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众口铄金"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众口铄金"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9:34

【成语】:众口铄金

【拼音】:zhòngkǒushuòjīn

【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大神说的这几句话,大意是说:“对于君王,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还是照样!

这一节中,“惩于羹而吹齑”这一句,就是成语“惩羹吹齑’的来处。羹,就是羹;齑,是捣烂的蒜韭之类。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于是怀着戒心,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吃过亏,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就叫做“惩羹吹齑”。《唐书·傅奕传》说:“惩沸羹者吹齑,伤弓之鸟惊曲木。”

诗的原中,另一句“众口其铄金”,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即“众口铄金”。这句成语的“众口”却变为舆论的意思,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安步当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读音为ānbùdàngchē,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

  • 成语"四面楚歌"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四面楚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四面楚歌【拼音】:sìmiànchǔgē【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成语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

  • 成语"一饭千金"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饭千金【拼音】:yīfànqiānjīn【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成语故事】: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

  • 如何解释成语"三人成虎"?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人成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人成虎【拼音】:sānrénchénghǔ【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成语故事】: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

  • 红楼梦中为何要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有什么深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作者为什么写一个刘姥姥?是否他从结构的需要来考虑?他要用一双穷苦乞食者的眼睛来看这诗礼簪缨之族,以便成为这一家族败落的目击者。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的祖上,和凤姐娘家的祖上是“联过宗”的,但时过境迁,沧桑巨变,两家子迅速地朝两极分化着,冬事未办的王狗儿,闷坐愁乡,闲寻气恼,刘姥姥心疼女儿一家,于是萌生上

  • 成语"甘拜下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甘拜下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甘拜下风【拼音】:gānbàixiàfēng【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成语故事】:春秋时,秦国发生粮荒,向晋国买粮,而晋惠公不肯卖给曾给晋国很大帮助的秦国粮食。结果两国发生战争,晋国被打

  • 成语"赏罚分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赏罚分明"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赏罚分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典故一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四处作恶。汉宣帝派大臣张敞前去治理,张敞向宣帝请求必须奖赏那些追捕盗贼有

  • 成语"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怒发冲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怒发冲冠【拼音】:nùfàchōngguān【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成语故事】: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很珍贵的国宝一一和氏璧,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

  • 如何理解成语"一暴十寒"?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暴十寒”?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暴十寒【拼音】:yīpùshíhán【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家学

  • 成语"乘兴而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乘兴而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乘兴而来【拼音】:chéngxìngérlái【解释】: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成语故事】:“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失趁一时的高兴。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