,路子对不对?

学行书从米芾的行书入手,路子对不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2/3 6:58:30

米芾不太适合初学行书,建议学行书不要从米芾入手!

米芾不是不可学,而是不适合初学行书人。我的建议是从赵孟的行楷学起,也可以从智永以及陆柬之的行书学起,学有所得之后再学习羲之,然后,再学米芾。

米芾不适合初学,因为其书法个性太过强,初学就学习米芾很容易步入歧途,而学赵孟,智永与陆柬之则不然,这三者的书法路子正,也容易入手一些。学这三者之后,我推荐王羲之是因为学习三者后,你的书法理解与技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再约王羲之就能把你的书法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当然没有人能在短时间理解得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书法基础后,你再学米芾就容易了。

不是米芾的书法水平比王羲之高,而是米芾的书法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王羲之比肩,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基础后再学米芾,是一个捷径!

题主,您好,我是子凡的书法日常,现在我来回答一下您这个问题。首先学行书从米芾开始,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也是可行。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1.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水平是不言而喻的。米芾书法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是承前后的重要书法家。后面的吴琚,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王铎无一不是学习米芾书法而成一代大家的。

米芾复官帖

2.学习米芾行书一定要注意选帖,首选米芾中年时期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因为中年时期的米芾用笔比较规矩,且很有规律,不像晚期作品变化莫测,一帖一貌不容易把握。先把笔法原理弄懂了,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米芾苕溪诗帖

米芾蜀素帖

我个人学习米芾行书是从《苕溪诗帖》入手的,因为它是纸本,用笔痕迹清楚,我们用一般的边纸临习,就能表现出来他的笔法特点,就容易写得像。有了《苕溪诗帖》的用笔以及结构基础后再学《蜀素帖》以及米芾后期的各种手札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怎么解释?是哪八面?

谢谢悟空邀请!八面出锋是指笔锋在纸面的运笔方向多,使笔触变化多端。

笔头是圆锥体状的,从不同角度看,有很多个面,这里是一个虚数,形象的比喻句。他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一笔指用笔少变化,是虚指。四面也是虚数。

米芾笔法变化多端,技法复杂。临他的行书须有较高的控笔能力才能写到位。在临帖过程中去心领神会八面出锋之妙。

米芾的字结构奇正相错,在平正的基础上通过移位、改变角度、上下错落、高低变化,疏密变化,产生一种险绝字形。

米芾的字讲究连绵组合。指字间的牵丝连带组合,产生不同的节奏感,韵律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图片为米芾书法作品。)

书法的“八面出锋,是指行笔运笔的各个方向,大约有无数个指向l的方向,概述为八个方向,完成八面出锋的书法笔法,从古人的名碑名帖《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九成宫》、《多宝塔》、《书谱》、《古诗四帖》、《韭花帖》,包括米芾书法、苏东坡书法等中得知有:切笔笔法和圆头笔法以及尖头笔法。这三种入笔笔法,行运笔在中锋上,都可以实现“八面出锋的笔法,最为珍贵,最为常用,最为普遍使用的笔法,是切笔笔法。因为切笔笔法,是圆头和尖头笔法的“阳笔”笔法,按大自然法则讲:“O.618和0.382的黄金分割律”和“9阳6阴之说,切笔的用途最为广泛普遍。总之,掌握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是书法的笔法规律,即“五个点的运转规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柳公权的故事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的大无畏精神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在古时,下属一句

  • “蟹爪勾”是米芾独创的笔法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蟹爪钩的原创者是王羲之,再《兰亭序》见于“游”字,而真正把蟹爪钩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则唯有米芾米癫。米芾在三十八岁创作的《苕溪诗卷》中就大量引用了“蟹爪钩”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的点画造型或技法,而且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充分表现了米芾对书法技法的运用自如的水平和驾驭能力。米芾“蟹爪钩”的经典用笔方法是逆锋入

  • 唐伯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

  • 一篇短的语文知识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标点虽小救人一命清朝的慈禧太后曾经让一位书法家给她题写扇面。那位书法家在扇面上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由于书法家匆忙疏忽,题诗时竟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位书法家问成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边

  • 白居易赞美小草的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①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②【作者】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补(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

  • 米芾行书和谁的行书结合才会出自己的风格?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我们先看下米芾此人的的历史简介。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

  • 有关黄河的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成语气吞山河:吞,吞没。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浊浪排空:形容来势凶猛,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

  • 描写林黛玉神态的句子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1)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3)也许,林黛玉的呕血,心碎,眼泪,死亡是最美的结局。因为那是她唯一的出路。用一生等

  •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

  • 明代米万钟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米万钟是明代最著名的士人之一,受到同时代大多数士林的拥戴和敬仰。所以,推崇他的学问、执政、和人品,自然也趋之若鹜地收藏他的作品,并以此为荣。流传到现在肯定是珍品,没得话说。其实,在那个时代,以及后来清朝乃至民国,能够写好书法的人读书人很多很多,因为他们从小就大,几十年都是毛笔写字,个个儿都有一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