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欧阳询练书法的故事?

欧阳询练书法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2/3 6:44:31

欧阳询练习书法很刻苦,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野外的乱草丛,在乱草丛中发现了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于是停下马观赏了很久才肯离去。走出几里却又返了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一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有关书法四大家的著名故事?

王羲之家旁边有个很大的鹅池,王羲之年幼时就自己不断刻苦练习书法,练完就去鹅池边洗笔,日复一日,鹅池的水都染黑了。

关于永的书法故事?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郑燮练习书法的故事?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郑燮《行书七绝诗扇》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郑燮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起源于汉朝。汉武帝刘彻派遣张謇出使西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希望对你有帮助!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定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相传

  • 颜真卿勤学苦练的故事字数在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楷书颜真卿先从其外曾祖殷令名学习书法,遍临魏晋及唐诸名家书迹,又多次向草圣张旭学习书法,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惫》。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颜真卿广泛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长处,经过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颜真卿以自己

  •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李斯作小篆:秦代丞相李斯擅长书法,他在大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参酌变为小篆。相传他在书泰望山记功石时,竟话:“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会有一个按替我书迹的。”(按时间真当为唐小篆书家李阳冰)程邈狱中创隶:秦代人程邈犯了罪,秦召皇把他关在狱里。他在狱里研究了十年,把小篆化圆为方,变成隶书三千字,献给秦始皇

  • 王献之学书法的两件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爱练字,那个人就是王献之。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从那时候开始,

  •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 10个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一、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 杭州丝绸的历史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地轻软,色彩绮丽,早在汉代,就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国外。现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种。推荐商店:中国丝绸城新华路253号小贴士:杭州丝绸品种繁多,最著名的品牌有万事利,杜锦生,喜得宝,丝煌,凯地雅等。全真丝织物价格大约是化纤、仿真丝绸缎的2-10倍左右

  • 丝绸之路中会遇到什么危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中会遇到危险故事第一个危险是在张骞经过匈奴的控制区时,被匈奴士兵抓住,押到匈奴单于面前,匈奴单于没有处死张骞一行人,而是想要归化他们为匈奴所用,这一监禁就是10年。第二个危险是在成功逃脱了匈奴了控制后,张骞一行人进入了沙漠,中间经历了缺水的苦难,还要躲避匈奴人的追击,九死一生,终于到达了大月

  • 笔墨池的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王羲之练字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临谁

  • 关于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故事(不少于十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