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在古代有哪些节目呢?

中国的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在古代有哪些节目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1/19 11:30:04

现代社会,甜蜜的情侣们好像能把任节日过成情人节,但是说到正经的情人节,中国古时候可不仅有七夕这一个节日,元宵节也是年轻男女互诉衷肠的好日子。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华夏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自汉代“燃灯礼佛”,而到了唐代则“燃灯成俗”,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们“纵情”的节日。

有些民族在元宵节有男女青年可以互表爱意的做法。民俗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说,在白天还举行耍狮子、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晚上则有猜灯谜、舞龙灯,未出嫁的少女可以特许在这一天晚上外出游玩。在过去“灯”和“谜”是分不开的,“灯谜”俗称“打灯虎”。谜条贴在花灯上,猜中者有奖。有的店铺张灯挂谜,“如有猜中者,奖苹果三千”,当猜中者领奖时才发现奖品不过是一只苹果上插着三根牙签。

许多东南亚华人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习俗,马来西亚华人对元宵节和春节非常重视。他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做过年,除了保持吃元宵、点灯笼的习俗之外,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那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未婚男女相互抛水果,男孩女孩抛苹果,女孩则向男孩抛柑子,其中的含义是希望自己未来找到一个如意的伴侣。

这种习俗其实在我国内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保留,如南方地区的白族、壮族和苗族等,都有在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互相“抛绣球”的习俗。凡是接不住绣球的男女,都要赠纪念品给对方。而太多次失球又无法赎回纪念品的人,就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由此也有人称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是另一个情人节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情人之间也要团圆。”吉林省社科院民俗所所长朱立春这样说,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社会,女孩子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状态,青年男女平时没有见面的机会,唯独元宵节时,女孩儿们才可以“合理合法”地结伴出游观灯赏月,这也就成为未婚男女借机寻找意中人的天赐良机。“正因如此,元宵节具有了类似西方情人节的味道,而与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相比,元宵节显得更加实用,如果男女一见钟情,就留下手帕或荷包作为定情信物。”朱立春说,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除“七夕”之外的另一个情人节。

针对情人节一说,施立学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庆祝元宵节具有“纵偷”、“纵情”的特点,而“纵偷”是“纵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古时的人们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情。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偷菜节”恰在正月十五,这天姑娘们可以去偷人家菜园子里的菜,以此表达对失主家小伙儿的爱慕之情。“而在金代元宵节又称为‘纵偷日’,人们偷的不是东西,而是‘人’,并且这种行为是被法律认可的。”施立学解释说,有人认为“纵偷”是陋俗,这未免太过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有句老话叫“黄土打墙墙不倒,小伙子跳墙狗不咬”,讲的就是男子偷偷跑到女子家中的情景。而狗不咬翻墙入室的小伙儿,可以理解为这对男女已经是被双方父母认可的情人,俩人需要选在正月十五,用所谓“偷”的方式来完成婚姻,所以“狗不咬”应是女方家里事先安排好的。

“元宵”比“七夕”更合适作为情人节

“七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上的情人节,但民俗学者沈燕认为,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虽然浪漫但也凄美,让“七夕”多少带有“悲凉”的味道。“纵然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天动地令人羡慕,但终究两个人一年只能见一面,谁会向往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沈燕略带玩笑地说,中国人讲究讨吉利、讨口彩,电话、车牌都以“8”和“6”为至宝,恐怕很少有人会选择“七夕”与情人约定终身。而元宵节就比“七夕”浪漫得多,至少出游时能实实在在地看见意中人,能够纵情地爱上一把。两相比较,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更容易被人们接纳。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京族习俗 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异祖共祀制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后来由于他们迁来中国的时间先后不同,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 《春秋配》第一回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酒邀良友敦交谊金赠偷儿见侠情世上姻缘有定,人间知己难逢。堪欣全如又全空,何妨受些惊恐。只因闺名一韵,错讹正在其中。将功折罪荷皇封,孤鸾喜配双凤。右调《西江月》话说大明天启年间南阳罗郡有段姻缘,真是无意而得,遇难而成者,其人姓李名花,表字春发,生得容貌端方,性情文雅。胸藏五车之书,才超众人之上。青衿学

  •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于汉唐,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下面就来说说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关于中国蹴鞠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传说

  • 易经的大壮卦九二"贞吉"之道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的大壮卦九二“贞吉”之道表达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大壮卦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意思就是:大壮卦九二。正固吉祥。《象》说:正固吉祥,是居于中位的原因。九二是阳爻居柔位,说明是动力稍减。趋近于大壮卦宗旨“止

  • 汉族建筑 汉族古典园林究竟有多美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

  • 探索: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由来及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大家除了会想到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不是还会想到一个香喷喷的粽子以及蛋黄流油的咸鸭蛋,很多人都是很喜欢吃这些食物的,特别是咸鸭蛋,那在端午节为什么吃咸鸭蛋?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及由来有哪些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咸鸭蛋是端午“五黄”之

  •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睽卦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意思就是:睽卦九二。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没有灾难。《象》: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是尚未失去道路的原因。这里为什么说“会在巷

  • "春分"的节名有何含义?春分时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1日5时24分,迎来了春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第十个节气。节名含义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中日”、“日夜分”、“仲春之月”。“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两个节气中间,正好平分了春季,所以春分;另一个含义是“

  • 汉族文化 汉族文化"和"的精神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致中和”“中庸”是古代先民孜孜以求的美德,其首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亦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系指“中用”,“中用”即“用中”,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曰:“用中即中庸之义是也。”中庸观念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

  •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宋文学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此外,南宋的杜诗研究也有较大的反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说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年)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