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不太适合初学行书,建议学行书不要从米芾入手!
米芾不是不可学,而是不适合初学行书人。我的建议是从赵孟的行楷学起,也可以从智永以及陆柬之的行书学起,学有所得之后再学习王羲之,然后,再学米芾。
米芾不适合初学,因为其书法个性太过强,初学就学习米芾很容易步入歧途,而学赵孟,智永与陆柬之则不然,这三者的书法路子正,也容易入手一些。学这三者之后,我推荐王羲之是因为学习三者后,你的书法理解与技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再约王羲之就能把你的书法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当然没有人能在短时间理解得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书法基础后,你再学米芾就容易了。
不是米芾的书法水平比王羲之高,而是米芾的书法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王羲之比肩,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基础后再学米芾,是一个捷径!
题主,您好,我是子凡的书法日常,现在我来回答一下您这个问题。首先学行书从米芾开始,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也是可行。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1.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水平是不言而喻的。米芾书法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书法家。后面的吴琚,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王铎无一不是学习米芾书法而成一代大家的。
米芾复官帖
2.学习米芾行书一定要注意选帖,首选米芾中年时期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因为中年时期的米芾用笔比较规矩,且很有规律,不像晚期作品变化莫测,一帖一貌不容易把握。先把笔法原理弄懂了,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米芾苕溪诗帖
米芾蜀素帖
我个人学习米芾行书是从《苕溪诗帖》入手的,因为它是纸本,用笔痕迹清楚,我们用一般的毛边纸临习,就能表现出来他的笔法特点,就容易写得像。有了《苕溪诗帖》的用笔以及结构基础后再学《蜀素帖》以及米芾后期的各种手札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怎么解释?是哪八面?
谢谢悟空邀请!八面出锋是指笔锋在纸面的运笔方向多,使笔触变化多端。
笔头是圆锥体状的,从不同角度看,有很多个面,这里是一个虚数,形象的比喻句。他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一笔指用笔少变化,是虚指。四面也是虚数。
米芾笔法变化多端,技法复杂。临他的行书须有较高的控笔能力才能写到位。在临帖过程中去心领神会八面出锋之妙。
米芾的字结构奇正相错,在平正的基础上通过移位、改变角度、上下错落、高低变化,疏密变化,产生一种险绝字形。
米芾的字讲究连绵组合。指字间的牵丝连带组合,产生不同的节奏感,韵律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图片为米芾书法作品。)
书法的“八面出锋,是指行笔运笔的各个方向,大约有无数个指向l的方向,概述为八个方向,完成八面出锋的书法笔法,从古人的名碑名帖《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九成宫》、《多宝塔》、《书谱》、《古诗四帖》、《韭花帖》,包括米芾书法、苏东坡书法等中得知有:切笔笔法和圆头笔法以及尖头笔法。这三种入笔笔法,行运笔在中锋上,都可以实现“八面出锋的笔法,最为珍贵,最为常用,最为普遍使用的笔法,是切笔笔法。因为切笔笔法,是圆头和尖头笔法的“阳笔”笔法,按大自然法则讲:“O.618和0.382的黄金分割律”和“9阳6阴之说,切笔的用途最为广泛普遍。总之,掌握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是书法的笔法规律,即“五个点的运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