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不辨菽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不辨菽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3 更新时间:2023/12/16 11:39:19

不辨菽麦,读音是bùbiànshūmài,辨:分清;菽:豆类,原意指愚昧无知,分不清豆子麦子。现用来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那么典故不辨菽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公元573年周历正月初五,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随后,士鲂等人在京师迎按年仅14岁的周子为国君。当时,晋国的一些贵族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愿意事奉这位14岁的小国君,并且夸周子如能干,如何聪明。周子有个哥哥,本应立为国君,但晋贵族们说: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连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麦子都分不清,不能立为国君。

别看这位周子才14岁,还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对大夫们说:“我开始的愿望并没有到这个地步,现在虽然到了,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们要求有国君,是为了让他发布命令。立了以后不听他的号令,那立他干什么?你们几位用得着我才立我为君,恭敬而听从国君,这是神灵所保佑的。”大夫们听了,回答说:“这正是下臣们的愿望,岂敢不唯命是听!”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无将大车佚名〔先秦〕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译文不要推那沉重车,只会落得一身尘。不要想那愁心事,只会痛苦惹上身。不要推那沉重车,尘土遮空灰蒙蒙。不要想那愁心事,心中不安会得病。不要推那沉重车,尘土遮路看不

  • 成语"高阳酒徒"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高阳酒徒”?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高阳酒徒【拼音】:gāoyángjiǔtú【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

  • 成语"外强中干"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外强中干”?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外强中干【拼音】:wàiqiángzhōnggān【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在夷吾

  • 成语"胁肩谄笑"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胁肩谄笑【拼音】:xiéjiānchǎnxiào【解释】: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成语故事】:“胁肩谄笑”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指逢迎巴结他人时所表露出来的丑态。胁肩,耸肩;谄笑,讨好他人的媚态。这是公孙丑和老

  • 历史文化探索:以管窥天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以管窥天,拼音是yǐguǎnkuītiān,以:用或从的意思;管:竹管、竹筒;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意思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出自《庄子·秋水》。那么成语以管窥天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出处】《史记·扁鹊列传》。【历史典故】战国时期齐

  • 成语"发蒙振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发蒙振落"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发蒙振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发蒙振落”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发蒙振落】故事的主人公: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 成语"斗粟尺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斗粟尺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斗粟尺布【拼音】:dǒusùchǐbù【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 成语"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利忘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利忘义【拼音】:jiànlìwàngyì【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成语故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

  • 关于肝胆相照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肝胆相照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掩鼻之谗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掩鼻之谗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